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一生:打破舊世界需要勇氣,建設新世界需要智慧

思想與社會 發佈 2024-04-28T15:24:09.840339+00:00

1799年12月14日, 美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首任總統,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喬治·華盛頓逝世,享年67歲。



打破舊世界需要勇氣

建設新世界需要智慧


1799年12月14日, 美國政治家、軍事家、革命家,首任總統,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喬治·華盛頓逝世,享年67歲。今天我們就來概略了解一下美國國父華盛頓總統的人生蹤履。



▌英人後裔,經歷維艱


1732年2月22日,喬治·華盛頓出生在維吉尼亞州,是奧古斯丁·華盛頓的第三個兒子。華盛頓家族在英國聲望非凡,其祖上曾擔任過不同的官職。隨著家業的衰敗,1657年華盛頓的祖父約翰·華盛頓移民維吉尼亞。


7歲到15歲的時候,華盛頓在數學方面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對計算、測量相當精通。16歲的時候,華盛頓開始從事土地測量員的工作。艱苦的測繪經歷鍛鍊了華盛頓的意志,培養了他的耐力,險峻的境地使他臨機應變富於智慧。1749年夏季,由於在土地測量工作中表現突出,華盛頓被正式任命為政府認可的測量員。


幾年後維吉尼亞殖民政府為了擴大民團,將維吉尼亞劃分為四個區,華盛頓毛遂自薦,自願擔任北峽地區民團副官的職務。1753年2月,21歲的華盛頓被正式任命為維吉尼亞北峽民團少校副官。




▌功成名就,解甲歸田


1754年,升為中校的華盛頓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驅逐滲入進來的法國人。這是華盛頓第一次獨立指揮的戰鬥,但顯示出了不同凡響的軍事指揮才能。


此後4年,華盛頓參加了多次戰鬥中,表現得異常勇敢,甚至一時之間成了維吉尼亞的英雄。1759年,華盛頓辭去了軍職,回到了弗農山莊,開始過上了隱士和蓄奴主的生活,並且擔任了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


一轉眼15年過去了,這15年裡他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不再是一個英國人,而是一個地道的「美國人」。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費城,參加第一屆和第二屆大陸會議,表達了自願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


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約翰·亞當斯推薦他擔任大陸軍的總司令,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分和普遍的特質」。1775年6月15日,大會正式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華盛頓欣然接受了這個職位。


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華盛頓這樣寫道:「願上帝保佑,我接受這一職責會有利於我們的共同事業,不會由於我的無知而有損於我的名譽。我可以在這三點上做出保證:堅信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忠於職守;廉潔奉公。如果這些都不能彌補能力和經驗的不足,我們的事業就會有失敗之虞,我個人的名譽也會掃地殆盡。」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宣言》獲得通過,並分送十三州的議會簽署及批准。文件中明確提出了「主權在民」的民主思想,歷數英國壓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條條罪狀,說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力爭獨立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獨立戰爭中,華盛頓對大陸軍進行了全面的整頓,並帶領他們取得了一次次的勝利。1781年10月,華盛頓率軍取得了約克鎮戰役的勝利,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他拯救了國家的命運,為美國人民爭得了自由。


1783年,《巴黎和約》簽署之後,英國承認美國獨立。華盛頓以大陸軍總司令的身份解散了大陸軍。12月4日,華盛頓在紐約市發表了正式的告別演說。隨後,華盛頓回到了家鄉,潛心農事,生活恬靜。但作為一個愛國者他無時無刻不思考著這個國家的前途和未來。




▌手按聖經,宣誓就職


1787年制憲會議在費城召開,華盛頓積極參與憲法的制定,並在第一次會議時當選為制憲會議主席。1788年11月,隨著憲法的正式生效,一個新興的邦聯國家在北美正式誕生。


根據憲法規定,國會立即通過決議,定於1789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三由美國人民推選總統候選人。最終,華盛頓以選舉人全票(69票)通過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約翰·亞當斯則當選為副總統。


1789年4月30日,華盛頓的總統就職儀式在紐約隆重舉行。在宣誓儀式上,華盛頓手按《聖經》,在大法官的主持下,向參眾兩院宣讀了就職演說,這篇演說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文獻之一。


擔任總統以後,華盛頓任命托馬斯·傑弗遜為首任國務卿,亨利·諾克斯為陸軍部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財政部部長,約翰·傑伊為大法官,埃蒙·倫道夫為總檢察長。


這些人在獨立戰爭和制憲會議中功勳卓著,在新的政府中,他們又成了華盛頓的得力助手。


在漢密爾頓的努力下,美國的財政問題得到解決;在傑弗遜的努力下,美國的外交開始走上正軌。這兩個得力人物成了華盛頓的左膀右臂。然而隨著兩人地位的提升,漢密爾頓和傑弗遜在政治上的分歧越來越明顯,在政壇開始出現了拉幫結派的局面。


這是華盛頓最不願意看到的,他盡力在兩人之間周旋,以便化解兩人的恩怨——在漢密爾頓和傑弗遜眼中,華盛頓是再公允不過的裁判了。


4年任期很快就過去了,華盛頓很想退出政壇,但是內閣對立的雙方都希望華盛頓連任,經過思想鬥爭,華盛頓最終同意連任總統。1793年2月13日,華盛頓以全票被選為第二屆總統。




▌「退位讓賢」,忠告後人


在第二屆總統任滿的前一年,華盛頓即著手準備告別演說,並發表在費城的《美國每周新聞報》上。在這篇著名的《告別辭》裡,他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經驗,向他的同胞們提出了明智的諄諄忠告,在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政府要員們普遍感到惋惜和震驚,但大多數報紙對總統主動引退都加以讚美。原來想攻擊他有權力欲的反對派也無話可說了。


華盛頓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之後,主動「退位讓賢」,還權於民,為美國「民主政治」開了一個好頭。


1797年3月15日,華盛頓的馬車駛上了前往弗農山莊的車道。雖然歸隱了,華盛頓仍未完全忘卻國事,他真心希望自合眾國日益強大。此間,陸軍部長麥克·亨利等人向他通報國事。


繼「XYZ」事件之後,美法關係又緊張起來,一度發展到一觸即發的地步。1798年7月4日,政府為了加強統率作用,授予華盛頓中將軍銜,並任命他為美軍總司令,這是唯一擔任這一職位的前總統。


他接受這一任命的條件是:只有在遭到入侵的情況下他才上戰場,而且他對總參謀部的組成具有批准權。幸運的是,事情和平解決了,沒有宣布的「准戰爭」只限於海軍衝突,華盛頓沒有重新騎上戰馬。


1799年12月12日,在家中的種植園散步。歸來之後,華盛頓染上了感冒,引起嚴重的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12月14日華盛頓去世,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



華盛頓逝世的消息迅速傳遍美國,舉國哀悼。正在開會的國會休會,全體議員和工作人員佩戴黑紗。後來國會還發表了一個公開悼詞。18日,華盛頓的葬禮在弗農山莊舉行。總統亞當斯派特使加急送來悼唁函,還運來了11門禮炮,準備鳴炮致哀。


華盛頓的遺體安葬在莊園裡家族的老墓地里,葬禮簡樸而莊重,一切只限於弗農山莊以內,完全符合華盛頓的遺願,不用悼詞。為了紀念這位偉人,新建的美國首都以華盛頓名字命名。200年來,美國共有100餘個城鎮以華盛頓命名。


作為一位傑出的將軍,華盛頓一生戎馬倥傯,將英國軍隊趕出了大西洋;作為美國的開國之父,華盛頓又為美國的百年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石。


打破一個舊世界需要勇氣與膽魄,建設一個新世界卻需要耐心與智慧。毫無疑問,華盛頓集膽略與智慧於一身,不愧是美國人民的偉大國父。



華盛頓曾說,劍是維護自由最後的手段,但也是自由一旦確立,首先要放下的東西。因為,沒有人能夠否認照亮世界的,是光——信仰之光、思想之光,而使世界紛爭不休、災難不止的,才是劍,那是對暴力的倚仗與崇拜。


華盛頓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了影響深遠的政策和傳統,他為自由留下的是路標,而不是墓碑。華盛頓雖然沒有連任,但卻和其他的國父們給美國和人類政治文明留下了最寶貴的文明遺產:以自治和分權制衡為精髓的聯邦制,以及在這一政治實踐下制定的憲法。200多年來時代、社會飛速發展,沒想到200多年前制定的憲法依然基本適用。


當年美國的「奠基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為何留下的遺產歷經幾百年依然指導著現代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基因讓美國與眾不同地保持著長久的活力、自由和繁榮?美國國父們又是如何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


偉大的思想家托克維爾曾說:「美國的民主立足於三大因素——自然、法律和民情——它們一個比一個重要。」這三大因素,正是我們理解華盛頓、理解美國最關鍵的鑰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