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五運六氣起始時間

愛上sandy 發佈 2024-04-28T18:41:49.296737+00:00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的不同篇章中多次註解道: 「凡氣之至, 皆謂立春前十五日 , 乃候之初也。」 「初之氣,起於立春前十五日 ,餘二、三、四、五終氣次至,而分治六十日 餘八十七刻半。」 「木位春分前六十一日 ,初之氣也。君火之位,春分之後六十一日 , 二之氣也……」

再探五運六氣起始時間*

王莉1 ,吳波 2 ,郭良清 2 ,陳曉燕 2

在進行五運六氣稟賦與疾病具有相關性的數據驗證時, 構建合理的統計模型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其中, 初運和初氣起始時間的正確與否決定了推演的成敗 [1] ,是一處不可迴避的關鍵問題,必須首先明確。 歷史上有關初運和初氣起始時間的問題,歷代認識較為統一, 絕大多數皆言起於大寒, 直至近二十年, 不斷有學者質疑大寒說的科學性, 提出初運和初氣起於立春和正月 朔日 貼合內經原旨,說理通暢,且較為符合中原地區氣候變化。 多種運氣起始時間並存, 使得模型推算結果多樣性, 所得結論不具有可比性 [2] 。 起始時間如何界定尚未達成明確共識,成為當代五運六氣研究領域的幾大爭論之一 [3-4] ,具體可歸納為 3 種觀點: 大寒說、立春說和正月 朔日 說。 本研究支持立春說,下文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5] , 從文獻沿革、 原理評價、 現代氣象數據驗證 3 個角度,討論支持初運和初氣起於立春的原因。

1 文獻沿革

1.1 大寒說多見於經注

唐代王冰作為補入和首個註解運氣七篇大論的人,後人將其註解看的分量很重。《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的不同篇章中多次註解道: 「凡氣之至, 皆謂立春前十五日 , 乃候之初也。 」 「初之氣,起於立春前十五日 ,餘二、三、四、五終氣次至,而分治六十日 餘八十七刻半。 」 「木位春分前六十一日 ,初之氣也。 君火之位,春分之後六十一日 , 二之氣也……」 「初氣、四氣, 始於立春、立秋前各一十五日 為紀法; 三氣、六氣, 始於立夏、立冬後各一十五日 為紀法。 」雖然大寒說發端於此, 但其有關初之氣的起點中, 從未提及「大寒」字眼,而是講初之氣起於「立春前十五日 」或「春分前六十一日 」。

王冰次注中也有多處體現了立春說的觀點,《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六節藏象論》在註解「求其至也, 皆歸始春」一段時寫道「始春, 謂立春之日也。 春為四時之長,故候氣皆歸於立春前之日 也」,在註解「謹候其時,氣可與期」時寫道「候其年,則始於立春之日 ; 候其氣, 則始於四氣定期; 候其日 , 則隨於候日 , 故曰謹候其時, 氣可與期也」, 很明顯體現出了立春說的觀點。《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王冰在註解「歲半以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 地氣主之」一段時寫道「歲半, 謂立秋之日 也」,以立秋日 推算,則立春為歲首 [5] 。

因此王冰在註解四季時, 認為春為四季之長,是一年的開始; 在註解初之氣厥陰風木時, 認為始於立春前十五日 , 並且這種說法在其後劉溫舒、張介賓等人的著作中也多有體現。 雖然王冰註解中既包含大寒說也包含立春說,可能因其主張大寒說的語句更加確切而詳細, 後人多依循大寒說, 並在傳抄過程中逐漸將「立春前十五日 」衍化為「大寒日 」,如宋代劉溫舒在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 論紀運》寫到: 「每年交初氣於年前大寒日 」 「木為初之運,大寒日 交。 」可見劉溫舒將王冰「立春前十五日 」進行了簡單的推算,得到大寒這一時間點。 值得注意的是,劉溫舒筆下不僅初氣起於大寒, 初運也起於大寒了。 《素問·入式運氣論奧》通俗曉暢,流傳甚廣,對於後世影響較大。 後世眾多論及五運六氣的醫籍多以劉溫舒著作為藍本 [6] , 將大寒作為初氣和初運的起始,廣為推播。 如宋代的《聖濟總錄》、金代的張子和《儒門事親》、明代的汪機《運氣易覽》、張介賓《類經圖翼》、張三錫《運氣略》、徐亦穉《運氣商》, 清代的吳謙《醫宗金鑒·運氣要訣》、雷豐《時病論》、劉奎《松峰說疫》、馬印麟《瘟疫發源》,民國的朱雨琴《五運六氣真訣》、李兆珍《時疫情溫病氣運徵驗論》、韋經《內經氣化論》等。 其中不乏圖文並茂、圖標並用者, 甚至還有口 訣歌謠, 可見大寒說是五運六氣學說中的學術主流,認可人數極多。

1.2 《黃帝內經》原文為「始春」

「正月 朔日 」 五運六氣領域的研究, 應當朔本求源, 回歸內經本位上來研究和理解運氣模式。《黃帝內經》原文中同時出現了立春說和正月 朔日 說兩種說法,《素問·六節藏象論》 中在討論五季五行生剋時寫到: 「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未至而至, 此為太過, 則薄所不勝, 而乘所勝也。 」顯然「始春」就是指立春日 ;《素問·五運行大論》言「五氣主歲,首甲定運」,因此可知五運與六氣均是在一個太陽回歸年內的劃分,不存在初氣起始於上一年的情況;《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中明確規定觀察氣運先後的時間點: 「夫六氣者, 行有次,止有位, 故常以正月 朔日 平旦視之, 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 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 」可見內經認為「正月朔日」是一年的開始。值得指出的是,立春日 與正月 朔日 是同一天的不同說法。 古人以十二地支命名十二個月 份,並規定四季之春始於寅月 正月 , 正如宋代劉溫舒在《素問入式運氣論奧》中記載: 「十一月 建在子……十二月 建在丑……正月 建在寅……二月 建在卯……四季之春始於寅者,春必起於寅。 是以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丑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 」清代張志聰在《黃帝內經素問集注》記載「寅者正月 ,卯者二月 ,辰者三月 ,巳者四月 ,午者五月 ,未者六月 ……」當代學者通過考證曆法, 認同這種說法, 「顓頊曆以立春為正月 朔日 ,故以正二月 為初之氣,推演與記憶較為簡便。 」 [6]同時必須引起學者注意的細節是,在古人筆下的「歲」與「年」是不同的概念, 在《五運六氣研究》 [4]中 這樣解釋: 歲 , 即 回 歸 年, 即 地球繞太陽 一周365.25 d,《黃帝內經》 以太陽連續兩次過冬至點的時間間隔為 1 歲。 年,一般指從正月 朔日(初一) 至下一年正月 朔日 的時間間隔, 多以立春為正月 朔日 ,《黃帝內經》以太陽連續兩次過立春的時間間隔為一年, 故《素問· 六節藏象論》雲「求其至也, 皆歸始春」。 現代「歲」與「年」的含義相差不大,但在古籍文獻中應當對此進行區分。

1.3 歷史上基於《黃帝內經》的立春說支持者

在此之前, 早有治學嚴謹者讀內經原文, 獨立思考後提出應以立春為起始。清代張志聰解析內經原文「顯明」之義,主張立春說, 並通過說明初氣為正月 二月 , 指出立春為正月 之始,立春與正月 朔日 為同一天。 其在《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六微旨大論》「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註解: 「顯明者, 寅正, 立春節候, 乃初之氣也; 顯明之右,乃少陰君火之位,主二之氣也。 」在《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六元正紀大論》「命其位而方月 可知也」一段時註解: 「厥陰位於正月 二月 , 少陰位於三月 四月 ,各命其位而方之月 ,則可知六氣之所在矣。 」 「寅者正月 ,卯者二月 ,辰者三月 ,巳者四月 ,午者五月 ,未者六月 ……」清代高士宗駁斥前人「因訛傳訛」以大寒為六氣之首,主張立春說,即正月 朔日 說。 《黃帝內經素問直解· 卷之六》在註解「常以正月 朔日 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時這樣寫道: 「六氣主時, 以正月 朔日 平旦為始, 一氣主六十日 , 初之氣, 厥陰風木……其氣當以立春為始, 大寒為終, 此三陰三陽之氣, 從陰而陽, 由 一而三, 環轉運行, 天氣如是,人氣亦如是。 前人圖式,訛以地理相應之位為六氣主時之位, 又扯大寒之氣為六氣之首, 未免節氣有乖,三氣少陽,四氣太陰,不無陰陽倒置。 且於五常政、至真要大論諸篇次序不合,前人因訛傳訛,亟當改正。 」

清代陸懋修也認識到前人之誤, 疏解內經之義, 考證內經原文, 提出應起於立春, 即正月 朔日 ,並明確指出立春日 和正月 朔日 是二十四氣和一年十二個月 對同一天的不同叫法。《世補齋醫書·客氣加臨主氣年表》云: 「向之言初、終六氣者,每以大寒為始, 從二分、二至前後析之。 惟是疏解《內經》之義,當即證以《內經》之文。 考《六元正紀》本篇,帝問六氣主時, 客氣加臨之應, 而岐伯對以『 行有次、止有位, 常以正月 朔日 平旦視之, 睹其位而知其所在』,則客主之氣皆當以正月 之朔為始,而以一年十二月 分之為最合。 錢塘高士宗世栻嘗言之,是可從也。 或以為司天之交替與六氣之初終,即以二十四氣論之, 亦當始於立春, 必不始於大寒, 則揆諸《六節藏象》篇所云『及其至也,皆歸始春』之旨,說亦可從。 至有謂當從曆元,始於冬至子之半者,則其言似太迂矣。 」

1.4 小結

縱覽歷史文獻, 梳理源流脈絡, 大寒說多見於醫家經注, 而《黃帝內經》原文言始於立春。對於這樣的矛盾說法, 有學者認為相比於後世註解,《黃帝內經》原文的參考價值更大, 並指出大寒說所言的「立春前十五日 」,是源於王冰對《素問·六微旨大論》中「顯明」的錯誤解讀 [7] 和對「脈氣亦至」的錯誤理解 [1] , 後世不斷傳抄 [7] , 最終致使包含起始時間在內的運氣推算方法,與《黃帝內經》原本的推算方法日 漸甚遠,最終大相逕庭 [2] 。

2 原理評價

有學者拋開醫家註解, 拋開內經原文, 僅從原理上來審視大寒說與立春說是否圓融。

2.1 大寒說支持者的理由

王利鋒等 [8] 以「大寒立春與標本中氣密切相關」為立論依據,支持大寒說,認為冬至太陽直射點由南返北,一陽生,為本;立春萬物復甦,人體陽氣也開始顯現於外,為標。「在標與本之間還有一個氣,也就是天地之間的交感合和之氣, 這種氣才是萬物生存的真正根本, 也就是中氣。 中氣的陽氣開始在冬至與立春之間,近天氣者近冬至日 ,近地氣者近立春日 。 人的生活空間為地之上,為近地氣者,故應以大寒之日 為始。 」這個觀點有待探討,因為標本中氣主要闡明了人體臟腑經絡、三陰三陽與天之六氣的對應與制約關係 [9] ,以此解釋「近地故為大寒」超出了適應範圍。 即使中氣按王利鋒所言位於大寒與立春之間, 人近地氣, 那其中的度量如何規定,有何理論支撐。 因此這種解釋難以使人信服。

孟慶岩等 [10] 支持大寒說,認為冬至為天道之始,白晝漸長, 以真地平坐標系斗建為準; 大寒為地道之始, 氣溫漸高, 以黃道坐標系日 躔為準,「大寒為寒之逆極, 是一年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刻, 氣溫自 大寒回溫」, 五運六氣反應的是地面上的氣候物象變化,應遵從地道,故運氣開端為大寒。 此條理由也難以為信,氣溫的轉折點與六氣的界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視聽。 依據此理論,既然大寒為初之氣厥陰風木的起點,那麼大暑就是三之氣陽明燥金的起點了。 大寒的確「為寒之逆極」,是地道最寒冷時, 既然是一年中最寒冷時, 如何能代表厥陰風木或木運「陰舒陽布」、舒展條達、發散溫煦的起始, 顯然從大寒起的數九寒天, 只能屬於太陽寒水或水運,不可能是初之氣的開始。

2.2 立春說支持者的理由

楊威 [6] 從年歲範疇講明為何支持立春說, 並指出立春即正月 朔日 : 「《黃帝內經》經旨以太陽兩次連續過冬至點的時間間隔為一歲, 以太陽兩次連續過立春的時間間隔為一年。故《素問·六節藏象論》云: 『求其至也,皆歸始春。 』傳統的陰陽合曆可用記錄日 、月 、地為主運動軌跡的角度來理解, 顓頊曆以立春為正月 朔日 , 故以正二月 為初之氣,推演與記憶較為簡便。 」同時合理分析了冬至、大寒與立春的陰陽變化, 指出立春才是厥陰春的開始, 她提到: 「冬至是天道最寒冷的時刻,日 照時間最短,大寒是地道最寒冷的時刻,氣溫最低,雖雲一陽來復,但陽氣仍潛藏不出,至立春前後,陽氣浮出地表,故冬至 45 d 後『陽氣微上』。

《素問·陰陽離合論》說: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 未出地者, 命曰陰處, 名曰陰中之陰; 則出地者, 命曰陰中之陽。 』厥陰為陰中之少陽,應於陰盡而陽生,又為一陰之獨使,故以厥陰肝藏應春為長,敷和為平。 」

田合祿 [1] 從六氣劃分範圍和春季的定義上講明為何支持立春,同時也指出立春日 和正月 朔日 為同一天, 他提到:「六氣必須是在一年之中的六氣,故其始點必須符合既是年首又是春季之首的條件……六氣必須是在一年之中的……不可能跨越年度到大寒節……由經文可知, 判斷五運的太過、不及、平氣的關鍵在於『始春』……《內經》對春天的解釋只有兩種, 一是從立春到立夏為春天, 如王冰注『始春』,謂春始於立春日 。 這是以太陽運動規律所劃分的節氣,使用的是太陽曆。 二是以農曆正月2 月 3 月 為春天,稱為『春三月 』,此始於正月 朔日 ,這是以朔望月 運動規律所劃分的月 份,使用的是陰陽合曆。 在傳世農曆的曆元年,這兩種春天的始點皆在立春日 ,即正月 初一合於立春日 ,沒有大寒說。 」

2.3 小結

從原理評價的角度出發,大寒說與立春說產生分歧的根本原因在於對四時陰陽的理解 [6] ,相比之下,主張立春說者說理更加透徹圓融。

3 現代實際氣象數據驗證

有關起始時間的爭論自 古有之, 各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有學者提出不應遵循現有的理論形成思維定式, 真理規律來源於實際觀測, 主張通過實際氣候變化驗證五運六氣的起始時間 [11] 。 高春庭 [12-13] 計算得出大寒起始比立春起始的變異係數小, 王利鋒 [8] 通過計數得出氣溫最低值貼近大寒日的比立春日 的多,二者支持大寒說。 筆者認為王利鋒只是通過數據驗證了大寒日 是一年中氣溫最低點,然其理論內核實際上與上文孟慶岩支持大寒說的理由相同, 上文已闡述筆者反對的原因, 不再重述。 張喆 [14] 計算認為大寒與立春的六氣符合率相差不大, 但立春稍好於大寒; 劉玉慶 [15] 計算後認為「初運始於立春運氣模式較初運始於大寒運氣模式的六氣氣象要素更能體現運氣六步變化規律」, 並依據此文,賀娟後續指導學生的十餘篇探討氣象與運氣、氣象與疾病的文章 [16-17] 均以立春為始點。

從現代實際氣象數據驗證的角度出發, 支持大寒說與立春說者仍各執一詞,互相難以證偽。 相比而言, 目前支持立春說的氣象證據比大寒說多, 且能符合中原地區氣候變化。 期待在今後的研究中有更加合理的統計方法,以客觀氣象數據或長期臨床實踐為基礎,界定五運六氣的起始時間。

4 結語

五運六氣起始時間,對於指導建立各類科研模型和臨床診療, 是關乎正確與謬誤的關鍵問題,它指向的是對於五運六氣理論中深層根基的根本探討,可以看做是叩開五運六氣大門的第一步。 氣運不立,候時不准,後續升降出入都是妄談。 大寒與立春雖只間隔區區 15 d,但已經足以謬以千里。 本文從文獻沿革、原理評價、現代氣象數據驗證 3 個角度, 論證了初運和初氣起於立春, 具體如下: 第一,從文獻沿革上講,《黃帝內經》 原義主張立春說,即正月 朔日 說,大寒說多見於後世註解;第二,從原理評價上講, 立春說比大寒說更加說理通暢, 透徹圓融;第三,從現代實際氣象數據驗證上講,立春說證據較多且能符合中原地區氣候變化。 因此暫論證認為,初運和初氣起始時間應為立春。 在今後的研究中筆者將以立春為起始建立「五運六氣-出生日期-後天罹患疾病」模型,並在臨床實踐中探索天地變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