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地出現5例鸚鵡熱,潛伏期最長45天!

光明網 發佈 2024-05-05T18:21:52.768073+00:00

「我看鸚鵡要從籠子裡出來,就放在手上逗了一會,可能距離太近了,我當時就感覺吸入了一股濁氣,感覺不舒服就放回去了,當天下午就開始流鼻涕。」

近日

常州出現5例鸚鵡熱病例

患者出現了

連續3天40℃的高燒

精神狀態差

一周前,年過五旬的市民程女士(化名)逗弄了家中養了一個多月的鸚鵡。「我看鸚鵡要從籠子裡出來,就放在手上逗了一會,可能距離太近了,我當時就感覺吸入了一股濁氣,感覺不舒服就放回去了,當天下午就開始流鼻涕。」

緊接著,程女士出現了發熱,全身乏力,渾身酸痛等症狀。持續三天近40度的高燒不退後,程女士被緊急送往醫院,綜合檢查指標和家中飼養了鸚鵡,醫生最終判定程女士感染了鸚鵡熱。

而近期

常州三院收治了5例鸚鵡熱病人

都屬於高齡或體質偏弱人群

除常州之外

近日,浙江、廣東等多地疾控發布消息

報告了鸚鵡熱病例

需要警惕

01

「鸚鵡熱」有啥來頭?

它是由鸚鵡熱衣原體(Chlamydia psittaci)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因為最初多在賞玩鸚鵡人群中發現,故得名「鸚鵡熱」。主要宿主是禽類,後來發現多種鳥類(如鴨、火雞、鴿子、海鷗等)也可作為「鸚鵡熱」的傳染源,所以它又稱為「鳥熱」。不僅冬季有病例發生,夏季也有病例發生。

傳染源

主要是鸚鵡家族的鳥類(又稱鸚鵡目鳥類,包括長尾鸚鵡、鸚鵡和鴛鴦);家禽、鴿子、金絲雀和海鳥較少見。外觀健康的鳥可能是攜帶者,可排出病原體。

傳播途徑

1、經呼吸道感染:多發生於打掃禽舍、清理鳥籠或鴿舍中糞便,吸入被鳥類和家禽污染的空氣;以及宰殺禽類、鳥類拔毛時。

2、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多發生於宰殺及清洗禽類,或被病鳥(家禽)或帶菌的鳥(家禽)啄傷或抓傷。

3、鸚鵡熱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並不常見。一般發生在病情嚴重的患者,其在死亡前48小時內,多嚴重咳嗽,衣原體隨咳嗽排出形成氣溶膠,可造成周圍人員的感染。

人感染鸚鵡熱衣原體主要通過呼吸道途徑。

02

什麼人群容易感染?

「鸚鵡熱」多發生於經常接觸家禽或鳥類的人群,最常見於活禽市場及其養殖場、宰殺車間、羽絨加工廠、鳥類集散地點等場所攤販從業人員、鳥類愛好者和養鳥人士等。由於感染「鸚鵡熱」後不能獲得穩定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03

「鸚鵡熱」患者有哪些症狀?

1、鸚鵡熱的潛伏期最長45天。沒有明顯季節性,潛伏期一般1-2周,最長能有45天。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有發熱,且以超過39℃的高熱多見,但絕大多數患者沒有畏冷、寒戰;

2、肺外表現出現比例高且表現多樣,例如出現神經系統症狀(頭痛、譫妄)和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痛),這些病例中有些是出現在發熱之前,有些是與發熱同時發生;

3、病程進展快,重症比例高,有近50%的患者可出現呼吸衰竭,需要進行高流量吸氧甚至是人工通氣,但是休克發生比例低。

綜合:常州網 央視新聞

來源: 瀋陽新聞頻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