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別把教師困在非教學任務里

廣州日報 發佈 2024-04-30T20:25:40.204443+00:00

今年全國兩會,民進中央擬提交《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提案》,建議對要求教師關注的公眾號、網絡平台,以及需要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讚、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整合網絡管理資源,減少教師參與頻次、避免重複參與,向社會公布並接受監督。

今年全國兩會,民進中央擬提交《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教師負擔的提案》,建議對要求教師關注的公眾號、網絡平台,以及需要教師參與完成的點讚、轉發等工作進行全面清查,整合網絡管理資源,減少教師參與頻次、避免重複參與,向社會公布並接受監督。(2月25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千百年來,這一角色觀念一直被教育界奉為圭臬。如今,伴隨著數字社會高歌猛進,現代學校管理體制亦萌生了許多數字社會之特徵。例如教師的教學形式「多媒體化」,教師的評價方式「數據化」,教師的角色定位「模糊化」……仔細斟酌,這些數位化過程實則有利有弊,並不全然值得提倡。

就拿最近「教師被要求點讚、轉發」的熱議來說。部分學校讓教師關注各類公眾號和平台,參與各種學習、點讚、轉發、打卡等等,有的學校還將這些要素納入教師評價考核的指標。看起來,這像是學校數位化管理的一部分,表面上似乎也有利於督促教師加強學習,但實際情況是不少教師對此苦不堪言又無可奈何!

事實上,不論是各類「轉評贊」操作,還是五花八門的檢查評比、台帳報送,大多數都是非教學類工作。把教師視之為「數字勞工」,強制他們參與「轉評贊」,將其困在非教學類工作的泥淖里,這其實是數字時代的一種形式主義,無端增加教師負擔,消解教師職業幸福感,無益於教書育人。而學校過分計較「轉評贊」等工作,並試圖用「事關考核」來規訓教師,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管理上的「懶政」,將管理事項和壓力轉嫁給一線教師,混雜學校各部門、各層級之間的工作和權責,有悖於學校管理運行規範。

扭轉這一本末倒置現象的切入點在教師,執行方在學校,監督者是相關教育部門。將教師從非教學類工作的枷鎖中解脫出來,讓其回歸教學本職工作,這是學校首先應明確的內容。比如,細化教師減負清單的內容,明確教師的工作職責範圍,明確學校拒絕非教學事務干擾的權利和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教師負擔管理機制。在監管上需要提升層級,由相關教育督導部門牽頭,設立專線,定期督察。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庹亞男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張冬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