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推薦|一篇文章帶看懂穩定系跑鞋到底應該如何選!

極度配速 發佈 2024-04-29T17:13:27.944867+00:00

跑鞋千千萬,安全No.1。相信很多初跑者聽到「外翻」這個詞時,心裡都會咯噔一下,生怕自己有這種「怪病」,影響自己的跑步生涯。於是乎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穩定支撐設計的跑鞋便應運而生,這兩年更是風頭正勁,足弓支撐鞋墊、雙密度設計等成為大眾跑者熱捧的對象。

跑鞋千千萬,安全No.1。相信很多初跑者聽到「外翻」這個詞時,心裡都會咯噔一下,生怕自己有這種「怪病」,影響自己的跑步生涯。於是乎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穩定支撐設計的跑鞋便應運而生,這兩年更是風頭正勁,足弓支撐鞋墊、雙密度設計等成為大眾跑者熱捧的對象。那麼,究竟哪些群體需要穩定支撐系跑鞋?穩定支撐系跑鞋有哪些分類,我們又應該如何選擇?讀完這篇文章,你也許能找到答案。

在聊穩定支撐系跑鞋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外翻的概念。

這裡說的外翻是指足外翻。正常情況下,在跑動過程中,我們的腳步運動軌跡是從後掌外側慢慢過渡到前掌內側,最後通過跖骨位置蹬離地面。足外翻即落地最後階段腳面向外翻起的情況。

這裡還要普及關於外翻的幾個說法:足外翻、踝外翻、內旋過度。足外翻上面解釋過了,踝外翻是指踝關節向外呈現鈍角,過度內旋則是膝蓋骨與小腿交界位置向內傾斜,也就是X型腿。說到底,這三個名詞其實是對一種現象的不同角度描述。

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足外翻情況呢?常見的一般有以下三種判斷方式:

1、腳底水印判斷法,腳底用水浸濕後把腳印在紙上,呈現的水印如果中間比較細,就是正常足或高足弓,如果和後跟差不多粗,那就是低足弓,很有可能是足外翻(當然,也有不少低足弓足內翻的案例)。

2、鞋底磨損判定法。足外翻跑者大多是後跟和前掌內側磨損較多。

3、視頻判斷法。可以在正常跑動過程中請朋友在後方跟拍跑姿,前提是設備防抖效果好。

本質上來說,足外翻是由於足弓塌陷而產生的一種跑姿畸形,一方面會導致足底筋膜過度拉伸而造成足底筋膜炎,另一方面則是會引起膝關節、踝關節受力不均衡,造成疲勞、傷病隱患。

而穩定支撐系的跑鞋,本質上就是抑制足弓的向內過度塌陷,從而減少足外翻的發生,也就能儘可能避免因此帶來的傷病。

穩定支撐系跑鞋雖好,但也沒必要濫用。正常足和高足弓跑者不需要穩頂支撐,這樣的鞋反而會引導足內翻;低足弓跑者也有全馬三小時內的高手,有著很強的足踝控制力來代償低足弓的劣勢;而一些足外翻跑者在穿著正常的緩震類跑鞋時沒有出現傷病和過度疲勞,也就沒有必要特意購入穩定支撐系跑鞋。此外,跑鞋的穩定支撐設計有時也會影響舒適度。因此,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跑者才建議選擇穩定支撐系跑鞋:低足弓(或大體重)、跑姿明顯外翻且已經產生傷病。

1976年,布魯克斯發布了一款名為vange的跑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雙帶有穩定支撐功能的跑鞋。而發展到現在,足弓支撐設計大概有以下五大類型:

一是內弱外強的中底硬度設計。最早的支撐系跑鞋都是在足弓內側加入TPU支撐塊或高硬度材料,例如亞瑟士的kayano系列,索康尼的颶風系列等。這種方法是最直接、最高效提供足弓支撐的方法,缺點是硬質支撐塊會使得腳感割裂,且會大大增加鞋重。現在,為了使得跑鞋腳感更均勻、儘可能減重,不少品牌改用了新概念的雙密度支撐模式,只要使足弓內側的整體中底硬度高於外側既可,如索康尼的坦途。還有品牌採用內強外弱的wave支撐片設計(Mizuno inspire 18),足弓內側橡膠上翻(Mizuno Horizon),實質是一樣的。

二是側牆引導設計。這種設計實質上是通過中底的上翻或增加TPU包邊,為腳提供一個類似軌道的作用,把足部限制這個軌道內穩定運行不偏移,優點是對中底腳感沒有太大影響,缺點是對於嚴重外翻且大體重的跑者支撐效果不夠,典型有布魯克斯的Adrenaline系列的guiderails設計,以及hoka誇張的中底上翻設計。

三是內高外底的中底高度設計,就是把足弓位置墊高,通過重力勢能的效果減少足弓過度塌陷,如Nike的infinity系列,缺點是可能會有頂足弓的問題,且支撐效果也比較有限。

四是足弓支撐鞋墊設計,主要特徵是鞋墊足弓位置上翻。這種設計可能直觀上支撐效果不明顯,但是根據實驗研究,足弓支撐類鞋墊的長期使用是可以改善足底受力分布,從而改善足弓塌陷情況的。

五是中底加寬,給足弓更大面積的泡棉支撐,Hoka的跑鞋設計的很寬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足外翻的跑者也應該避開兩類跑鞋,一是中底過軟,二是足弓位置過窄,這兩種跑鞋都會加重足弓塌陷。

飛影系列是國喬飛影pb的綜合訓練版本。作為飛影家族唯一的二當家,也是想儘可能的把所有類型的跑者一網打盡,輕微的足外翻跑者也在它的考慮範圍。

相比於上一代,飛影2.0大概作了以下四點優化:首先,鞋面部分用雙層提花賈卡鞋面取代了上一代的mono鞋面,解決了卡腳背、前掌過寬的問題;其次,中底巭pro材質調教得更加韌彈,解決一代偏軟卸力的問題,可以兼任速度訓練;第三,中足抗扭片升級為內置碳板,抗扭穩定更強;第四,大底材質更耐磨,能使用更長的里程,這四個優化可謂是找准了痛點。

在穩定支撐效果方面,飛影2.0的支撐塊面積比較小,位置比較靠後,目的是為了在不影響整體腳感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足弓支撐,效果也是比較有限的。此外,偏薄的中底也註定了它無法承載過大的體重。總之,飛影2.0可以作為輕微外翻跑者的入門級訓練鞋,249的鞋重在這個定位相當輕質,相信能帶你找到跑步的快感。

安踏的柏油路霸定位於長距離慢跑訓練鞋,足弓支撐作為輔助功能也有考慮到。一方面,柏油路霸採用足弓支撐鞋墊,潛移默化地修正跑姿,另一方面它的足弓內側有拱形上翻,對足弓進行一定的承托,還有就是足弓抗扭片的加持。

此外,柏油路霸還有著絕佳的鞋面舒適、包裹和鞋重分布,跑起來鞋腳一體完全不覺得重,這也是這雙鞋最大的亮點;etpu中底布和硬質EVA中底的組合也使得中底兼具軟度和穩定度;外底耐磨橡膠使用壽命也非常安踏。總之,柏油路霸也是一雙適合輕微足外翻跑者訓練的長距離口糧鞋。

伴隨布魯克斯重回國內市場,其旗下的當家穩定支撐鞋款——追嵐22(Adrenaline GTS 22)也再次回到跑者視野之中。作為朔源至1999年的經典鞋款,追嵐22在穩定支撐設計方面還是頗有自己的思路,主要表現在Guiderails智能支撐系統上。它的原理是通過中足到後跟位置的內外兩條下嵌入中底,上翻至後跟的軌道來對跑姿進行一定的引導,不管受力點偏向於哪一邊,Guiderails都會給到相應的支撐,使其運行在正確軌道上,同時也不會對中底腳感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這雙鞋對正常足和足外翻跑者都是有著不錯的適用度。

此外,中底相較於上一代升級為全掌DNA LOFT科技,韌性更充足,12mm的跟差也帶來流暢的落地過渡體驗,前掌橡膠的開槽則是給與跖骨位置更自由的發力空間。雙層工程網布鞋面和半內靴鞋舌帶來絕佳的包裹舒適度,又阻止了鞋舌過度偏移,後跟泡棉用量依舊紮實得讓人放心,不得不說,老四大跑鞋的基本功就是非常紮實。要說缺點的話,可能就是鞋面透氣性相對沒那麼好。

緩震選勝利,支撐選颶風,這是索康尼家的傳統選鞋規律,但是到了2022年颶風斷代了,取而代之的是Tempus坦途。坦途最大的改變就是,將颶風放置於足弓內側的高硬度支撐塊替換成了雙密度泡棉設計,硬度略高的PWRRUN形成泡棉框架,內里填充滿回彈率高達88%的PWRRUN PB泡棉,大大緩解了先前腳感割裂的問題,也減輕了重量。PWRRUN在足弓內側占主導地位並在足弓位置有一定的上翻突起,很好地承擔起了承托足弓的任務,同時在後跟位置也有一圈上翻來限制後跟的位移,配合寬大的外底輪廓穩定性極佳。而內里貫通的8mm落差PWRRUN PB泡棉就發揮出其在回彈方面的優勢,讓這雙鞋的助推感和跑動流暢性上都做到了業內前列水平,加厚的中底也提高了承載的體重上限。

鞋面部分舒適度一如既往的優秀,半內靴鞋舌貼合度極佳,腳背上方的開槽讓這雙鞋的透氣性也出人意料的好,可以感受到腳背進風。後跟為了減重削了一部分填充,不過也算夠用。大底耐磨性夠用,就是濕地防滑依舊是痛點。總之,坦途算是穩定支撐跑鞋的一種新嘗試,在保留一定的穩定支撐性的前提下,減輕鞋重、柔化腳感來迎合更多的跑者的群體,42.5碼259g的鞋重甚至可以勝任心血來潮的短途速度訓練,也算是這個定位獨一檔的存在。

Kayano 29作為亞瑟士最歷史悠久的頂級支撐系跑鞋,在這一代也有了全新改觀,用中後掌的LiteTruss替代了過去超高硬度的Duomax泡棉和Trusstic支撐片,起到減重的作用,也在緩震體驗和極端支撐之間做了一個均衡,拓寬了使用群體。

與之同時,中底升級為軟度和彈性都更佳的FF Blast+泡棉,加厚2mm,極大地彌補了上一代中底反饋一潭死水的毛病。後跟的gel也做了一定的減量,好處就是使得鞋子前後配重更均衡,跑感更流暢。鞋面和大底沒有太大變化,後跟填充依舊豐滿,大底耐磨性也是久經檢驗了。

總而言之,Kayano 29是一雙具有中度支撐感,同時緩震也不落下風的跑鞋,對中小體重跑者也不會有踩不動的風險。只是這一代的Kayano 29和GT-2000 11有點重合,它們除了FF Blast+和FF Blast泡棉的差異以外沒有區別,因此根據預算酌情選擇。

Adistar系列是阿迪達斯新晉的慢跑訓練產品線,而Adistar CS則是其中的高階穩定支撐鞋款,C意味著Cushion(緩震),S意味著Stability(穩定),其中意味如何自不必多言。除了它誇張的外形外,它的穩定支撐效果也是非常讓人驚艷的,以黑綠色為例,上層綠色部分為硬質的Repetitor+,上翻了差不多1/3的中底厚度,不僅形成牢固的鞋床,在足弓內側也有明顯得承托作用,剛上腳時甚至會有點頂足弓,這在同定位的跑鞋中是很少見的。此外,外底輪廓寬得非常誇張,穩定性是難以想像的級別。


下層白色部分是相對軟質的Repetitor負責緩衝,軟度比較克制但是大厚底緩震極限很高,缺點是回彈比較平平無奇。這雙鞋的另一個亮點就在於前掌的滾動設計,Energy Drive板材的加入使得這雙鞋滾動很流暢,鞋重分布也很均勻,跑著會比實際鞋重輕快不少。

鞋面部分舒適度不錯,後跟給的填充也是阿迪達斯少有的慷慨,因此整體的包裹鎖定性沒有問題。鞋帶系統向外切出,也有一些引導足部受力點向外轉移的小心機。總之,大體重的足外翻跑者可以把自己放心交給Adistar CS,它可以很好地兼顧緩震和支撐。

美津濃的Inspire 18也是比較有特色的高階穩定支撐鞋款。從結構上來看,中足延伸到後跟的雙層扇形Wave片其實內有玄機:外側呈現鏤空狀,在後跟外側先落地時提供額外的結構緩衝;內側則是明顯加厚加硬,呈現三角形的連續排布,直接將這雙鞋的足弓承托能力拔高了一個層級,重度足外翻跑者也能得到很好的跑姿修正。

此外,Inspire 18在跑感的緩衝性上也一改上一代比較生硬的調性,泡棉有了明顯的活力,這不僅得益於中底厚度6mm的整體加厚,還要感謝後跟內置的美津濃最新科技——Mizuno Energy,大幅緩解了後跟著地的衝擊力。只是由於後跟wave片載重偏大,再加上12mm的高坡差,使得這雙鞋如果想加速的話,後跟會有點拖沓。

鞋面部分主管舒適度,雙層賈卡鞋面配合半內靴綁帶形成優秀的包裹,後跟結實的泡棉也帶來踏實的鎖定感,當然,這也導致這雙鞋透氣性算不上好。

總之,我會非常樂意把這雙鞋推薦給低足弓足外翻的跑友,老牌廠商的實力值得信賴。這裡還要區分一下它和Wave Rider,後者是純緩衝鞋款。

Strata系列是361國際線的頂級穩定支撐鞋款,曾在2018年代表品牌獲得了美國版Runner's World的最佳穩定型跑鞋推薦。而Strata 4也是歷代中支撐性能最拔尖、緩震設計最周到的一款。在支撐性能方面,Strata 4不僅有傳統的高硬度泡棉支撐塊放置在足弓,還額外添加了爪形抗扭片嵌入支撐塊中,就像鋼筋一樣夯實了地基,對跑姿的控制力已經算是頂尖級別了。

但同時,在緩震方面它也沒有落下,上層的Quikfoam只是基本操作。大部分跑者的初始落地點都是後跟外側,因而Strata 4在此額外鋪設了Quikfoam,這就使得一落地就能感受到泡棉帶來的出色的緩衝,極大提高了腳感的普適度。只不過相比之下,前掌的緩衝會相對不足。鞋面方面,雙層網布構建得很結實,配合後跟大量填充鎖定整個足部,鞋帶處還有類似飛線的設計,進一步提高中足鎖定,細節滿滿。

總之,Strata 4是國產不可多得得頂級支撐好鞋,也值得我們多多支持。

以上就是本期關於穩定支撐系跑鞋得所有內容,希望能對你得跑鞋選購有一定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