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下」走來新時代「哨兵」——記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十中隊

光明網 發佈 2024-04-29T17:07:12.881094+00:00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2日電(記者 蘭天鳴)搭乘上海地鐵2號線從人民廣場出站,穿行商鋪林立的南京路,至外灘沿線,這裡遊人如織,萬國建築群流光溢彩……霓虹旖旎中,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執勤十中隊的巡邏官兵穿梭在繁華鬧市。他們駐守在繁華之中,忠誠守護著這座超大城市的平安。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3月2日電(記者 蘭天鳴)搭乘上海地鐵2號線從人民廣場出站,穿行商鋪林立的南京路,至外灘沿線,這裡遊人如織,萬國建築群流光溢彩……霓虹旖旎中,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執勤十中隊的巡邏官兵穿梭在繁華鬧市。他們駐守在繁華之中,忠誠守護著這座超大城市的平安。

2023年春節期間,十中隊官兵在南京路巡邏執勤。受訪者供圖。

這些官兵在「黨的誕生地」講黨史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上海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在人群中最亮眼的莫過於穿梭在參觀者當中的武警戰士。他們是來自武警上海總隊執勤第四支隊執勤十中隊的「義務講解員」。

該中隊組建於1952年,1982年進駐南京路接替「好八連」勤務,先後擔負南京路巡邏、軌道交通重點站執勤和人民廣場國旗升降等任務。

自1998年起,官兵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到毗鄰駐地的中共一大紀念館義務講解黨史,累計講解7.6萬餘場次、聽眾450餘萬人次。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看著展櫃中泛黃的《共產黨宣言》首版中文全譯本,下士李昊傑感悟到救亡圖存的年代,年輕的共產黨人追尋真理的執著。「以前,我總覺得理論枯燥乏味,研讀黨史、用心感受才發現,真理的味道特別甜!」他說。

「『兵哥說黨史第二季』又上新了!」最近,中隊指導員楊澤楠帶領中隊黨史講解員們穿梭在申城的紅色場館,錄製了多期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兵哥說黨史」網絡微視頻,受到廣大網友好評。楊澤楠介紹,「兵哥說黨史」是他們開展線上黨史宣講的特色品牌,深受網民歡迎。

走進中隊營區,操場兩側櫥窗里,官兵學黨史、研理論的心得體會周周更新;樓梯走廊里,黨史主題展板月月更換。

楊澤楠告訴記者,置身鬧市,中隊官兵堅持把黨史作為必修課、常修課,引導大家學好黨史、堅守信仰高地。

苦練本領的「霓虹燈下的哨兵」

3月1日,晨曦微露,外灘的鐘聲由遠及近傳來,中隊長陶然帶領哨兵走上南京路,開啟新一天的巡邏任務。

陶然說,中隊官兵警衛重要目標、巡邏繁華區域,履行使命任務時刻面臨複雜考驗,更需要苦練本領。

「就寢時褲子上衣倒序擺床頭、鞋尖朝外對齊起身位置;迷彩服上衣第二粒以下的扣子不解開,拉動時套上就能出發……」宿舍內,陶然告訴記者,中隊堅持把實戰標準落實到每個細節。

入伍時,體型偏胖的林澤堯訓練成績門門墊底。他的「本領恐慌」感愈發強烈,進而不斷向自己的極限「發起衝鋒」。新兵連訓練結束,他捧著「愛軍精武好戰士」等6本證書邁入中隊大門。

邱志貴器械訓練曾成績平平,他針對自身弱項進行強化訓練。他手上的水泡一個接一個,最後磨成厚厚的老繭。在去年年底支隊組織的軍事比武中,邱志貴勇奪單槓課目冠軍。

國旗班是十中隊的一張「名片」。世博會期間,國旗班擔負開(閉)幕式和191個國家(國際組織)館日升旗任務,官兵牢記「小小旗台,連著大國形象、軍人榮譽」,13176次升降旗,次次曲終旗到、分秒不差。

去年寒冬的一次升旗任務中,中隊國旗班班長溫華建像往常一樣揚起國旗時,一塊棒球大小的冰塊突然從二十多米高的旗杆頂上掉落,重重砸在溫華建正在敬禮的右肩上。溫華建強忍劇痛,保持敬禮姿勢紋絲不動。回到營區時,他的右肩脫臼,後背被汗水浸透。

「接過八連的槍,也要繼承八連的魂」

在十中隊榮譽室里,有一幅黑白照片:被雨水打濕的街道旁,一排排解放軍戰士和衣而臥。上海解放時,這一幕震撼了世界。

「接過八連的槍,也要繼承八連的魂。」楊澤楠告訴記者。

近年來,一段段「人牆」短視頻時常登上熱搜:人流如織的南京路上,武警官兵用身體組成「拉鏈式人牆」,引導遊客有序通過路口。2014年,首次執行「拉鏈式人牆」任務的就是十中隊的官兵。此後每年的「人牆」里都有他們的身影。

每天生活在繁華地段,一牆之隔便是上海市地標建築「新世界」;每晚巡邏在南京路上,目之所及皆是流光溢彩。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隊堅持從節約一粒米、一度電入手,開展「創家業、攢家底、藏家珍」活動,班班配備修理箱,人人都有針線包,吃「憶苦思甜飯」,過「乾糧補給日」……

「『武警雷鋒』來了!」2月20日上午,南京路附近的居民發現,他們熟悉的紅色帳篷和「橄欖綠」又回來了!

自1982年起,中隊「雷鋒班」堅持每月20日到南京路上開展為民服務活動。

「我們的為民服務項目也在與時俱進。」中隊的官兵介紹說,他們的服務內容由剛開始的修鞋、理髮、磨刀「老三樣」,逐步拓展到健康、法律、心理諮詢等20多項,裝備也從縫紉機、工具包、理髮箱「三件寶」升級為超聲波眼鏡清洗機、多功能血壓儀等。

在官兵的帶動下,130多家單位、千餘名志願者也參與其中。軍地單位撐起的愛民帳篷有時綿延近200米。

有一次,在一居委會服務點,「雷鋒班」戰士連續忙碌幾個小時,連口水都沒顧上喝。居民張大爺是一名年過七旬的退伍老兵,看到這一幕,專門走到戰士面前,蹺起大拇指點讚道:「人民軍隊的傳統沒有丟!」

來源: 新華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