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登高飲酒插茱萸,不是為了敬老,而是為了辟邪

一更歷史 發佈 2021-08-03T08:15:20.130032+00:00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在這一天,講究的人會和古人一樣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花。再有空的話,就跟著志願者們參加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在這一天,講究的人會和古人一樣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花。再有空的話,就跟著志願者們參加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

重陽節歷經數千年的時代變遷,每一個發展的重要時期,都被加入了新的元素。最早的時候,是先秦時期的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會在九月舉行祭祀活動。

他們把希望寄托在「天」和祖先身上,希望有「天」和祖先的庇佑,來年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到了漢代,雖然重陽節距離真正被定下來還有很長一段歷史,而且這一階段也並沒有重陽節這個稱呼,但並不妨礙人們在九月初九這一天「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這段話出自漢代的《西京雜記》,可見在這一時期,人們就已經在九月初九這天,有了佩戴茱萸、吃菊糕、飲菊花酒的習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據考證,茱萸種類分類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山茱萸和吳茱萸兩種。之前有人認為山茱萸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很多地方都有,就認為人們佩戴的是山茱萸。其實不然,真正佩戴的是吳茱萸。

這種植物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草藥,又比較高的藥用價值。最重要的是它身有異香,有驅蟲避災的作用。

古時候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比現在要好得多,但是醫療技術非常差,九月初九這一天登山的話,如果被蛇蟲叮咬,這可不是讓人掉以輕心的事情。

如果登高之前佩戴有異香的吳茱萸,就會避免蛇蟲靠近自己,達到驅蟲的目的,從而保證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脅。久而久之,佩戴茱萸就被冠上了驅災辟邪的效用。

但要認真說起來,登高插茱萸其實是有一段故事佐證的。

傳說東漢時期,有個叫做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某日,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汝南有災疫降臨,你把全家人的臂上都佩上盛著茱萸的小布袋,到蕭山上飲酒,方可避難。」

桓景對費長房的話深信不疑,不假思索的就照辦了。帶著全家人佩戴茱萸去往蕭山飲酒,到了晚上回到家裡,發現雞都死光了。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到底高不高,沒有人能說得明白。或許是費長房為了宣傳自己的道術,編撰出來的一段故事,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在這個故事傳開以後,九月初九這天,登高、插茱萸和菊花酒等活動,就漸漸地被人們所接受。

而且這個故事明確的告訴我們登高、插茱萸、飲酒是有辟邪去災的作用。以現在的眼光看,多少有些迷信的成分在,但對於把一切都寄託給「天」的古人來說,這幾種習俗,倒是值得發揚光大的。

還有人以為,插茱萸、飲菊花酒是為了敬老,其實這和敬老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可以帶著茱萸回來送給老人,並且敬他們一杯菊花酒,或者做別的一些事情。但是這種行為真正意義上來說是敬老,給他們插茱萸、飲酒的行為才是為了辟邪。

而且在古時候,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是有祈願長壽的活動,但是和敬老沒有多大關係。這樣的行為是針對大多數人的,而不單單指的是年邁的老人家。

重陽節的敬老行為是現代才有的含義,不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九」這個數字是單數中最大的數字,又同於「久」。因此,九月初九這一天又被叫做重九節,所以重陽節又被賦予了長長久久的含義。

現代人就把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也叫做老人節,旨在宣傳愛老敬老,恪守孝道。

從這個觀點上來看,古人的重陽節似乎和我們的老人節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其實這個觀點大錯特錯。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可能大部分人會選擇過清明、過端午、過春節,但是對於重陽節似乎看的沒有多重。殊不知重陽節和清明節、端午節還有除夕,是我國古代四大祭祀節日,這四個節日的分量,在古人眼裡是一樣的。

只是現代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出去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但是古代重陽節里的祈願長壽這個習俗,和我們現代的老人節是有相同之處的。

過老人節不僅僅是希望老人們晚年生活幸福,有所依仗,更是希望他們健康長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儘管現代有些人在孝道這方面做得不盡人意,我們經常也會看到相關方面的新聞,但大部分人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即使不能長期陪伴老人,但是物質服務和問候是必須有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