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昌江丨堅守山林38載的護林員王進強:霸王嶺上「土專家」 匠心護林守「猿」家

南海網 發佈 2024-05-08T19:27:45.398261+00:00

今年2月中旬,北緯18度的霸王嶺上還有些許寒意。一大早收拾好行裝,王進強撥通了隨隊考察大學生們的電話:「吃點早餐,我們準備進山」。這批學生,已經是他帶過的第三代科考人員。

今年2月中旬,北緯18度的霸王嶺上還有些許寒意。一大早收拾好行裝,王進強撥通了隨隊考察大學生們的電話:「吃點早餐,我們準備進山」。這批學生,已經是他帶過的第三代科考人員。

南國都市報記者 趙航

三十八載巡山只為這片綠

今年57歲的王進強已在霸王嶺堅守了38年,他把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了這片蒼翠的熱帶雨林。

巡林路上的王進強。受訪者供圖

1985年,19歲的王進強進入了當時的霸王嶺林業局,崗位是「伐木工」。那時是國內林木採伐最火熱的年代,但在霸王嶺,伐木工作卻別具一番色彩。「早年的伐木工人,多是『林二代』,出生就在霸王嶺山上,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無比熟悉,甚至產生了感情。所以,當時大夥在砍樹時,都會有意識地以老樹為主,保留還能生長的新樹,砍夠了要求的指標絕不多砍,這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比較少見的。」王進強說。

保護林木,對於王進強這樣土生土長的山裡娃來說,是植入骨子裡的「基因」,哪怕是在自己成為一名伐木工後也是這樣。

時間來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森工企業的轉產,王進強從伐木工變成一名護林員,自此,保護好霸王嶺的青山綠水成了他工作的新使命。

一隻水壺、一把鐮刀、一袋乾糧,這是他每天必備的物品。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啃幾口乾糧,累了席地或臥或坐。他熟悉山上的每一棵花草樹木,每一塊山石土地,就像熟悉自己家的床頭。沒人算得清他這些年到底走了多少山路,反正每天他至少要走10公里。

巡山,有浪漫的一面:爬上高高的山頂,看著翠綠的群山,聞著花草的清香,滿身的疲勞也會一掃而光;巡山,也有枯燥的一面:入眠的時候除了面對面的同伴,以及大山深處的潺潺流水,再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解除雨林夜晚的寂寞和對家人的思念;巡山,更有驚險的一面:山林里常有捕獵者設置的捕獸夾、鋼絲套,稍不留神就可能發生意外。王進強自己就曾踩到捕獸夾受傷,幸虧常年巡山練就了靈利的手腳,當時才得以險象逃生。

俗話說「靠山吃山」,對很多當地居民而言,缺東西向大山要,這是一代代人的生存習慣。但王進強巡山從不徇私,遇上自己熟悉的人盜砍林木,求他網開一面,得到的往往是他的批評教育和毫不留情的依法處理。鄉親們很不理解,說他太不近人情了,都是熟人,睜隻眼閉隻眼不就行了嗎?可他還是按規定履行自己的職責。從那時起,王進強又多了個額外工作,主動上門普法和宣傳林區政策。在王進強和他同事們的努力下,現在這類違法的事件已罕有發生。

「土專家」帶出三代「林學人」

王進強並不是林業科班出身,除了對個別日常接觸較多的植物物種較為熟悉外,大部分植物知識,他在早年並不了解。

巡林路上的王進強。受訪者供圖

1994年,王進強參加了中國林科院在霸王嶺開展的「森林持續經營採伐項目」樣地調查實驗。正是這次實踐活動,為他今後掌握更多的林業知識奠定了基礎。與林學院的學生不同,王進強對很多植物是先認識實物,後了解物種種類與特性。「有一些植物,我們小時候就見過,但讓我說出這是什麼科、屬、種,那可是真的無從下手,所以只能咿呀學語一樣跟著專家從頭學起。」王進強說。

多年努力下,如今的王進強已掌握了一千多種植物物種的分類知識,對植物可以說是如數家珍,甚至看到植物圖片,就能精準帶人找到實物。他親自參與開展的項目有幾百個之多。由於他非林業科班出身,但卻懂得許多科班生都不懂的植物知識,大家就都叫他「土專家」。

在林業人中的口碑越來越好,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考察邀請。王進強也成了各類動植物研究課題組必爭的香餑餑。「各大院校的老師學生,想要來我們這裡進山考察,都想找老王帶。這麼多年,我們都不知道他帶了多少人。最近,他早年帶過的學生,又推薦了自己的學生過來找他。這已經是老王帶過的第三代人了。」同為霸王嶺分局工作人員的謝治調侃道。

開啟大山深處的護猿生涯

提到霸王嶺,說起護林員,海南長臂猿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王進強也不例外。他2007年被聘為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從此便開始了在大山深處的護猿生涯。

首次與長臂猿的邂逅,是王進強加入監測隊不久後的一天。當天凌晨5點,進山追蹤監測海南長臂猿的王進強,第一次聽到海南長臂猿的啼叫聲,他顧不上叢林裡的荊棘、刺藤,拔腿就循聲追去,跋山涉水走了好幾里山路,終於見到了海南長臂猿。他當即以最快的速度掏出相機拍攝,並認真觀察和做了記錄。「幹活時候是完全感覺不到累的,但工作完畢之後,整個人基本就虛脫了,返回的時候真的是連滾帶爬,雖然狼狽,但也覺得很值。」王進強回憶道。

以王進強為代表的護林員們一年四季監測不停,他們為了解掌握海南長臂猿生活習性、繁育、種群變化規律、生境等基本情況,積累了詳實和寶貴的監測數據,為保護海南長臂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值得欣慰的是,海南長臂猿經過多年的保護,數量已從2003年的2群13隻增加到2022年底的5群36隻。護林員的多年監測,為海南長臂猿的研究和保護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數據。

巡林路上的王進強。受訪者供圖

「這些年人們環保意識都上來了,捕獵動物和砍伐植物的都少了。這肯定是好事,但也有一些其它的影響,比如說獼猴,最近就有點多了。」王進強對記者說,獼猴往往三四十隻一個族群,「猴多勢眾」,「飲食習慣」非常不文明,不管果子成熟沒有,都是摘了再說。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長臂猿等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不過,這個判斷還是非常初級的,是我們護林員通過觀測得到的最初步的結論,最近就會上報給上級部門,請專家做評估,然後決定要不要立項研究對策。」穿著風塵僕僕工作裝的王進強,說著如同專業學者一般嚴謹的話語,使人產生一種另類的反差感。

接受完記者採訪,王進強又要帶人進山了。巍峨而蔥鬱的霸王嶺,疊印著王進強和同事們的腳步和身影——這片綿延的原始森林,因為有了他們,更顯蔥鬱鮮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