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都是要發酵的,那白茶也可以發酵重一點?事實真是這樣?

小陳茶事 發佈 2024-04-28T06:49:47.191283+00:00

這兩天在外地,喝了一圈的茶。感覺嘛,總的來說就是,一言難盡。當然並不是存著鄙視的心思,天下愛茶之人是一家,何來輕慢之語?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兩天在外地,喝了一圈的茶。

感覺嘛,總的來說就是,一言難盡。

渴了半天,卻一口不敢喝的那種,一言難盡。

當然並不是存著鄙視的心思,天下愛茶之人是一家,何來輕慢之語?

只是,有點悲天憫人的情懷浮現在心頭。

就是覺得看到想喝茶愛喝茶的人,都在喝一些明顯品質不好的茶,明顯沒香沒味的茶時,那種很想幫一把的心情。

可能有茶友要抬槓,說,人家喝了這麼多年,一直這樣喝,一直喝得好好的,喝得心情愉快,你幹嘛非得來拆穿真相呢?給人添堵你就痛快了?

好吧,如果真要這樣反向思維,我也認了。

但村姑陳還是堅持,知道真相,是所有人的權利。至於因為知道了真相,而受到傷害,那應該自我療愈。

這時候,交給茶來解決好了。

一杯香濃甘醇的香茗,足解平生意。

《2》

接下來還會繼續說真話,揭開茶葉的真相,去觸及到更多不正經賣茶的掌柜的利益。

但是,我並不會有負罪感。

賣茶不就應該不賣假茶嗎?靠忽悠賺來的錢,午夜夢回,會不會心裡難安?

白茶怎麼可能是咖啡色?

白茶正常萎凋,是不可能出現咖啡色的——只是清淺的日光萎凋+烘乾,溫度還達不到促使茶葉當中的葉綠素大量消失,茶紅素茶褐素大量生成的結果,沒有茶紅素茶褐素,茶葉怎麼呈現咖啡色?

而大家去看工夫紅茶,顏色是不是跟「咖啡色」的白茶很像?

這就對了,工夫紅茶是百分之四五十的發酵,大量生成茶紅素茶褐素,所以顏色呈咖啡色和褐色。

而咖啡色白茶跟百分之四五十發酵程度的工夫紅茶顏色相似,也是基於同一個原因——發酵。

提高了發酵程度,加重了發酵深度,白茶茶青自然就呈現出咖啡色來了。

這就是咖啡色白茶的成因。

《3》

或許有茶友會問,六大茶類都是要發酵的,那白茶發酵重一點,有問題嗎?

當然有。

發酵程度加深,那就違背了白茶的工藝要求,嚴格意義來說,不按白茶工藝要求來做的茶,就不能算白茶了。

舉個栗子,川菜重辣,閩茶重甜。

如果在一盤辣子雞丁里,調進了閩菜的魚露蝦油白糖,那這盤辣子雞丁還正宗嗎?

當然不正宗了。

四川人肯定都不認這盤菜,包括這個廚師,都要下崗——被川人集體驅逐出川菜圈子。

那麼,同樣的道理放到白茶身上,把青茶紅茶的發酵程度硬安到白茶身上,怎麼就可以了呢?

這種加重發酵,把紅茶青茶的發酵程度強加到白茶身上的行為,這種嚴重的跨界行為,怎麼就能被接受了呢?

怎麼就可以有那麼多茶商蜂擁著去銷售這種既不屬於白茶工藝、又不屬於紅茶和青茶工藝的、四不象的茶了呢?

行,就算這種跨界是做為一種嘗試,那好歹要知會消費者一聲吧。

告訴消費者,這是改良的白茶,不是傳統工藝的白茶,至於要不要喝,講清楚說明白之後,由消費者自己來決定。

不能欺瞞著消費者,讓他們蒙在鼓裡,認鹿為馬。

可悲的是,當下的實情卻偏偏是,一邊給這四不象戴著白茶的帽子,一邊偷偷加重它的發酵程度,又當又立,頂著白茶的頭銜行非白茶之事實。

實在令人氣憤。

《4》

福建之外的地區,咖啡色白茶林立。

而正宗的綠白二色的春白茶,五彩色的秋白茶,卻難尋蹤跡。

這是為何?

福建之外地區的愛白茶之人,為何難以在當地喝到一杯傳統工藝的正宗的好白茶?

原因在於,好白茶產量太低,而能大量流通出來的白茶,有以下幾種:

有部分是外省的茶青做的茶,採下來曬一曬,或者室內攤一攤,等茶干到只有12-15%的含水量,就收起來。

請注意重點,這種茶是沒烘乾的,含水量是超標的。

這種「白茶」剛做好之後顏色是綠色的,但因為外省茶農不懂儲存,或者嫌精心儲存麻煩,只是隨便找個袋子裝起來放在沒有抽濕又不密封的庫房裡,不久之後,那些超標的水分就會出來搗亂,促使茶葉繼續發酵,最後呈現出咖啡色或是深褐色的色澤來。

還有一種,就是福建本地的茶青做的,但並不是特別好的產區,興許當中還有一些原來是種菜的地,這些年因為白茶紅了,比種菜賺得多,從而改去種白茶樹。

這種茶青生長環境不好,泥土不夠通透,地理條件也不通風,生出來的芽葉內含物質並不高,喝起來有可能湯水很單薄。

怎麼辦呢?

做的時候不要輕攤輕晾,而是讓這款白茶重度發酵。

漚一漚,發酵重一點,顏色就咖啡色了,而湯水裡的味道就變重了——不是醇厚了,而是重了,苦澀了,但有味道了,至少不會被消費者投訴寡淡如水了。

第三種茶,是制茶師原先就打算把它渥堆做舊的白茶。

年份真實的老白茶那麼少,而市面上老白茶的需求量又一年比一年壯大,為了占領這部分市場,聰明的制茶師想到了渥堆做舊。

用渥堆發酵的方式,把白茶顏色變成咖啡色和黑褐色,讓茶葉看上去不再年輕,不再新鮮,甚至還有點像熟普的樣子,於是利用人們從前留在印象里的關於普洱老茶的顏色認知,矇混過關,李代桃僵,讓消費者把咖啡色做舊老白茶,當成真正的老白茶。

這樣就可以賺到翻幾倍的利潤。

而這種做舊方法,比正常按傳統工藝做白茶,更輕鬆,更簡單,更省時省事省人工省成本....

簡直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當然會引得利字當頭的茶廠,鋌而走險,大量生產這種做舊老白茶,遠銷外地市場,賺得盆滿缽滿。

外省茶友長時間浸泡在這些形形色色的、品質極差的、難以下咽的咖啡色白茶的醬油湯里,想讓他們喜歡上白茶,真的太難了。

《5》

有一個可悲的認知是,當下要想買到真貨,必定要去原產地。

這是購買消費品的不成文規定,大家心照不宣的那種。

就像想吃重慶火鍋,必定要去重慶,在本地吃到的,才正宗。

畢竟,重慶本地的火鍋店,就算太差勁,也不致於把什麼東西都全改掉,全部改良化。

所以,雖然福建本地也有許多的工藝參差不齊,但買白茶還是請到閩東地區來,而買岩茶則請去武夷山。

當地的人開店賣的當地的貨,再差,也不會像村姑陳在外地喝到的白牡丹那樣,跟真正的白牡丹,差上一個銀河系的距離。

那是牛郎和織女也企望不到的,永遠不能金風玉露的相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