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退隱後做了2件事,為民除害殺了一魔頭,出於大義成就一魔頭

耳東文史 發佈 2024-05-01T03:43:27.476591+00:00

儘管金庸在《神鵰俠侶》完結之後又創作出了《倚天屠龍記》,後者的確是對前者劇情的延續,但那些「舊人」卻並沒有全部登場,甚至就連在故事開篇登場的郭襄也在第三回就已經被寫死,至於前作主角楊過與小龍女,則下落不明。

儘管金庸在《神鵰俠侶》完結之後又創作出了《倚天屠龍記》,後者的確是對前者劇情的延續,但那些「舊人」卻並沒有全部登場,甚至就連在故事開篇登場的郭襄也在第三回就已經被寫死,至於前作主角楊過與小龍女,則下落不明。

楊過退隱後去了哪?嚴格來說,楊過其實只能算是「下了華山」,因為從後世武林中依舊存在著古墓派的傳人黃衫女子來看,楊過從來都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退隱,他依舊默默的觀測著武林中的風浪,必要之時,他或許就會出手。


在筆者看來,他退隱後可能做了兩件事,其一是為民除害,殺了一個魔頭,另一件事則是為了大義,成就了另外一位魔頭。

一、作惡多端的魔頭

第三次華山論劍也是神鵰五絕最後一次齊聚一堂,在那之後,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都已老去,郭靖守在襄陽,而楊過則多半會與小龍女過上一陣雲遊四海的生活,畢竟他們經歷了太多的苦難,是時候該享受餘生了。

而當正派群雄退場之後,武林中的那些黑惡勢力則難免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其中有一位魔頭或許會成為「後神鵰時代」的王者,那人就是百損道人。

百損道人有多強,金庸從來就沒有正面去描寫過此人,但從《倚天屠龍記》中,他那兩個徒弟的表現來看,這道人也絕非等閒之輩。


他的弟子玄冥二老可以說就是倚天時代的最強反派,那二人若是單打獨鬥,倒也不至於橫行武林,但二人一旦聯手,武林中除了張三丰與張無忌這對「爺孫」之外,幾乎沒人能將他們制服,那一手玄冥神掌也是張無忌的童年夢魘,當年的他就被那邪功折磨得死去活來。

甚至就連張三丰也對那邪功無計可施,你且看他面對重傷的徒孫有多絕望就懂了:「張三丰皺眉道:『我只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張三丰嘆了口氣,並不回答,臉上老淚縱橫,雙手抱著無忌,望著張翠山的屍身,說道:『翠山,翠山,你拜我為師,臨去時重託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什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什麼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張三丰年過百歲,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但此時的他卻老淚縱橫,可見他有多絕望。

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那玄冥神掌的創功者百損道人一定是頂尖強者。

二、陰影中的守護者

百損道人作惡武林,該由誰來懲戒他?

即便當年「北俠」郭靖依舊尚在人間,他也多半沒精力抽身來對付這妖道,畢竟對於他而言,鎮守襄陽才是唯一的大事,至於武林中的奸惡之徒,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不過楊過卻可以在此時扮演著「陰影中的守護者」一般的角色,郭靖是鎮守襄陽的大俠,楊過則是潛藏在綠林中的「遊俠」,他與小龍女分別的十六年間,不就是這麼雲遊四海懲奸除惡的嗎?


若楊過了解到武林中有這麼一位魔頭在作惡,他多半也沒法袖手旁觀,而且從玄冥二老如此強者卻願意為蒙古人效力來看,他們極有可能是繼承了師父的職位,也就是說,當年的百損道人極有可能就是蒙古人的走狗。

其實楊過從來都不是一個自私的人,百損道人不僅在武林中作惡,還為蒙古人效力,楊過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出手,為民除害。

你可能要問,楊過是否有能力擊殺百損道人,在筆者看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畢竟五絕的實力可不是蓋的,任憑那玄冥神掌再毒,楊過也能憑多年的經驗制服那妖道才是,這便填補了「百損道人之死」的空白。

三、為了大義

而楊過除了一位魔頭之後,也有可能會為了天下大義而扶持另一位魔頭。

你可能要問了,楊過憑什麼去扶持一個邪派之人?很簡單,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他分得清主次矛盾,其二則是他本就是「略帶邪氣」之人,樂意結交那些身處正邪邊緣的人,這一點在郭襄的生日宴上,他請來那些怪人就能看出來。

言歸正傳,楊過扶持那魔頭的理由很簡單,正如他當初出手擺平百損道人一樣,那道人為蒙古人效力,所以他必須要殺之,而此時另一位魔頭則與百損道人相反,他是與蒙古人作對,楊過自然有理由扶持他,筆者所指那人便是明教第三十三代教主陽頂天。


讀過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的人就會知道,連載版中的陽頂天其實叫「楊破天」,儘管他未必是楊過的後人,卻也難免讓人猜測他與楊過存在某種關係,如果這關係是「師徒」就很好解釋了。

陽頂天能夠將明教發展壯大起來,或許正是在楊過的幫助之下,其實這一點從後來的黃衫女子會幾次出手幫明教教主張無忌就能看出來,原本古墓派應該是與明教毫無瓜葛的,黃衫女憑什麼幫張無忌?

其實她幫的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明教,而是在幫「抗元先鋒」,若她父親曾經幫助過這幫人,這幫人也的確是抗擊蒙古人的先鋒,她自然有理由去完成父親留下了任務。

你可能會覺得楊過一個正派之人,不至於幫明教,但你看看張三丰對明教又是什麼態度?


趙敏帶人攻上武當山時是打著明教的旗號,而張三丰一眼就看穿了她的謊話,張真人是這麼說的:「明教雖多行不義,胡作非為,卻向來跟蒙古人作對。是幾時投效了朝廷啦?老道倒孤陋寡聞得緊。

其實真正心懷大義之人都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國破家亡之時,還在窩裡鬥,那必然是蠢人,這也是張三丰從不主動出手對付明教的理由,當年的楊過又怎能不懂這一層道理?所以他會扶持陽頂天上位也就說得通了。

可以說後神鵰時代的故事同樣精彩,奈何時代背景是在大元巔峰之時,武林群雄難免過得比較憋屈,因此金庸沒將這段故事寫出來,倒也合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