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啥不寫《射鵰》前傳?因為劇情太慘,你看虛竹是怎麼死的?

昕夢傾城 發佈 2024-04-28T11:05:27.938216+00:00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這首詩是著名詩人李白所作,描述了江湖上的快意恩仇,更是描述了江湖上的血雨腥風,不過真正的江湖可沒有這麼多的瀟灑,多的都是人情世故罷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俠客行》

這首詩是著名詩人李白所作,描述了江湖上的快意恩仇,更是描述了江湖上的血雨腥風,不過真正的江湖可沒有這麼多的瀟灑,多的都是人情世故罷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林夢,尤其是我們看金庸老先生的作品時,他的《天龍八部》《倚天屠龍劍》《射鵰英雄傳》等作品,都讓我們看的是熱血沸騰。

然而看的久了我們會發現,在《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中有著相隔好幾百年的聯繫,那麼金庸為啥不寫射鵰前傳呢,其實也是因為劇情太慘,光看虛竹是怎麼死的就知道了。

射鵰和天龍八部的聯繫

這兩個作品之間乍一看沒什麼聯繫,畢竟相隔數百年,能聯繫到一起的事物也少了很多,但是細細看去,卻總有相似之處。

例如大理皇帝段譽的後代們,例如降龍十八掌的傳承,這一樁樁一幕幕事情都在提醒我們,二者之間的確是有著深刻的聯繫著。

而看兩者是我們又是不同的內心,看天龍八部時只覺得,「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天下英雄之多,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和故事,令人想要一探究竟。

而看射鵰英雄傳時,我們又為黃蓉和郭靖的愛情故事感動,郭靖雖然是個傻小子,但他的忠厚愛國,也得到了所有人真心的喜愛,且傻人有傻福,正是因為他在一堆老油條面前也不耍什麼心眼,所以才更顯得彌足珍貴。

而他也將這份初心一直保持長久,到後期還帶著黃蓉一起守襄陽城,當然這都是後話了,不過郭嘉天資不高卻心地善良,與楊康的天之驕子卻心狠手辣,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才讓我們對射鵰記憶猶新。

而這兩個作品單看哪個都是十分受歡迎的,這也讓我們更加好奇,為什麼金庸不能再他們之間再寫一部作品呢。

既能完成兩部作品之間的聯繫,將人物的傳承和故事線補充完整,同時也能更加被大家所了解,其實也不是金庸不想寫,實在是那個時代背景,若是寫了就是悲劇,我們就光看虛竹就知道其遭遇有多悲慘了。

虛竹之死

首先來說虛竹,他是天龍八部中最不起眼的主角之一,既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英俊的外表,有的只是本心與誘惑之間的相互衝突。

他出身於少林寺,在這裡修習武功,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和尚罷了,可是一切都從他20歲時跟隨師傅下山修行起變化了。

他進入江湖後有了很多的奇遇,例如誤打誤撞救了段延慶一命,有又誤打誤撞破解了棋局,還被無崖子欣賞,傳給其七十年的功力。

而後他與西夏公主一同躲避李秋水的追殺,在被人有心陷害下,與西夏公主有了肌膚之親,就此破了戒。

而後在天山童姥與李秋水一戰中,他又誤打誤撞的獲得了兩人九成的功力,就此成為天下頂尖高手之一,而那二人也因為功力盡失而死去,在天山童姥臨死之前將靈鷲宮宮主的位置傳給了虛竹。

而後虛竹和段譽又因為性格相投成為結拜兄弟,拜蕭峰為大哥,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會覺得,這才是想像中的江湖,奇遇不斷,與頂尖高手交手,與風流人物結拜,可是對於虛竹來說,他人生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在武林修行一遭後,他想重新回到少林寺,這個從小長大的地方,但彼時少林寺遭遇到了重大的變故,對於虛竹也是多有防範,最終虛竹因為破了多條戒律而被逐出少林寺。

他此時才發覺自己好像一顆浮萍,天地之大,竟然找不到一個屬於自己的歸處,在漂泊的路途中,他雖然有幸和親生父母相認。

但父親乃是少林寺的長老,為了保住少林寺的清譽選擇自盡,母親也選擇了殉情,就這樣虛竹徹底心灰意冷前往西夏,成為了西夏公主的駙馬,而後二人一同歸隱。

故事到這裡結束似乎很圓滿, 雖然金庸對虛竹最後的結局並沒有交代,但卻留給世人無盡的想像的空間,然而現實可沒有那麼美好。

我們要知道,當時的宋朝正是兵強馬壯之時,意圖吞併周遭的一些國家,以絕後患,首當其衝的就是西夏,西夏國力弱小,根本不是大宋的對手。

因此縱觀歷史,西夏每幾年就被大宋滅國了,再對照書中的時間線,剛好是虛竹歸隱那幾年發生的,由此我們可以斷定,虛竹最後是國破人亡而死,死的何其悲壯。

這樣一個本應該快意江湖,瀟灑一生的少年,最後卻死在了戰火中,有些不太符合金庸小說的主旋律,所以金庸才幹脆沒有寫射鵰的前傳。

有人可能會說,虛竹的武功很高,他為什麼不逃跑,我們要知道,虛竹是一個善良的有責任心之人,況且他已經成為了西夏的駙馬,與西夏算是牢牢的綁定在一起了,就算談跑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所以他死的悲壯,再看段譽,段譽在天龍八部中也是風度翩翩的大理皇帝,雖然最後選擇成為遁入佛門,但畢竟沒有太多描寫,所以還是給了很多人想像空間,若是將射鵰前傳寫出來,就難免會涉及到段譽是如何遁入空門的,到那時不免會讓很多人失望,綜合之下,金庸這才將兩部作品的時間線隔了數百年。

結語

其實每本書都是一個江湖,金庸不將兩本書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也是希望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人生,或許有些人歸隱就是最好的結局,大可不必寫他們的後代如何,這也是留給世人一個美好的想像。

若是什麼事情都寫的那麼清楚,難免會失去了那種朦朧的美感,到時我們再看武俠作品可能也少了那些快意恩仇的感覺!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