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琶洲國際採購車展:如何買到自己心儀的第一輛車?

雷科技 發佈 2024-04-28T17:22:44.158351+00:00

我是一名雷科技編輯,和絕大多數出來打工的普通人一樣,都面臨著幾件人生大事,比如買車......這或許也是一件大家都在頭疼的一件事情,畢竟買車不同買手機,一出手就是十幾萬幾十萬的支出,後續也伴隨零零散散的養車成本。

我是一名雷科技編輯,和絕大多數出來打工的普通人一樣,都面臨著幾件人生大事,比如買車......這或許也是一件大家都在頭疼的一件事情,畢竟買車不同買手機,一出手就是十幾萬幾十萬的支出,後續也伴隨零零散散的養車成本。都說汽車是人們的「第二伴侶」,當我到了買車的年紀,也逐漸理解了這個稱謂的含義。

很多人對買車存在一些誤解,認為買車都是有錢就行,照著幾個「有頭有臉」的牌子,看看哪一輛的外觀和配置更好,然後直接交定金盲訂,等提車就好。實際上買車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對比、試駕,再挑一個合適的時段下單。尤其是錢不多且需要買車的小夥伴們,車貴還是便宜並不重要,關鍵是在自己有限的預算範圍內找到一輛稱心如意的,這必然需要長期的實車體驗跟對比。

我們公司的一個同事,單純對比了一下價格和配置,就盲訂了比亞迪驅逐艦05,好在是大品牌,產品力也很好,沒有踩坑。

我買車的要求大概有幾點:動力夠用、外觀好看、空間足夠大、內飾做工在線、售後養護方便、價格能接受,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錢少事多」吧。

這不,前兩天剛好有個琶洲2023國際採購車展,還是免費領票進場,我肯定是不錯過這個機會的。展會邀請函里說到,這次車展共有70多個主流汽車品牌、700多輛展車,甚至還省盡辦展成本,給我們參展的提供1000元的展會購車優惠券。


(圖片來自雷科技)

這是個C級車展,理論上絕大部分的車型都是入門到中高端段位的,所以很少有主流豪華品牌的身影或者超高端車型,更接地氣,也適合絕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參展選購。平時我們跑各大品牌的4S店、經銷商、體驗中心,採購車展就相當於一個「大賣場」,大部份車都能夠看到。

懷著對第一台汽車的憧憬,我甚至有了周末早起的勇氣,趕在車展開幕前就到了會場。

進場之後我感覺被辦展方給騙了,哪有70多個品牌,整個會場數下來也就不到一半,700多輛車也很假,整個會場一層滿打滿算就放了百來輛,如果你是認真看車,並且每一輛都進去試坐,那麼一天下來基本都可以體驗個遍。


飛凡汽車的展台工作人員告訴我,這一次車展多數是以本土品牌為主,近幾年國產新勢力崛起很快,他們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機會。順道我也了解了一下他們唯一的一台展車非凡R7,說實話國產新勢力的電動車能做到這種程度我是很驚訝的,設計新穎、配置出色,價格也還算能接受。

他們還跟我說,飛凡汽車最近跟幾家油站公司達成合作,開始鋪設換電網絡,換電是未來的一個趨勢,建議我買租電池版本的R7,後期能升級,而且買斷電池的車主暫時還不能享受換電服務。


但電動車對我來說還不是時候......

琶洲車展結束後,相關公眾號又發推文稱3月25-26日又有一場車展,我尋思這70多個品牌700多輛車是分批展出嘛?

吐槽歸吐槽,看車才是最重要。進門最先看到的是廣汽集團、長城集團旗下品牌的車型。廣汽傳祺有很多車型都在我的考慮範圍內,上至MPV,下至緊湊SUV都有,我這人比較喜歡大車,因為大車看起來更氣派,空間大,以後和家裡人出去旅遊也舒適很多,所以理想型是GS8、M8宗師這一類的。


由於車展的車型太多,一篇文章說不來,所以我只挑幾款我比較心水的車型討論一下,後續還會繼續分享其它車型的體驗心得,估計也能成為你們買車的參考。

先要強調的是,考慮到我家附近充電不方便,買純電車屬實是不明智的舉動,現階段入門還是應該以混動/燃油為主。並不是說純電車不行,這往往是國內汽車最強勢的領域,但充電配套沒跟上,同樣是事實。


傳祺GS8&M8宗師版

講個笑話,我一個朋友差點分不出傳祺M8宗師與雷克薩斯LM,經常把前者錯認為是後者,這也算是廣汽相當成功的一點了吧。


(圖片來自廣汽)

GS8、M8宗師無論是車內外設計還是各方面的配置,傳祺給得都很足,還有豐田的HYBRID混動技術,性價比都很高。後者車長5米2,內部空間出眾,第二排擁有兩個獨立的「老闆位」,舒適性、豪華感已經遠超賽納了。展位工作人員向我透露,海珠店一個月就交付600-700輛的M8宗師版,看來MPV著實受人歡迎。

而且低配的新款M8沒有宗師版的同款外觀,難怪能把價格賣這麼低,虧我心動了好幾天。

當時我在公司討論買啥車時,不少人嘲諷我年紀輕輕為什麼喜歡MPV、大型SUV之類的車,和年齡段完全不匹配啊。這他們就不懂了,大車開起來多氣派,所有座位都有充足的空間,基本告別侷促,人坐著也舒服。


(圖片來自傳祺)

我這人的一大特長就是身高,坐進車裡最怕空間蹩腳,緊湊車型的尺寸小,小氣是一回事,坐進去要麼頂腳要麼頂頭,短途忍一忍還好,長途行駛我肯定第一個不樂意。大車尺寸更大,能夠容得下我這種高個子,其他人坐進來也能感覺到無比舒適,這比小轎車或者彰顯個性的個性轎跑要來得實在。

無奈高大往往是高端豪華汽車的基本特徵,性價比再高也架不住它貴,中配的GS8和M8宗師往少了說都要二三十萬,對於我一個普通打工人還是停留在幻想階段,人總要有點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年傳祺還會出兩款插混動力的車,可能是GS8和M8宗師版的插混版,但這兩款車的價格會賣得更貴一些,畢竟電池成本擺在那。

在我跟他一番「深入了解」之後,其實廣汽出插混車型,背後也有說不出的苦衷,豐田方面限制了廣汽的HYBRID混動系統每月的出貨量,導致傳祺混動版本的車型產能受影響,提車可得等好久,現在大部分的豐田混動產能傾向了M8宗師版上,所以GS8、影酷等混動版並不是很好買到。

反正豐田HYBRID不能上綠牌,廠商有車賣,我也不一定有指標買。


(圖片來自雷科技)

插混版GS8、M8宗師版以及未來的其它插混車型,我認為都是為了避開豐田限制不得不做出的反應。廣汽集團和比亞迪有合作推出過新能源公交車,說不定這些插混版的傳祺車型也混著比亞迪的「血」呢?


傳祺影酷

其實20萬以內是我主要考慮的,這個價位段可選的車型很多,尤其是國產自主品牌內卷相當激烈,性價比打得那是一個比一個響。話說車展居然展出了最新的GS3·影速,這是讓我有點意外的。


(圖片來自雷科技)

當然了,GS3影速對我而言還是太小了點,給女朋友上下班用還比較適合。想要量大管飽,還是得往上加預算,比如12-16萬段位的影酷。這也是我關注了很久的車型,設計很帥氣且有強烈的運動風,空間滿足了我對緊湊SUV的基本要求:不頂頭,內飾也是以簡約科技風為主,高配也有豐田的混動系統,很對我的「胃口」。

(圖片來自雷科技)

就是這個旋鈕開門的設計實在是過於「創新」了,我在護衛艦07上也看到過,一時間不太適應,相信第一次坐這輛車的人也會想問這車怎麼從裡面開門。

展館一樓就有廣汽傳祺開展的體驗專場,在那也可以試駕「影」系列、GS8以及M8宗師版,機會很寶貴,現場報名試駕的只能體驗一圈。影酷給我的駕駛體感也是比較輕快的,方向盤相當輕盈,轉向不費勁,電機起步到發動機接力之間沒啥割裂,不好的地方大概就是不能上綠牌。

(圖片來自雷科技)


比亞迪宋PLUS

比亞迪的宋PLUS就不用多說了,15萬元妥妥的高水準性價比車型,20萬元以內的SUV必定繞不開它,這也是比亞迪賣得最好的一款車,大街上到處都是,產品力自然是毋庸置疑。DM-i系統我在同事的驅逐艦05上已經體驗過,論節油方面確實不是說說而已,混動的機制比較類似於豐田的強混,不過DM-i的使用場景更多變靈活,可油可電還能上綠牌,就是電機與燃油機的銜接稍微生硬了點。

(圖片來自雷科技)

其實比亞迪大部份車型的控制面板都是差不多的,擁有一致的核心體驗,但在駕駛體感上,轎車與SUV還是有出入,後續會再進行試駕體驗。銷售表示,宋PLUS幾乎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SUV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的體驗,可以看看護衛艦07。

從最新款的秦PLUS上,我大概能感覺到比亞迪有將汽車價格往下打的意思,還活在申報圖的新款宋Pro或許也會成為我的「選購名單」中,20萬元以內,性價比和經濟性無疑是最大的殺器,這是國產品牌幹過合資車的本事。


(圖片來自雷科技)

吉利星越L

正所謂「沃爾沃正統在吉利」,吉利旗下也有很多車型值得我多關注,只可惜展廳內沒有博越L的身影,那麼星越L就成為了首選。如今區區17萬的車就能做到合資車二三十萬乃至更貴的效果,這是國產車的優勢所在,星越L就能夠將這一點展現得淋漓盡致。


將近4.8米的車身以及經典的沃爾沃家族設計,狠狠地抓住了我的眼球,這就是吉利口中的「緊湊」SUV,能凡爾賽到這種地步也挺讓人佩服的。星越L內飾挺高級,深藍配白色的飾皮頗有豪車范,就是A柱上的植絨估計不太耐髒,要好生保養。

雙聯設計的車機屏+液晶儀錶盤著實讓我眼前一亮,科技感拉滿娛樂性和實用性兼具,同時控制面板也保留了必要的空調旋鈕等物理鍵位,這一點比盲目科技化的車型要好不少,吉利還是懂得把握新潮與傳統之間的平衡。只是車機操控起來並不太順暢,個人感受還差點意思,如果後期新款能夠給到魅族的FlymeAuto,我是很願意支持的。


領克01也算是我的心頭好之一,最近也剛好要換代。我跟朋友阿明約好了,下次高低要去附近的領克點體驗一番,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總結

說實話,我自己逛完這次車展還是沒拿定主意,但不得不說,車展確實很適合想買車的人去,作為買車人的我收穫良多,能夠脫離枯燥的數據對比,到真車上體驗,這才能真切感受到自己喜歡/適合什麼類型的車,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

除了以上這些車,我還「光顧」了車展里的其它車型,吉利幾何E最新的超吸粉版本、嵐圖的追光者、長城歐拉的各種「貓」、坦克300、零跑C11增程版、長安深藍、長安UNI系列等等,它們一個個身懷絕技,我都很喜歡,同時也在感嘆國產品牌的崛起。

(圖片來自雷科技)


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採購車展,國產自主品牌占據了C位,已經不輸各種合資品牌了。很多人認為我多看看這些擁有悠久造車底蘊的品牌,但我想說的是,我們國內通過與海外品牌合資生產,獲得了豐厚的汽車製造經驗,技術儲備根本不弱。

而其它國產自主品牌在口碑與穩定性上絲毫不輸豐田、本田、日產之流,國產還能把更好的做工、配置、設計做到低價位。所以我的第一輛車,更希望留給國產品牌。

這就是我在琶洲2023國際車展中的一些見聞,也是站在第一視角,分享一個買車人如何一步步將自己的需求與市面上的車型相匹配,從而找到「第一輛車」的最優解。


(封面圖來自雷科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