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還站不穩、走路像鴨子、跛行……警惕小兒發育性髖內翻

渭南市婦幼保健院 發佈 2024-04-28T17:51:54.935022+00:00

正常的寶寶在1-1.5歲開始學走路,2歲左右走路就會比較穩,如果此時寶寶仍然站不穩、走路類似鴨子或跛行嚴重,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你的孩子可能患上了發育性髖內翻。小兒外科主任醫師劉建軍為您解答01、什麼是小兒發育性髖內翻小兒發育性髖內翻又稱嬰兒型髖內翻,是兒童跛行原因之一。

正常的寶寶在1-1.5歲開始學走路,2歲左右走路就會比較穩,如果此時寶寶仍然站不穩、走路類似鴨子或跛行嚴重,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你的孩子可能患上了發育性髖內翻。

小兒外科主任醫師劉建軍為您解答


01、什麼是小兒發育性髖內翻


小兒發育性髖內翻又稱嬰兒型髖內翻,是兒童跛行原因之一。是一種股骨近端的畸形,伴有頸干角(NSA)<110°。此病常在幼兒時期發病,隨患兒行走活動增多,股骨頸干角呈進行性減小,並表現為跛行進行性的加重,單側發病多於雙側,臨床發病率較低,性別和種族無明顯差異。



02、發育性髖內翻的分類


Ø 先天性髖內翻:包括股骨近端發育缺陷、先天性短股骨和先天性弓形股骨,可能為胚胎肢芽異常所致。出生時即有明顯股骨短縮和股骨近端內翻,但隨著生長發育期內翻程度通常有加重,常合併明顯的下肢不等長和先天性全身性發育紊亂。


Ø 獲得性髖內翻:包括繼發於佝僂病、骨纖維結構不良及以往的創傷性股骨近端骺板早閉等疾病的髖內翻。還可繼發於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和戈謝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骨骺滑移、纖維異常增殖等。


Ø 發育性髖內翻:該型在出生時並無異常,但從幼兒期開始隨生長發育,頸干角進行性減少,不合併其他骨骼肌肉系統異常。僅有輕度下肢不等長,股骨長度無明顯短縮。


03、發育性髖內翻的臨床表現



Ø 患兒一般在學會行走之後才逐漸出現明顯跛行及髖部疼痛;


Ø 若髖內翻畸形為雙側病變,則跛行更明顯,甚至行走呈「外八字」,行走步態類似鴨步;



Ø 髖部可見明顯向外上突出的硬包塊,其為向上滑脫的大粗隆,股骨頸因嚴重內翻而彎曲、縮短使患側肢體明顯短縮。


04、發育性髖內翻的原因


Ø 先天因素:包括先天性髖內翻、先天性弓形股骨伴髖內翻以及先天性短股骨伴髖內翻。


Ø 後天因素:後天因素是髖內翻的最常見原因,其包括股骨頭骺滑移、佝僂病、軟骨病、股骨近端骨折及術後、骨關節炎、骨纖維異常增生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骨骺滑移以及髖關節發育不良伴有的髖內翻等。


05、如何治療?


對於無明顯症狀的輕度髖內翻常採用保守治療。如果在X線上明確髖內翻畸形,並且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比如跛行、患肢縮短以及外展功能受限等,就需要立即手術治療。手術治療髖內翻主要的目的是改善股骨近端的結構形態,矯正頸干角至正常的生理角度,使股骨頸的病理性的剪應力改變為生理性的壓縮應力,改善步態,防止復發。


Ø 截骨治療:主要分為股骨頸截骨、粗隆間截骨和粗隆下截骨。


股骨粗隆下斜行截骨術:該術式可以明顯改善股骨頸干角、股骨近端旋轉及下肢短縮畸形,還能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步態,臨床療效令人滿意。


股骨粗隆楔形外展截骨術:粗隆下截骨處癒合良好,無內固定的鬆動和斷裂等併發症,優良率較高,但是該截骨方式並不能增加患肢長度。


股骨粗隆間倒「V」形插改角截骨法:該方法操作簡單實用且不易復發。


股骨近端外翻截骨術:這種截骨方法相對簡單而有效,術後滿意度較高,使股骨遠端向內側橫向移動(維持正常的機械軸),降低其復發的風險。


粗隆間 Y 形截骨術:術後患者基本行走正常,無跛行步態,髖關節活動度均明顯改善。


Ø 截骨治療:可以作為嚴重髖內翻畸形患者的有效治療手段,尤其是對於並發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中晚期、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伴髖內翻以及髖內翻畸形截骨後復發的患者。


在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寶爸寶媽一定要注意孩子學步時期的步態,如果出現異常,一定要及時去醫院諮詢就診,以避免因延誤病情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