什麼是生霸死霸?古人如何記錄月相?揭秘西周曆日【觀象授時】11

國風學子沐子欣 發佈 2024-04-28T06:49:20.450959+00:00

#歷史開講#乾貨長文預警!強烈建議看視頻版哦!點這裡→本期視頻系統梳理中華文化,給你真正文化自信那天凌晨,茫茫牧野之上,周武王終於下令向敵軍發起總攻,三百戰車、三千武士,四萬五千步兵,就像一陣巨浪,把存續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瞬間淹沒。

乾貨長文預警!強烈建議看視頻版哦!

點這裡→本期視頻

系統梳理中華文化,給你真正文化自信


那天凌晨,茫茫牧野之上,周武王終於下令向敵軍發起總攻,三百戰車、三千武士,四萬五千步兵,就像一陣巨浪,把存續了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瞬間淹沒。

武王克商,這是商周朝代的分界點,是華夏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然而直到現在,我們連這個時刻是什麼時候都不知道!

雖然上古文獻中有許多記載,月份干支也都記得很清楚,但為什麼學術界依舊爭論不休,到現在都沒個確切答案呢?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還沒搞懂這幾個字。既死霸、旁死霸、旁生霸、既死魄、旁生魄……聽著還怪滲人的。

不僅是記錄武王克商,這些詭異的名字還出現在了大量的鐘鼎銘器上,連接著許多歷史節點,可以說是揭開西周王年曆日的關鍵。所以,這些奇怪的字眼到底什麼意思?記得點讚加關注,馬上開始探索謎題。

雖然學術界觀點不一,但至少大家都認為這是描述月相的。「霸」與「魄」,實為通假字,所以既死霸和既死魄是一樣的。當「霸」表示月相時,其實也應讀pò,拆開看一個雨一個革一個月,「霸」字本義是說月面如同被雨水打濕的皮革一般,顯得斑駁或凹凸不平。

那這些字怎麼表示月相呢?首先,我們要來認識一下後世常見的月相分法。

月亮陰晴圓缺的一個完整周期,我們稱之為朔望月。什麼是「朔」,就是月亮剛好全部背光的那天,我們定為農曆初一。什麼是「望」,就是滿月,在十五或者十六。除了朔望,還有「朏」,指新月初現,一般在初三;「晦」,指每月最後一天。

另外在朔望之間的那兩天,分別叫上弦月和下弦月。其他的日子,瘦瘦的彎月叫蛾眉月,胖胖的月亮叫凸月,再加上「上下盈虧」的形容詞,就是完整的朔望月相了。

現在我們再來識別這些奇怪的名字。

月相四分說

在古今眾多觀點中,要屬近代王國維的「月相四分說」影響最大。他在著作《生霸死霸考》中把一個朔望月周期分成四份:

從朔日的初一,到上弦月的初七初八,叫做「初吉」,「初吉」也是金文里常有的表示日期的詞;

第二份從初八初九到十四十五,也就是上弦月到望日,此時「月雖未滿,而未盛之明則生已久」,所以稱「既生霸」,而這段的首日就稱「哉生霸」;

第三份從十五十六到二十二、二十三,這是望日之後的時段,所以稱「既望」;

第四份從二十三到最後一天,也就是下弦月到晦日,此時「月雖未晦,然始生之明固已死」,所以稱「既死霸」,而這段的首日就稱「哉死霸」。

這種分法因王國維的地位和影響廣為流傳,甚至有人把「月相四分」與西方的星期制聯繫起來,以此斷定我國遠在周代就用星期制了,真是這樣嗎?

關於中國星期制的發展,我在之前已經展開講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點這裡→《七曜日風靡日本,為何中國自己不用?》)尚且不論中國古代有沒有用過星期制,但你要說從周代就開始用了,那確實是誇大了點。

不過這也不妨礙「月相四分說」的大流行,不少學者引以為據,連天文學界都深受影響,甚至遠播海外。但流行的就一定是對的嗎?近些年來,隨著天文和考古的發展,批判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從源頭上看,古人為什麼要觀月相?最初當然是為了定時日。為什麼這些奇怪的月相名總是與紀日干支連在一起,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名稱本來就是指的某一天,指某一種固定的月相,而不是指某段時間。如果一個名稱代表七八天不同的月相,那還怎麼用來紀日呢?有什麼實用價值呢?所以還有許多學者主張另一派——「月相定點說」。

月相定點說

那到底如何定點呢?其實學者們也沒有統一意見,我就以中國天文大家張汝舟的研究為例。在他看來,月相名稱是古歷點的重點,需要受到曆法運算的檢驗。

話說早在漢代,劉歆就在《三統曆》裡推算過西周的曆日,但受時代限制,總有三四天的誤差。王國維便是按照它的推算結果悟出的「月相四分說」,用月相名稱表示一段時間,就能合理解釋這幾天的誤差了。

可張汝舟卻稱《三統曆》為「四害」之一!只有去除「四害」,才能建立正確的星曆觀。張老師運用四分術,以實際天象來驗證古器上的歷點,具體運算過程的話,此處省略五千字,有興趣的可以去《銅器曆日研究》這本書里看看,這裡我就直接說結論。

首先我們來理解「生死霸」。月球有背光處和受光處,背光處的月貌黯然無色,就像月之精氣窮盡,所以稱其「死霸」。與之相對,受光處的月貌光生輝現,所以稱「生霸」。

那前面加個「既」是什麼意思呢?

「既」表月相有兩種含義:盡也,已也。這裡當釋為「盡」,表示窮盡、全部。「既死霸」翻譯過來指月面全部為背光之貌,所以就是月初一,也就是朔日。而古人又常以朔日為吉日,所以「初吉」也是指初一。相對的,「既生霸」翻譯過來就是月面全部為受光之貌,這就是每月十五的望日。

那前面加個「旁」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說就是旁邊,或者後一天。「旁死霸」其實是「旁既死霸」的省略寫法,既然「既死霸」是初一,那麼「旁死霸」就是初二。同理,「旁生霸」就是望日後一天的月十六。

那前面加個「哉」是什麼意思呢?

古文「哉」與「才」相通,表示開始。「哉生霸」就是月面才開始受光,月牙初現,一般就是初三,也就是朏日。同樣,「哉死霸」就是月面才開始背光,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嘛,所以「哉死霸」就在月十七。

另外,還有種叫「既旁生霸」的,這裡的「既」當釋為「已」,表示已經,指後一天。那麼「既旁生霸」就是「旁生霸」的後一天,也表示月十七。相對的,「既旁死霸」就是月初三。

這樣看來,這些名稱好像只集中表示朔後三天和望後三天啊,這顯然與古人的吉祥記事有關,因為朔望都是古人眼裡的大吉之日,而且月相變化最明顯,所以也不奇怪了。

怎麼樣,這種說法看著也行得通吧。不過由於月相四分說與月相定點說對史料的解讀都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兩派至今爭論不休,無一定論。不過我們至少可以看到那時候古人對月相的重視。

可為什麼如此重要的月相名稱,後來反倒消失了呢?

對於古代君王來說,制歷調歷可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西周那會用的是朔望月曆制,天子需要確定一年十二個月朔日的干支,然後在每年冬天把第二年的曆書頒給諸侯,這叫「告(古音讀gù)朔」。諸侯收到曆書後歸藏於祖廟,再於每月朔日朝於廟,還要殺一頭羊以享於太廟,這就是西周的「告朔禮」。

但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掌握年月日調配的規律,要想告朔就只能觀月象,這就是所謂的「觀象授時」。具體怎麼做呢?其實不難。

從一個朔日數到下個朔日,或者一個望日到下個望日,就能得到一個朔望月的長度。觀測個幾十、幾百次後就會發現,一個朔望月的長度比29.5天還要稍長一丟丟。所以自然是小月29天、大月30天這樣交替排布,到一定時間後,再安插一個連大月,這樣就能大致推算出一年十二個月的朔政了。

曆書安排得準不準,關鍵就在於朔望月的長度觀察得準不準,所以那時頻頻記錄月相。

到春秋中期以後,歷術愈發精進,人們甚至只靠公式就能推算朔日了!此後,歷術由室外的觀象授時,上升到室內的推步制歷,魯文公那會甚至都不親自到祖廟告朔了,只是殺一隻羊應付一下,這便是成語「告朔餼羊」的由來,後世形容敷衍了事。

既然歷術已經能在室內推演,那麼室外觀象、記錄月相也就不那麼重要了,這也許就是春秋以後,作為月相的「既生霸、既死霸」在金文中基本消失的原因。

如今,這些被人們遺忘的字眼已經成為了千古之謎,爭論不休。也許爭鳴之後,未來某一天我們真的能揭示這些詞的真正含義,那麼武王克商的日期之謎,西周曆日的難題,甚至夏商周斷代工程遇到的種種問題,也許都能迎刃而解。

好了,這期我們已經初步了解了朔望月的月相,下期我想教你一些一眼識別月相的神奇技巧。我是國風學子沐子欣,記得關注,一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溫馨提示:本文為原創系列【中國天文史】之觀象授時第11篇:朔望月名。本文視頻版的解析更直觀清晰哦!點擊即可觀看!

對中國文化和傳統天文感興趣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國風學子沐子欣,收看系列全部原創文章和視頻~

【中國天文史】精品系列欄目正火熱更新中,點擊閱讀——

【星空帝國】01 別老看十二星座了,中國「星空帝國」才叫精彩!

【觀象授時】03 二十四節氣誰發明的?深扒節氣發展史!

【探索時間】05 學會這招,你也能排自己的八字!十二時辰和百刻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