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222名女性被殺:殺戮女性的5個事實

簡單心理 發佈 2024-04-29T05:29:02.181269+00:00

最近出了好幾起女性被殺的惡性事件👇如果你留心社會新聞,會發現類似案件其實每年都在上演。▷ 2020 年,分別被前夫、現任丈夫殺害的兩位女性對,它們的共同點是——受害者為「女」。

最近出了好幾起女性被殺的惡性事件👇

如果你留心社會新聞,會發現類似案件其實每年都在上演。

▷ 2020 年,分別被前夫、現任丈夫殺害的兩位女性

對,它們的共同點是——受害者為「女」。

這並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從歷史上的獵殺女巫、殺女嬰(目前很多地區仍然存在)、到近年來逐漸被人們關注的親密伴侶謀殺。很早就有學者注意到了——這就是 Femicide (殺戮女性)

1976 年,女權主義作家 Diana Russell 在比利時第一屆針對婦女犯罪的國際法庭上公開了該詞,她寫道:「我們必須認識到,很多謀殺案都是針對女性,我們必須認識到謀殺的性政治。

殺戮女性已經成為全球女性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聯合國婦女署的最新調查:2020 年,全球有 81000 名婦女和女童遇害,這意味著每天有 222 名女性被殺。

但依然有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單個的暴力謀殺事件,為什麼要強調性別?

為此英國的活動家和作家 Karen Ingala Smithv 曾花了十年時間統計被謀殺的女性,後來創立了殺戮女性普查(Femicine Census)。通過收集和整合數據,研究者們發現這些殺戮並非孤立事件,許多都遵循類似的男性暴力模式。

▷ Karen Ingala Smith

殺戮女性普查(Femicine Census)每年都會發布一項關於殺戮女性的調查報告,我們以最新報告(2018 年)為例,來看看都是哪些女人、在什麼情況下被殺?以及這為什麼是一個性別問題(而不只是單純的謀殺行為)?

01 是誰在殺害女人?一項關於殺戮女性的真實調查

2018 年,英國已知被男性殺害的女性共有 149 人,其中:

1. 絕大多數來自熟人作案,親密關係的比重最高

大多數女性是在異性親密關係中被男性殺害的,包括:丈夫、前夫、伴侶、前伴侶、或在約會或性生活中遇到的男性,加起來占到61% 的比重(我們在新聞中看到的殺戮女性案件的確大都來自親密關係)。

兒子構成了第二大類,有 12 名(占比 8%)受害者被兒子或繼子殺害;另有 5 名(占比 3%)受害者被女婿或前女婿殺害。只有9 起(占比 6%)殺害女性的案件是由陌生人實施的。

2. 「暴力行為和虐待史」是最明顯的預兆

針對女性的殺戮行為有普遍的預兆。超過半數(69 起,占比 52%)的案件中,犯罪者者曾有過虐待或暴力行為,包括身體暴力、簡訊騷擾、脅迫控制、經濟控制等等;至少 76 名(占比 52%)的犯罪者有過暴力侵害女性的歷史。

面對這些暴力行為,有 34 人曾向警方報告,但並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對家庭暴力缺少重視和強制性措施,是各國都普遍存在的現象。

韓國一項針對 14 名親密伴侶殺戮女性受害者的研究發現,有 4 名受害者曾選擇了警察作為逃避施虐者的支持,但警方拒絕介入,認為他們正在經歷的是正常的關係衝突(Park et al., 2021)。

3.「離開」成為殺害行為發生的高風險時期

面對有暴力行為的伴侶,無法得到有效救助時,分開有幫助嗎?事實上,效果並不好,有將近一半的殺害行為發生在「分居」期間。

調查結果顯示,至少有 37 名(占比 41%)受害者在被其男性伴侶殺害之前已經分居或採取步驟(比如明確說明意圖的對話)與他們分開。一位女士和丈夫在謀殺案發生前一個月已經辦妥離婚,但前夫發來一條簡訊「我不能沒有你,無論你去哪裡,我都會找到你」,沒幾天後,悲劇發生。

其中,分居後的第一個月裡面臨的風險最大,有11人(占分居期間被殺人數的 30%)在分居一個月內被殺害,24 人(占分居期間被殺人數的 70%)在分居一個月到一年期間被殺害(事實上,分手是感情中暴力的高發期,可以看我們之前的文章分手虐待」了解更多)。

4.出於男人尋求控制的心理,「過度殺戮」普遍存在

過度殺戮,意思是施暴者為發泄情緒或有意折磨受害者,使用超出導致受害者死亡所需的過度的暴力

在 2018 年的案件中,超過一半( 83 人,占比 56%)被定性為「過度殺戮」,比 2017 年的 42%大幅上升。

過度殺戮的最高發生率是在 26-35 歲年齡段,68% 的受害者遭受極端暴力。家暴著名研究者 Jacquelyn Campbell 認為,導致男性殺死其親密伴侶的常見動機是「嫉妒」,這是男性努力控制和占有女性以展示其所有權的結果(Radford et al., 1992),而過度殺戮正是施暴者尋求控制感的表現。

5.帶有「性」意圖的謀殺

至少有 9 起案件(占比6%)中,犯罪者在殺害行為之前對受害者實施了性暴力行為,研究者們認為這個數字很可能是被低估的。

此外在案件發生後對犯罪者的調查中發現,至少有 9 名犯罪者(占比 6%)經常使用色情製品,包括極端的暴力色情製品;有一名犯罪者還收藏有兒童性虐待的圖像。

02 有時候人們被殺「僅僅是因為我是個女的」

在 Femicine Census 2018 年的調查里,調查者們也曾試圖從犯罪者身上尋找殺人的原因,確實發現一些犯罪者有精神疾病和藥物使用問題,但調查者們認為:「 該觸發因素顯然需要在男性暴力侵害女性的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因為不存在有精神或身體疾病診斷的女性殺害男性受害者的同等現象。

因此,這些並非情感糾紛,或普通謀殺,而是「基於性別的暴力」 (GBV)——聯合國婦女署曾專門提出這個概念,用來形容由於某人的性別導致對 ta 的期望(比如 ta 在社會或文化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從而對 ta 實施的暴力,這是基於性別而非針對個人或群體的有害行為。

性別暴力植根於性別不平等,它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結構性、基於性別的權力差異使婦女和女童面臨遭受多種形式暴力的風險。

▷ UNITE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該倡議於 2008 年在聯合國秘書長的領導下發起,旨在支持民間社會領導的 16 天反對基於性別的暴力活動在世界各地開展。

非親密關係領域內的殺戮女性更說明了這一點。

在印度、中國等文化中由於男性偏好曾在一些地區出現大規模謀殺女嬰和性別選擇性墮胎,成為導致性別人口失衡的重要因素。紐約城市大學的一位教授提出,殺女嬰是「性別犯罪的一部分」,並將其與中國社會中更廣泛的性別不平等問題聯繫起來。

▷ 中國目前性別平等指數的全球排名

韓國很有名的江南站殺人案也是一起針對女性的性別暴力行為, 2016 年,一名 34 歲的金姓男子在江南站的一間浴室里隨機殺害了一名陌生女性。聲稱他這樣做是出於對女性的仇恨,因為「女人總是不理我」。

所以一些女權主義者呼籲:社會系統應該為謀殺女性而不是暴力個體負責;2013 年,聯合國大會也更新了政策,承認:與性別相關的殺害婦女和女童行為在一些國家被定為「殺害女性」,並已被納入國家立法

▷ 2022 年坎城電影節首映禮現場,一群女性接力展開一面寫有自上屆坎城電影節以來死於 Femicide 的女性

03

讓更多女性免於非自然死亡,需要我們做得還有很多很多

即使很多人一直在為減少性別暴力而努力,但現狀並不樂觀,根據聯合國婦女署的調查:

◍ 在遭受暴力的婦女中,只有不到 40% 尋求幫助。大多數人會求助於家人和朋友,而很少有人求助於正規機構,例如警察和醫療服務機構。在尋求幫助的人中,只有不到 10% 的人向警方求助。

◍ 雖然有 155 個國家通過了有關家庭暴力的法律,140 個國家制定了有關工作場所性騷擾的立法。但在執行這些法律、保護婦女和女童獲得安全和正義方面仍然存在挑戰,大部分國家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防止暴力,即使發生暴力,也往往逍遙法外。

◍ 由於殺戮女性案件存在記錄不足的問題,導致全世界關於殺戮女性的數據很少:一些國家存在嚴重漏報,並通常不會按受害者的性別分類。

▷ 聯合國婦女署有一個統計針對女性暴力行為的資料庫,目前中國尚沒有公開數據

每次有殺戮女性的案件出來,人們往往會教導女性「遠離危險的人」,但僅僅是女性本身有能力辨識風險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應該追問的是:

當一個女性面對暴力威脅時,哪裡是安全的?她如何保護自己?

當一個人對女性做出暴力行為時,他應該受到怎樣的懲罰?

以及,更深遠地,為什麼一個男人認為自己有權力對女人施暴?一個女人的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

這絕非一個個體問題,它需要政治承諾、實施促進性別平等的法律、庇護所等社會支持、投資於婦女組織並解決女性每天面臨的多種形式的歧視。

沒有任何制度可以承諾給人幸福,但應該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極端的不幸。需要我們做得還有很多很多……

▷ 一群塗鴉藝術家(均為年輕女性)在瓜地馬拉城第 18 區繪製橙色壁畫,以支持聯合國婦女署和 UNiTE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運動。照片:聯合國婦女署/ Carlos Rivera

參考文獻

————————

Femicine Census, Annual Report on UK Femicides 2018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2020),Killings of women and girls by their intimate partner or other family members

García-Del Moral, Paulina. (2018). The Murders of Indigenous Women in Canada as Feminicides: Toward a Decolonial Intersectional Reconceptualization of Femicide.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43 (4): 929–954. doi:10.1086/696692

Park, Sihyun; Ko, Yejung .(2021). Victims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in South Korea: Experiences in Seeking Help Based on Support Selecti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27 (3–4): 320–338. doi:10.1177/1077801220905638

Evelyn, Rose .(2015). A feminist reconceptualisation of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 crime against humanity and a state crime. Women's Studies International Forum. 53: 31–42. doi:10.1016/ j.wsif. 2015. 08. 004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2015). The World’s Women 2015, Trends and Statistics, p. 159

Radford, Jill, and Diana E. H. Russell.(1992). Femicide: The Politics of Woman Killing. New York: Twayne

Columbia Human Rights Law Review (Summer 1992 ed)

作者:寒冰

責編:kuma

封面圖來源:UN Women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