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地一家親!江都真武鎮油緣社區「微治理」大成效

江都發布 發佈 2024-05-07T02:48:45.828530+00:00

在江都,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社區,管轄的19個小區分布在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各條戰線上,居民多數是江蘇油田職工,經歷過由江蘇油田移交給地方政府過程中的陣痛,卻克服重重困難,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優質的服務獲得了居民的普遍認可——它,就是真武鎮油緣社區。


在江都,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社區,管轄的19個小區分布在由東向西、由南向北的各條戰線上,居民多數是江蘇油田職工,經歷過由江蘇油田移交給地方政府過程中的陣痛,卻克服重重困難,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優質的服務獲得了居民的普遍認可——它,就是真武鎮油緣社區。


優化重組,以老帶新,移交實現平穩過渡


漫步在油緣社區智苑小區里,整潔,是小區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智苑網格員郝曉萍說,小區是江蘇油田在上世紀80年代建的職工宿舍,現在居民仍以原江蘇油田職工為主,超過三分之二的都是60周歲以上老年人。


2019年1月1日,江蘇油田將「三供一業」(供電、供水、供氣及物業管理)移交地方政府後,在原社區基礎上新成立了油緣社區,寓意油地一家親。雖然移交儀式完成了,居民們思想上的那根筋卻轉不過來。以前小區歸油田管,從居民的水電到小區物業,都是油田負責,居民有啥事都直接找油田。現在物業和社區劃分到地方了,居民還是習慣啥事都找社區,這令社區工作人員哭笑不得,但還是非常理解,耐心接待,解決居民遇到的問題,真武鎮也盡力為油緣社區這個「新生兒」提供支持和指導。



「那幾棟粉色的房子現在產權仍屬於油田,是油田低價出租給在職員工居住的,其餘房子已全部完成房改,產權屬於個人,有部分油田職工把房子賣或租給別人,所以現在小區內居民情況複雜,管理起來確實難度不小。」見記者對小區內幾棟粉色3層建築好奇,郝曉萍介紹,自己也是油田人,在油田後勤部門為職工服務幾十年,油緣社區成立時,為了便於管理,快速完成工作交接,真武鎮將接手的油田19個小區整合成智苑、慧苑、和苑3個區域,並指導社區採取「老帶新」模式,安排3位油田的「老人」郝曉萍、劉鳳花、吳麗紅各負責一個區域,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儘快熟悉情況。這種模式的另一個好處是,「老人」和小區原住民熟悉,方便開展工作,尤其是化解鄰里糾紛時,居民對「老人」相當給面子,調解成功率高。


多方協調,解決難題,當好居民的貼心人


居民們雖然接受了小區管理模式的改革,但小區還有不少歷史遺留問題,對居民的生活造成許多不便,社區是如何協調解決的?


慧苑網格員劉鳳花說,物業公司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在小區移交期間,為實現居民水電與單位水電分開管理,同時考慮到基礎設施老化嚴重,江蘇油田主動聯合有關部門,用一年時間對小區水電等設施進行改造。出於施工成本等因素,施工方將供水管道鋪設在牆體外面,後來居民發現冬天氣溫一到0℃以下,水管就會上凍造成家中停水,這可把居民急壞了,忙向社區和物業反映。物業立即打開幾處接水點,供居民先免費接水應急,同時社區聯繫自來水公司,經過協商,自來水公司在不額外收費的前提下,派工作人員將供水管的各分支管外面包上保溫材料,情況大大緩解,只有到-10℃的極寒天氣才偶爾上凍,居民為社區和物業的反應速度紛紛點讚。


供水問題剛剛解決,新問題又來了,改造時由於資金限制,油田僅對約一半的小區住戶鑄鐵管下水道進行改造,這幾年,小區空置房逐漸增多,房屋不通風易導致鑄鐵管鏽蝕,居民反映樓上房子漏水。社區和物業研究後發現,公共維修基金不夠將剩下的鑄鐵管全部改造,和居民協商後,由公共維修基金和居民共同出資,對鏽蝕嚴重的居民家中鑄鐵管先行改造,最大程度地降低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去年,慧苑居民王大爺在小區中散步時,突然被樓上某戶陽台老化掉落的石膏板砸傷,社區和物業迅速到醫院慰問王大爺,沒過幾天,在網格群、樓棟群里發布通知,提醒各位居民檢查自己家中陽台的石膏板,有明顯裂縫的抓緊上報,物業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免費為他們進行加固。經排查,處理了十多起石膏板隱患,居民的安全感提高了,對社區和物業連聲道謝。



經過4年的磨合,油緣社區工作人員與居民從陌生到熟悉,形成了「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的認同感,矛盾調處率保持在98%以上,未發生一起越級上訪事件,還獲得區婦聯「三八紅旗集體」表彰。


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勇表示,將開展小區破損路面修復和污水管清理維修工作,通過一件件居民身邊小事傳遞民生關懷溫度,將油緣社區打造成真武一張靚麗的名片。




來源:江都融媒

作者:記者 沙啟慧 通訊員 林雪

編輯:黃聲冬

審核:印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