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李之儀相遇17歲的楊姝,結下一段曠古思念

閒花小城 發佈 2024-04-29T04:33:55.115587+00:00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人的一生,總會遇見一兩個人,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也許是在你春風得意時趕來錦上添花,也許是在你失意困頓時等著與你守望雲開,共渡劫難。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卜算子》


人的一生,總會遇見一兩個人,驚艷了時光,溫柔了歲月。也許是在你春風得意時趕來錦上添花,也許是在你失意困頓時等著與你守望雲開,共渡劫難。


楊姝可以說是李之儀生命中二者兼具的女子,是那朵帶給他歡聲笑語、美好歲月,又替他拂去憂愁,陪他走過寂寂流年的解語花。


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二人相遇太平州。


此時的李之儀仕途困頓、家逢變故。先是兒女相繼去世,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妻子胡淑修也不久撒手人寰。


人生最難承受的痛苦,他一一嘗盡。可謂心死如灰,眼前一片晦暗,心中萬種悲痛,難以抽離。


然而,歲月不會輕易辜負那些向死而生的勇者。它總是喜歡把人逼到絕境,才讓生命中的那束光姍姍趕來。但凡心生一絲氣餒,都會與其失之交臂。


李之儀清廉賢明,經過幾十年的人世滄桑,仍然不畏磨難。


楊姝雖然年輕,卻也是個內心清明,達觀通透的女子。


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李之儀就曾與楊姝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十三歲的楊姝,還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


如今再次相遇,可謂知己重逢。她知他內心疾苦,他感她浮生漂泊。二人惺心相惜,結一段塵世良緣。



一天,57歲的李之儀帶著17歲的楊姝來到長江邊,回首過往,感時傷逝,寫下這首著名的《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我住在長江的源頭,君住在長江的江尾,日日夜夜想念你,共飲著長江水,卻總是見不到你。


一個「江頭」,一個「江尾」,道盡了世間多少相思。時間與距離會考驗一段感情是否堅固,卻也會讓那些真正深愛的人飽受思念的煎熬。


都說「兩情若是長久時豈在朝朝暮暮。」可相愛的意義就是相守。如果一段感情不能相守相伴,又有誰願意空無的等待?


比起那些美麗遙遠的誓言,人們更願簡單平凡的相伴相依。清晨送她出巷尾,黃昏接她一起歸來。可以不那麼詩意,卻一定要能聞到那熟悉的淡淡煙火味。


如此,遠遠勝過「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一句,藏了多少期盼與等待。悠悠不盡的江水什麼時候枯竭?別離的苦恨什麼時候消止?


我們都盼望,離別有時,君有歸期。可事實上,江水永不會枯竭,有些思念也永無休止。


多少女子,就那樣站在離別的渡口,等了又等,等了又等。等來的只是一封老舊的書信,一個失望的回答,或者茫茫無盡的江水。


再也不想問「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了吧!


就算江水真的枯竭了,離別的苦恨也不會消失。因為她們從一開始,就等了一個不該等的人。


而那「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的一往情深,都付了濤濤江水,聽不見任何迴響。



所幸,李之儀不是隨波逐流的浪子,楊姝對他的真情值得交付。


此後,二人相愛有加,攜手共渡,互伴互守。隱居太平州城南姑溪河,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成就一對神仙眷侶。


他效仿范蠡,泛舟游湖,執竿垂釣,黃昏披著蓑衣歸來。


她則素簡清歡,安心做個農婦,為他洗手作羹湯,執扇話溫存。


安穩踏實,再不必問「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再不必煩憂「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因為她知道,他永遠不會離去,永遠不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