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領——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海韻教育 發佈 2024-05-08T19:21:09.188517+00:00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切實提高數學綜合素養。

在數學課堂中引領學生解決問題,是不可忽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切實提高數學綜合素養。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重結果輕過程,採用灌輸式教學策略,學生只能被動聽課,無法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小學高年級是與初中銜接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學生未能很好地掌握解題技巧,提升解題能力,那麼學生在後續學習時會感到較為吃力。數學教師應踐行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差異,優化教學策略,滲透解題技巧,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讓數學課堂凸顯生命的精彩。

一、創設生活情境,培養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順應學生的學習需求,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獲取新知的內驅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沿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從問題的提出、分析到解題過程,都替學生思考,再把答案告訴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學生只能被動聽講,思維能力缺乏應有的鍛鍊和培養。要培養高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場景中解決數學問題,喚醒他們的求知慾望,消除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排斥感,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狀態投入學習,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創設了這樣的生活情境:有一對夫婦有3個兒子,兒子都已經長大成人,這對夫婦準備將自家的3塊地分給兒子,計劃分給大兒子的是一塊長方形土地,計劃分給二兒子的是一塊正方形土地,而小兒子即將得到的是一塊平行四邊形土地。教師邊講邊出示3塊土地的樣圖,並告訴學生:「在這對夫婦告訴自己的孩子土地分割的情況後,小兒子哭了,因為他覺得這樣的劃分不公平,分給他的田塊最小。」教師將平行四邊形土地圈出來後向學生問道,「你覺得這對夫婦的方法是否公平,你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嗎?」這時,有學生認為公平,也有學生認為不公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別求出這幾塊地的面積,然後將其進行比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更願意積極探索新知。

可見,在教授新知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進行問題分析,可以催生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和以往的機械灌輸相比,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二、培養審題習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沒有良好的審題能力,想要輕鬆地解決問題便無從談起。審題習慣和審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教師講解的例題掌握得很好,課堂中的鞏固練習也完成得很好,但課後單獨完成作業時,正確率卻不盡如人意。待教師批改後,這些學生再做一遍,便可以做對,於是很多老師會將這些學生的錯誤原因歸結為馬虎。其實不然,筆者以為,這是學生審題能力較差導致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審題意識,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授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可以出示這樣一道題:「工地上有一個圓錐形沙堆,它的底面半徑是2米,高是15分米,請問這堆沙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在學生解答題目之前,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引導學生將題目中的關鍵詞「圓錐形沙堆」「半徑是2米」「高是15分米」「多少立方米」先圈出來。通過這些關鍵詞,學生就會意識到解答此題的關鍵點:本題中計量單位不一致,要先轉化單位,再進行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在學生掌握解題要點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再列式計算,這樣做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解題的正確率。

小學高年級應用題的條件相對較多,如果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不認真審題,有些細節和條件就會被學生忽略。在教授相關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讓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少走彎路,提升解Q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有效引導,激活解決問題的思維

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異,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差的學生,在學習時往往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應當積極幫助學生,發揮指導作用,推動學生形成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為了有效引導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搭建學習的台階,讓學生拾級而上,快速地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問題意識。

在教授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列出了結構圖,引導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為了在此基礎上推動學生探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師向學生提供了圓形拼圖,並出示了以下幾個任務:1.請依據自己的想法,動手分一分、拼一拼,將圓轉化成別的圖形;2.請分析轉化後的圖形和圓形在面積上有著怎樣的關係;3.請探究所拼圖形和圓形的周長、半徑有著怎樣的關係;4.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你認為圓形的面積應該怎樣進行計算?這幾個問題有層次性,能夠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促使學生內化新知,並將所學知識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

優質、高效的數學問題是促進學生探索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引導性問題,學生的學習更有章法,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

四、滲透數學思想,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核心和靈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數學思想的滲透,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數學思想的指引下,了解多樣化的解題策略,掌握多種解題方法,切實提高解題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滲透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假設思想等,為高年級學生順利解決問題保駕護航。為此,數學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深入剖析教材,挖掘教材內容背後的數學思想,並將其傳遞給學生,使學生深刻、透徹地掌握數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

分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課堂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教授這類題目時,教師可以滲透轉化思想。教師可以先出示這樣的題目:「陽光小學收到一批梨子和蘋果,梨子占總數的3/8,蘋果有120箱,請問梨子有多少箱?」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入轉化思想,引導學生將「3/8」轉化成比―梨子與總數的比是3∶8,那麼蘋果與總數的比是5∶8。然後,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運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識解答問題,學生就能算出梨子有72箱。數學思想的有效引入,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還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挖掘、滲透數學思想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滲透數學思想,可以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數學問題,拓寬解題的思路,形成高效的思維方式,更好地提升數學素養。

五、引導學生反思,捋順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解題思路從模糊走向清晰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回顧、反思,思維才會合理化、有序化、清晰化,解題的正確率才能得到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儘管已經學習了幾年的數學,積累了一些解題技巧,但數學知識相對抽象、複雜,有時學生仍會被一些題目的表象所矇騙,產生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應當明確,學生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現象,作為教師,首先應有包容之心,然後要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反思,讓學生在反思中找到犯錯的原因,進而修正錯誤,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使解題思維更加成熟。

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引入了這樣的問題:「王大叔準備用鐵片做一個長3米,橫截面是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的通風管,做這樣的通風管,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教師在屏幕上展示該題目後,立刻有學生自告奮勇進行解答。這名學生在解答時,首先轉化了題目中的單位,將20厘米轉換為0.2米,然後列出算式:3×0.2×4+0.2×0.2×2=2.4+0.08=2.48(平方米)。學生得出答案後,臉上露出了笑容,沉浸在喜悅中。顯然,這名學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解答出現了錯誤。此時,教師並沒有著急指出學生的錯誤,而是引導學生反思:「同學們,既然是通風管,風肯定可以吹進去,也可以吹出來,按照你們的思路,通風意味著什麼呢?」這名學生聽了教師的話,開始對自己的解答進行反思,很快發現,按照原先的思路,通風管並不能起到通風的作用,因為6個面都被焊牢了,風吹不進去,也出不來。這名學生在發現錯誤之後,很快重新列式進行解答,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小學高年級的題目相對複雜,題目條件比較多,學生容易在解題時出錯。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引導,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解題思路,培養他們的反思意識,讓他們形成反思習慣,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六、設計實踐活動,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著廣泛的聯繫。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講解例題後,就讓學生重複進行計算練習,未能讓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建立有效的聯繫,學生的思維被禁錮在課堂之中,這會導致學生面對一些實際問題時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為高年級學生設計實踐活動,為他們提供運用數學知識的機會,培養他們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讓他們能夠聞一知十、觸類旁通。

在教授升和毫升的相關知識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兩個體積單位,教師沒有讓學生直接開始做習題,而是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活動:「在生活中,有些同學常常關不緊水龍頭,讓水龍頭不停滴水。同學們是否知道,一個擰不緊的水龍頭,每秒鐘會滴幾滴水?每滴水大約有幾毫升?請同學們回家進行實際觀察,測算得出結果。」這樣的實踐活動,自然會引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熱情,學生紛紛回家進行了觀察、計算。在測算後,學生都很吃驚,發現關不緊水龍頭會浪費很多水,並由此意識到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教師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學會審題,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鼓勵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觀點,並學以致用,提升學習成效。與此同時,教師還需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由此出發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讓他們掌握解題的步驟、方法、技巧,不斷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綜合素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