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邊的沙縣小吃,蒸餃大排扁肉皮大多是「中央廚房」配送的

上觀新聞 發佈 2024-05-07T17:15:42.061245+00:00

在上海,已有3000多家沙縣小吃店。早年間走出去的沙縣小吃「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填補了低端市場的空白。近幾年,在上海站穩腳跟後,沙縣小吃又邁上了轉型升級的路。

在上海,已有3000多家沙縣小吃店。早年間走出去的沙縣小吃「一元進店,兩元吃飽,五元吃好」,填補了低端市場的空白。近幾年,在上海站穩腳跟後,沙縣小吃又邁上了轉型升級的路。

正值午間用餐高峰,在上海市徐匯區零陵路的「沙縣小吃集團上海公司第246店」內,店主羅奮鑫在店裡忙前忙後,小店面積不大但每天賓客盈門。廳堂敞亮、開放式廚房、顧客掃碼點餐……2004年,羅奮鑫從家鄉走出去經營沙縣小吃。早上6點起,凌晨2點、3點收攤,一天動輒營業近20個小時,十幾年如一日,辛苦的打拼經歷讓他記憶猶新。「包蒸餃、撈麵條,樣樣都要自己來,都在透支身體賺辛苦錢。」他感慨,因為開沙縣小吃,他走過很多地方,腳步最終落在了上海。

2016年,沙縣探索啟動沙縣小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實行總公司、子公司、終端店「三位一體」的公司運作模式,依託沙縣小吃集團總公司,並在各地成立分公司,開設小吃連鎖加盟店,推進沙縣小吃公司化運作、標準化實施、連鎖化經營。瞅准了轉型升級的趨勢,羅奮鑫將自己的門店加入了集團。

50平方米的店面,改造裝修花了10多天。羅奮鑫看著帳上的房租,掰著指頭盼開業,但他發現,加盟店的裝修比以往的沙縣小吃要講究得多。比如,有設計師進店設計圖紙,配色按照統一的風格來,牆上張貼的海報由總部統一設計;店裡的燈用冷光還是暖光,也有要求;門前的招牌也換成了統一的形象——橙底白字的「沙縣小吃」。

不只是外觀,經營上也發生了大變化。統一管理和標準之下,柳葉蒸餃、半成品大排、調味品等都由子公司配送,人工成本降低了不少;子公司還會定期組織業主進行培訓,推出新菜品,相互分享經驗。「現在僱工少了、單價提高了,時間反而更寬裕,輕鬆多了!」羅奮鑫笑著說。

深夜,在上海嘉定區嘉好路上一間倉庫外,一輛輛貨車正整裝待發,工人們忙著把打包好的新鮮食材送上車,幾個小時後,這些食材會被送到沙縣小吃門店,等待一早開店使用。這個倉庫是沙縣小吃在上海的一個區域配送中心。在這裡,小吃店必備的蒸餃、大排、扁肉皮都有,甚至連瓦罐、鍋具都一應俱全。

在倉庫旁的一塊顯示屏上,一家家沙縣小吃店直觀地顯示在上海的地圖上,為了準時把食材送到門店,配送公司設計了23條送貨路線。「年後,整個市場逐漸回暖,不少小吃業主又來上海找店,日配送額增加了5萬多元。」負責人湯聲斌介紹,年後公司拓展了奉賢區、金山區這兩個比較遠的區域,力爭更好地服務小吃業主。

區域配送是沙縣小吃探索標準化生產的一個環節。目前,國內已經建立了上海、杭州、常州等20多個區域配送中心。成千上萬個沙縣小吃的後廚,變成了「中央廚房」的模式。

「品種多價格實惠,食品安全也有保障,對貨品不滿意還可以退換。」對於供應帶來的便利,在浦東新區開店的黃金旺如數家珍,「以前生意好的店鋪,備料一次性要買一大堆,現在動動手指不管多少都有人送貨上門,方便多了。」

如今在上海,像黃金旺一樣享受到數位化配送福利的小吃店已超過2000家。今年,沙縣小吃集團將在供應鏈配送、倉儲分揀、收銀系統等層面進行升級改造,力爭讓小吃業主以更輕鬆的方式賺到更多的錢。

當前,三明市沙縣區正搶抓滬明合作難得歷史機遇,依託沙縣小吃門店規模優勢和產業基礎,引進上海食品加工、數字經濟、平台服務等相關企業,建設沙縣小吃預製菜生產基地、中心化服務平台和地域性網絡分中心,並積極推動沙縣小吃進入上海市高校、機關食堂,參與上海早餐工程及上海國際美食之都等建設,拓展沙縣小吃標準示範店上海門店規模,設立上海市沙縣小吃運營中心。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許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