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是如何讓普魯士軍隊如何成為歐洲「樣板」?

武安君1995 發佈 2024-04-28T18:11:32.002913+00:00

之前說過腓特烈大王的開明專制非常出名。但這個人最為後世反覆談論的,卻是是他的戰爭,他的戰爭也特別重要,標誌著普魯士強國地位得到承認。

之前說過腓特烈大王的開明專制非常出名。但這個人最為後世反覆談論的,卻是是他的戰爭,他的戰爭也特別重要,標誌著普魯士強國地位得到承認。

腓特烈的成名戰是他參與了著名的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而且他是主角,這個七年戰爭是18世紀歐洲最重要的一場戰爭,歐洲大國全部捲入,同時在歐洲、亞洲和美洲展開。

普魯士和英國結盟,和歐陸強國法、奧、俄等開戰。因為英國是個島國,主要是奪取對手的海外殖民地,對普魯士基本上是只給錢,不給部隊。這樣一來力量對比很懸殊了,普魯士全國人口不到500萬,法奧俄這些對手的人口加起來有8000萬。再看軍隊,它的對手在戰場上常年保持2比1的優勢。地理環境上,普魯士處於法奧俄的包圍之中。

但普魯士居然還勝利了,這簡直是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普魯士從此進入大國行列。

為什麼腓特烈二世他能做到這一點?

先說一下他的個人因素:

一是軍事才能,說腓特烈是一流軍事家絕對沒問題。 二是堅韌的個性,這一點更重要。七年時間一直以多打少,在基本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還能硬撐下去,沒有這種堅韌是不可能的。此外腓特烈把普魯士的軍隊在質量上又提高了一個檔次,成為公認的歐洲第一。這關鍵有兩點:

第一是軍隊的戰術。腓特烈對部隊的戰術訓練特別下功夫,不斷琢磨各種力量的搭配,比方說騎兵、步兵、炮兵的協同使用。腓特烈還開創了一個做法,用部隊模擬敵我雙方來打一打,然後根據這個結果修正戰術,這就是我們今天還在用的軍事演習。而且腓特烈從即位第三年的9月開始第一次大型軍事演習,此後一直堅持每年的秋季演習。戰術水平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第二點是精神。腓特烈很注重塑造部隊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把國家主義引入到軍隊。腓特烈的邏輯是: 你們是為國家打仗,國王只不過是作為國家的第一公僕,帶領大家為國而戰。同時反覆向軍隊強調「國家利益」,要求軍人主動為祖國奉獻,為國家負起責任。對於逃兵,處罰措施是採取條頓騎士團的傳統,規定逃兵不許宗教懺悔,不許進父母家門。這完全是精神懲罰,是剝奪你基本的社會榮譽和歸屬感,這就是對軍隊的精神塑造。

普魯士軍隊的崛起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定下了普魯士/德國式戰爭方式。普魯士地理位置都是在歐洲中部,東、西、南 三個方向都被大國包圍,打起仗來很容易被幾個大國圍攻。前面說的七年戰爭,開局態勢就是這樣。

腓特烈確立的原則就是不能讓對手的數量優勢發揮出來,具體是三條;

第一條是先發制人,戰爭一開始普魯士就先動手,趁對手還沒有集結力量之前先打垮一部分。

第二條是快速機動,不管大國的軍隊從哪幾個方向進攻,普魯士軍隊就集中在中央位置,迅速從一個方向轉到另一個方向,把幾股敵人各個擊破。這在軍事學上叫作內線作戰。(跟明清薩爾滸之戰的戰法很像)

第三是強調決定性打擊,儘量避免打成消耗戰。

普魯士充分利用軍隊的質量優勢,把客觀地理條件上的弱點變成強點,把一個容易受包圍的中央位置變成可以靈活出擊的主動位置。七年戰爭當中普魯士能撐到最後勝利,這一點太關鍵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