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色彩王國

電影溫度計 發佈 2021-08-03T07:40:29.392894+00:00

色彩與敘事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電影中的色彩總是忽而濃重,忽而暗淡?在觀看完許多張藝謀的電影後,這是許多人思考的問題,在張藝謀的色彩哲學中,不同的色彩不僅成為構建人物心理環境的重要底色,更成為推動故事內因的線索,為影片提供了震撼人心的視覺享受。

色彩與敘事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為何電影中的色彩總是忽而濃重,忽而暗淡?

在觀看完許多張藝謀的電影後,這是許多人思考的問題,

在張藝謀的色彩哲學中,不同的色彩不僅成為構建人物心理環境的重要底色,更成為推動故事內因的線索,為影片提供了震撼人心的視覺享受。

早年的張藝謀憑藉過人的攝影天賦名聲大噪,1984年擔當《一個和八個》的攝影師,獲中國電影優秀攝影師獎,也是因為早年攝影師的經歷,讓張藝謀痴迷於對於影片中的色彩表達,常常用不同的顏色來賦予影片場景不同的深意,

由攝影師走嚮導演,張藝謀的身上向來不乏批判,有人批評張藝謀的電影故事性差,講不好故事,但張藝謀在電影上的色彩、構圖、場景造詣可謂是大師級別,

除此之外,張藝謀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同樣令人讚嘆,從古裝到武俠,從奧運會到各種旅遊文宣、文化劇院,張藝謀總能在這些領域中遊刃有餘。

1987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紅高粱》不僅僅是張藝謀獲得的中國首個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更是展現了張藝謀出色的導演天賦,

《紅高粱》主要講述了在抗日期間,農民余占鰲和一眾村民在險惡的環境中掙扎求生的故事,影片將鏡頭對準了戰爭期間農民所面臨的巨大生存困境,以及人性的光輝與邪惡,塑造了一眾面對敵人勇敢、堅強的民族英雄形象,雖然結果是悲壯的,但影片所要表達的內涵是如此地血淋淋,警醒這每一個中國人。

《紅高粱》對於色彩的運用較為單一,不似之後的作品那樣專注於色彩的轉換中,《紅高粱》中最顯眼的莫過於對於黃色和紅色的運用。

在《紅高粱》所處的漫天黃沙的環境中,濃重的黃色暗示著這片土地的堅實和厚重,在這裡,只有堅韌、頑強的高粱能夠存活,對應著這片土地上歷來堅韌不拔的人民,以及所傳承的精神。

濃重的黃色成為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生存底色,帶給他們勇敢向上、勤勞奮進的動力,更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崇拜的信仰。

而更為濃烈的紅色是影片最不可忽視的顏色,構建了張藝謀眼中的山東高密,紅蓋頭、紅轎子、紅鞋子,窗上的紅窗花、碗裡的血紅的高粱酒、紅彤彤的爐火,如果說黃色象徵了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生命力,那麼紅色便是這片土地上人們對於生命的熱愛之情的象徵。

張藝謀之後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也是運用了大量的紅色作為影片的底色之一,本片也是張藝謀藝術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甚至在2015年,《大紅燈籠高高掛》被英國《帝國》雜誌評為影史百部最佳外語片第28位,是排名最高的內地電影。

影片對於場面調度、鏡頭語言的把控稱得上是張藝謀的巔峰之作,將影片中人物複雜內心運用高超的視角展現出來。

而影片《英雄》對於色彩語言的把控在張藝謀平生的作品中可稱經典,

在影片中,不同的場景有著不一樣的色彩布景,或濃重、或淡抹、或純厚,結合故事中的人物心理、情節便會發現,幾乎每一處對於色彩的運用總是另有深意。

秦王的黑色、意念打鬥的黑白色、夢幻的藍色、代表和平的綠色,真實的白色,色彩轉換之間體現人物與場景、故事的共振,《英雄》中對於色彩的運用不同於《大紅燈籠高高掛》中極其注重現實對於人的衝擊,而是上升到了意識流的層面,運用色彩的暗示性為主題服務。

而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張藝謀又將鏡頭對準了色彩艷麗的皇家後宮,金黃色的高貴將皇室的尊貴展現的淋漓盡致,而當觀眾逐漸發現浮誇的顏色背後人倫的複雜時,又被兩種不同的心境所深深震撼。

早年的張藝謀以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文藝影片而著稱,以細膩的鏡頭語言展現對封建糟粕的批判,用充滿深意的色彩構建起自己對人性的理解。進入21世紀後,張藝謀在藝術和商業也找到了平衡點,《英雄》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張藝謀的色彩王國似乎也走到了盡頭,再無當年般驚世駭俗,不可謂不是當今之不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