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印記|昔日繁華西馬路

唐山市圖書館官方賬號 發佈 2024-04-30T20:26:36.280340+00:00

西馬路,是老唐山的一個標誌,從新華路與西馬路在此交叉的十字路囗——西山口開始,一直到京山鐵路,直至火車站,這裡房屋稠密,商賈雲集,終日行人不斷,十分熱鬧。


此篇文章得到了張玉笙老師的大力幫助,並參考引用了李國明老師的文章,在此向兩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西馬路,是老唐山的一個標誌,從新華路與西馬路在此交叉的十字路囗——西山口開始,一直到京山鐵路,直至火車站,這裡房屋稠密,商賈雲集,終日行人不斷,十分熱鬧。娛樂,體育,醫院,餐飲,還有西菜市場,黃樓百貨,名氣之大甚至與唐山的「小山」齊名。



西馬路就是現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南門所在的馬路,已有140餘年歷史。十九世紀70年代,開平煤礦建礦之後,沿礦區西側各形成了一條大約南北走向的道路,這便是西馬路,是開灤礦務局通往火車站最便捷的一條街道。

經歷了大約100年的建設,1970年代,西馬路已經建設有許多新建築。西山口西北角是百貨商店,又稱黃樓,這是個集體所有制的商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逛黃樓」成了周末最時髦的一件事。



黃樓對面,是沿街的平房,有幾個理髮店和合作社:



再向西,曾是唐山煤礦醫學院附屬醫院。



黃樓路東,是新蓋的開灤總醫院大樓:



其馬路南邊,是唐山礦俱樂部:



沿著西馬路向南,在西馬路的西側為西山口西大街,這裡有「西山頭條」「西山二條」「西山三條」,西門正對面,就是西菜市場。



再向南,便是「開灤小學校」,後來改名為「開灤西門小學」,1960年代改名「西馬路小學」。



西馬路在民國初期是老唐山的西邊界,這裡不僅是開灤唐山礦的西門,也是早期唐山的西柵欄門。出了柵欄門,就是通往韓城的土路了。西馬路小學門口在唐山通往韓城的土路(稱為唐韓路)上。

車站路與西馬路的夾角處,是老唐山西馬路的面市,也是流浪藝人演藝地。這裡有說書的、撂地演出的、演雜技、變魔術的流浪藝人,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唐山最早的電影院,不是老戲園,不是慶仙茶園,也不在小山,而在西馬路。

據《唐山市文化志》記載:1927年「西馬路開設皮鞋店的一位上海人楊某,從天津租來一套法國產35毫米無聲放映機和影片,在西馬路雙橋里西口開設了一座電影院,約有600左右個座位……楊某本人任經理兼放映員,任益生為學徒工……每天放映兩場電影,票價1角。」

後來,老電影院改為「唐山市教員俱樂部」,解放後叫「唐山市教工俱樂部」,1960年代改成「唐山市少年宮」。少年宮南邊,原來有個廁所,後來拆除,建了「國營第二食堂分部」,但老百姓總是稱它「茅樓飯店」。



為了交通方便,在北側西馬路基礎上,在王謝莊后街頭條附近修建了車站路,直達火車站。但西馬路仍然存在,其位置在車站路東側。向東拐彎,先是「開灤老西門」,裡面為「開灤工會」以及「西司事房」「林興里」等居民住宅。西馬路沿途除了有西司事房、學校、工會、民宅、電影院,還有車管所、公路局、旅社和商鋪。南邊道路分叉通向了雙橋里:



如今西馬路北側,已是車站路的一部分,南側,至今還保留西馬路的名稱,卻已湮沒在高樓建築之中,當年西馬路的歷史痕跡早已蕩然無存。

但一些文獻記述了有關西馬路的歷史狀況。比如,據《開灤煤礦志·第四卷》記載:1922年,開灤就開始為高、中級員司修建住宅。當年,西馬路有兩處員司住宅,一稱「西馬路」宅,另一稱「南司事房」,分別歸開灤總處和唐山礦管理。

1935年「冀東事變」以後,殷汝耕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日本鬼子的鐵蹄踏上冀東大地。通州事件後,偽政府搬至唐山。西馬路上出現了日偽機關和日本人管理的旅社,還時常可見急行的日本軍車和日軍士兵。

《唐山公路運輸史》載:偽「冀東公路局」於1939年改成了偽「冀東路航事務所」。該事務所位於西馬路中段的路西,是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社址天津)下屬的一個日偽分支部門,管轄冀東全境的29條公路運輸及水路航運業務。

1942年,在旅遊宣傳冊《唐山》裡標註,西馬路上有日本人經營的「沖乃屋旅館」。「沖乃屋旅館」平日主要接待日本的軍政人員及富商、朝鮮的浪人、華北一帶的偽職人士。



解放後西馬路面貌一新,飯店、商店、藥房、市場、老年公寓等坐落於路的兩側。還有開灤公安派出所、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市供銷社、路南環保分局、路南交通局等。



如今的西馬路,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繁華,它靜靜地躺在高樓大廈中,訴說著百年滄桑,與旁邊的開灤博物館一起,成為老唐山不平凡歷史的重要見證者。

(圖文轉自公眾號「近儒山人的繪畫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