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館員游聊城|莘縣·燕塔

文旅聊城 發佈 2024-04-28T16:57:53.201370+00:00

莘縣燕塔凌空七級豎雲梯,孤柱擎天望眼迷。嵐氣蔥蘢連台斗,魁名取次雁塔題。古塔摩天舊志「莘縣八景」之中,「古塔摩天」恆居首位。登上這座「邑人亦迭賦鹿鳴」、被視為莘縣的驕傲和象徵的燕塔,闔目呼吸高塔獨有的古韻,仿佛感受到自千年前吹拂而來的微風,莫過於是一種享受。

莘縣燕塔

凌空七級豎雲梯,

孤柱擎天望眼迷。

嵐氣蔥蘢連台斗,

魁名取次雁塔題。


古塔摩天

舊志「莘縣八景」之中,「古塔摩天」恆居首位。登上這座「邑人亦迭賦鹿鳴」、被視為莘縣的驕傲和象徵的燕塔,闔目呼吸高塔獨有的古韻,仿佛感受到自千年前吹拂而來的微風,莫過於是一種享受。放眼眺望,俯瞰莘縣,盡收眼底的是與千百年前不盡相同卻仍舊綺麗的風光。今天請大家隨清新妹妹一起走進魅力莘縣,去欣賞這「見證了莘縣千年滄桑,承載著莘縣人桑梓深情」的燕塔。


燕塔介紹

燕塔亦稱雁塔、寶塔,位於莘縣城內,建於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為樓閣式十三層平面八角型磚塔,塔底層東西長23米,南北長22米,高40多米。整座塔造型美觀,結構合理,巍峨雄偉,登塔層層有風景。據舊志載,塔頂上有銅籠容二十餘人,可望七十里,至頂可望數十里,並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塔有四門,入北門可攀至頂部。南門內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傳為南海大士,俗稱「石奶奶」。

莘縣燕塔曾為「拒寇護城」起過重要任用。明清兩代曾數次維修,邑人亦「迭賦鹿鳴」,將塔視為莘縣的驕傲和莘城的象徵。1944年解放莘城時,塔作為全城的最高點被我軍首先占領。

大抵是「危樓高百尺」的宿命,始建於宋代的古燕塔於1968年以「不安全」為由被拆除。拆出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蓮花經》、一部寫本《陀羅尼經》、一座小銀塔和一具石函。函內有舍利子,上漂浮著銀質薄片船。銀塔屬板金工藝,玲瓏剔透、工藝精深,令人嘆為觀止。巍峨雄偉的燕塔,歷史上多被用作軍事瞭望台。

時代變遷,幾多遺憾。莘縣絕大部分市民甚至一些出生在60年代或是更年長的人都無緣得見,只能從莘縣史志中翻閱相關資料。

現存最早的古燕塔照片是加拿大傳教士威廉·史密斯於1934年拍攝的,照片中塔影巍峨,近處文廟欞靈門和魁星樓清晰可見,另有一些廟宇的房脊隱現其中。



值得慶幸的是,2005年,莘縣燕塔文化研究會成立,開始研究燕塔遺留下的文獻資料,負責燕塔修復工作。2009年,新塔在莘縣人民的歡呼聲中竣工。市民們舉行了頗為隆重的落成典禮,以慶祝古塔的新生。莘縣人民的燕塔情緣也得以延續。



二度紅與金色劈布交融的方形柱,古典藻井和紅漆椽子吊頂組合而成的頂面,宋式望柱的構欄……重修的燕塔仍舊保留著古色古香的中國文化建築韻味。



2022年,以燕塔為名的燕塔景區入選國家3A級景區及第二批山東省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



燕塔景區北至莘縣振興路,南以商業街為界至被譽為「魯西最美美術館」的美術館,東以皇行路為界至保留有元末明初建築風格的文廟,西至廣場路。景區集歷史古蹟、美學藝術、民俗風情於一體,是體驗千年儒家文化、了解古代建築大觀和接受藝術薰陶的旅遊勝地,也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聊城市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


一樓一閣

宜作城市之名片

一寺一塔

堪為地域之際識


來源:聊城市規劃展覽館微信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