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智慧】孔子:極限拉扯?不存在!

創客ip老梁 發佈 2024-04-28T16:30:04.794914+00:00

「極限拉扯」是最近大家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彙,或指兩人之間的情感博弈,或指一個人自己精神和肉體的情緒博弈。

「極限拉扯」是最近大家經常提到的一個詞彙,或指兩人之間的情感博弈,或指一個人自己精神和肉體的情緒博弈。

這種糾結感,非常消耗精氣神,但人們又似乎無法逃脫。

有沒有一種修心之道,可以幫助我們戰勝這種割裂與糾纏呢?

當然有!藥方在孔老夫子那裡。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質,這裡是指本質或質樸;文,是指外表或文采。野,是指粗獷豪放,口無遮攔;史,指華而不實。勝,多於的意思;彬彬,平衡交融。

整句話的意思是:

先生說:「如果一個人的原力強過了他的修為,就顯得樸實粗獷,如果一個人的修為強過了他的原力,就顯得浮華油膩。只有原力與修為等同的時候,才能表現為一個君子的狀態。」

這句話,把什麼是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國家的健康態,揭示得非常深刻。

對於個人,就是內在和外在均衡;對於組織,就是文化和戰略均衡;對於國家,就是勇武與文明均衡。

孔子為什麼有這樣一個感慨呢?有這樣一段公案:

孔子在周遊列國時,一次來到了曹國。當時人困馬乏,且當地的老百姓對孔子師徒並不友好。驕陽似火,大家都飢腸轆轆,只好停下來在樹蔭下休息。

沒料到孔子的馬趁著馬夫睡著時,跑到旁邊的麥田裡大快朵頤去了。看守麥子的農夫非常生氣,立刻把馬扣了下來。

子路比較勇武,率先跑過去發難,指著農夫說:「這是我們的馬,你憑什麼不還?」農夫怒聲說道:「你們的馬偷吃了我的麥子,必須賠錢,不然別想要馬!」兩個人越說越激動,幾乎要動手。

子貢的口才很好,連忙過去打圓場說:

「先生,對不起了。我們的馬確實吃了您的麥子,但幸好吃的不多。您看我們也不是故意的,只是看管不嚴。請您原諒,把馬還給我們吧!」

農夫回答道:「你說話還算客氣,不是那麼凶。可你咋知道你的馬吃的不多呢?」

說來說去,農夫就是不還馬。

孔子見農夫油鹽不進,微微一笑,就讓馬車夫去要馬。

馬車夫慢悠悠來到農夫面前,笑著說道:「老哥呀,你沒有在東海種地,我也沒有在西海走路。馬是一個牲畜,它見了麥子,怎麼能知道是誰的莊稼?怎麼能不去吃呢?」

農夫一聽,捋著鬍子笑了起來,很痛快地就把馬還給了馬車夫。

一般人談到這個故事,都認為孔子和馬車夫能夠換位思考,「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甚至還分析到了語言的藝術。

這都對,可遠遠不夠。孔子顯然從這裡想到了更多:

馬車夫和農夫都是普通的百姓,不是滿口「之乎者也」的讀書人,他們身上,更多體現出來的是人樸實無華的一面。子路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滿腹經綸,但顯然已經失去了質樸的東西。

農夫不依不饒,肯定有過失;子路子貢滿口道理,說話不接地氣,也不合適,根本辦不成事。前者是質勝文,後者是文勝質,這都不是君子之道啊!

一念至此,才有了「文質彬彬」這句千古名言。

儒家強調修齊治平,我們就從修身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孔子這句話的深意。

質和文,分別代表了內在和外在、原則和權變、功力和策略。

1、內在和外在

內在,指人的人格、性情和三觀,外在,指人的樣貌、修飾和表達。

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這是與生俱來的,但通過修心和修身,我們可以改變表達方式,讓大家更容易接受我們。

《水滸傳》中的李逵和魯智深,其本質都是古道熱腸、俠義勇敢。但李逵長期混跡於社會底層,根本談不到文化修養。

所以在各個場合,他都是粗野無羈,遭人怨恨或鄙視。但魯智深出身於武官,在職場打拼多年,有良好的修養,所以儘管他也「洒家洒家」的,但在什麼場景都進退有度,周旋自如。

孔子希望內在與外在均衡,就是要徒弟們深刻剖析本我,知道自己的特點,而後來採取相應的修煉策略。對於勇氣不足的,就鼓勵其大膽行動;對於思考不足的,就要求他不可魯莽。

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啊!

2、原則和權變

人要有原則,這是山性;還要有權變,這是水性。

曾國藩談到自己建功立業的心得體會時,說過振聾發聵的八個字:「霹靂手段,菩薩心腸」。

這就是典型的有原則,有權變。

沒有原則,一切事情就失去了標準,那麼雙標、三標充斥在工作生活中,人就會迷失自我,最終自相矛盾,功敗垂成。

但如果一味講原則,不知道機動靈活,很多事就會遇到極大的阻力。

曾國藩剛開始辦團練時,對待滿人同僚非常傲慢,導致同僚嫉恨,紛紛去告他黑狀,讓他立功不受賞,越打勝仗越被朝廷貶斥。

等後來他悟透自己犯了「質勝文」的錯,就完全改變了與同事們的相處之道。上司有家務事,他率先捧場;綠營與團練有糾紛,他先責罰自家的士兵。打了勝仗在奏摺中先表彰後勤的功勞。這樣一來,得到了滿漢大臣們的鼎力相助,對他是要人給人,要錢給錢,終於幫助他實現了平天下的抱負。

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深深懂得「文質彬彬」道理的曾國藩,終於成了半個聖人。

3、功力和策略

「練功不練武,十年白辛苦;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金庸在他的一系列武俠小說中,塑造了眾多少年英雄。《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成長經歷,最具代表性。

他年少時無意間學會了「九陽神功」,就已經具備了問鼎天下的實力。但他不會運用,在臨戰之時每每吃虧。直到後來在各路高手的啟發之下,終於可以隨心所欲、運用自如,這才成為一代宗師。

文質彬彬,就是要把基本功和應用方法融合起來。

功力,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策略,是一個人的應用能力。

功力,是一個組織的文化和管理;策略,是一個組織的戰略戰術。

文質彬彬,既是孔子的《個體成功學》,也是孔子的《組織行為學》。

綜上,孔子希望弟子們都能通過修煉,達到「表與里」「道與術」「剛與柔」的高度統一。

如此一來,你的本我和超我達到平衡中庸的狀態,還會極限拉扯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