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期間,中國援越高炮兵擊落了多少美軍戰機?

鐵血軍事網 發佈 2021-08-03T08:16:18.302533+00:00

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正處於美蘇爭霸的動盪期,國力處於巔峰期的美國繼續奉行遏制政策,在歐洲、亞洲實施軍事威懾。

作者:胖胖的拍拍熊

編輯:冷小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冷熱軍事史(ID:militaryhistory) 。

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正處於美蘇爭霸的動盪期,國力處於巔峰期的美國繼續奉行遏制政策,在歐洲、亞洲實施軍事威懾。在越南,美國通過製造「北部灣」事件介入越南內部紛爭,並迅速開啟了「南打北炸」的戰爭模式,隨著法國撤出後剛剛恢復平靜的中南半島地區,再一次陷入戰火硝煙之中。

緊張的國際形勢

60年代初的中國,剛剛熬過三年自然災害,又面臨著周遭險惡的國際環境。

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因為意識形態紛爭,中斷了與中國的經貿合作,讓中國剛剛起步的工業化遭受重創。在東南沿海,美國和台灣的軍事偵察機不斷侵擾領空。相比而言,最大的壓力在西南邊陲,剛剛趕走法國人的越南,遭到了美國的軍事威脅。

▲ 美海軍馬多克斯號驅逐艦與北越 魚雷艇在北部灣的交火,點燃了越南戰爭的烽煙

北部灣事件後,越南戰爭再次升級,美軍開始動用空中力量,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希望通過摧毀北越的後方基地和交通線,逼迫越南屈服,實現「以炸促和」的目的。

通過叢林戰和游擊戰趕走法國殖民者的北越軍隊, 在60年代初,仍然是一支以輕步兵為主的軍事力量,空中力量幾乎為零,新整編的越南人民防空軍和空軍正在進行訓練,精選的飛行員和機械師仍在蘇聯受訓,越南的領空對於美國來說,是不設防的領域。

▲ 在蘇聯受訓的北越空軍還太弱小

美國不斷升級的空中轟炸嚴重損害了北越的戰爭潛力,也威脅著中國的領空和領土安全,從1965年起,美國軍機開始侵入雲南領空,並轟炸中國向越南輸送物資的貨船,造成物資和人員傷亡。更為惡劣的是美國軍機動用飛彈,對河內市區中國大使館進行轟炸,導致使領館損壞。

緊張局勢使得中國無法獨善其身,1965年5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首次提出「援越抗美」的口號。當年8月,受胡志明請求,首批中國高炮及附屬部隊入越,承擔起越南北方北寧至涼山、安沛至老街、克夫至太原的鐵路線以及太原鋼鐵基地等重要目標的防空作戰任務。

▲ 美軍F-105「雷公」戰鬥轟炸機

差距懸殊的裝備對比

20世紀60年代是世界軍事裝備快速更新的時代,美國空中力量在韓戰開啟噴氣時代之後,進入超音速戰爭時代,一批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研製並列裝部隊的新式飛機,推動美國空中力量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力存在。

比如美國空軍的 F-100超級佩刀、F-104星戰士、F-105雷公、F-111土豚、F-4鬼怪、美國海軍的F-8十字軍戰士、A-4天鷹、A-6入侵者、A-7海盜Ⅱ艦載機等,形成了對越南及中國空中力量的壓倒性優勢。

▲ 美軍F-4鬼怪戰鬥機

相對於美國空中力量,進入越南的中國防空部隊在裝備水平上處於絕對的劣勢,在韓戰和國土防空戰中成長起來的中國防空部隊,受制於國內的技術生產能力,依然是一支以高炮為主要打擊火力的部隊,裝備的高射火炮也存在代差, 主要以韓戰後仿製的蘇式M1939型85毫米高射炮、55式37毫米高射炮為主。

50年代末期定型生產,由雷達和射擊指揮儀控制的自動高射炮數量偏少,59式100毫米高射炮、57毫米高射炮還是稀缺裝備,這使得在防空戰中,中國高炮部隊更加依賴操作人員的智慧和勇敢。

針鋒相對鬥智鬥勇

在中國抗美援越部隊入越初期,由於出色的保密工作,以及美軍的驕橫,襲擊越南北方的美國軍機被打了措手不及,損失較大。

比如1965年首批入越的中國高炮61、63支隊,在8月5日到達安沛、克夫地區後,迅速展開防空陣型,並分別在8月9日,8月23日各擊落擊傷美軍機1架。在當年10月5日美軍對宋化鐵路橋的輪番轟炸中,負責該橋防空的63支隊又當場擊落美機5架,擊傷1架。

▲ 越戰中的中國高炮部隊

反應過來的美軍隨機針對性加強了轟炸的力度,並且使用了如「子母彈」、AGM-45「百舌鳥」反輻射飛彈等新式武器,對中國高炮部隊的人員和炮瞄雷達進行殺傷反制。越南的天空,成為了美軍新式武器和戰法的試驗場。

針對美軍強大的空中力量和新式武器的不斷投入,中國高炮部隊也在不斷摸索完善自己的技戰術水平,並且研究出了符合自身需要的特色戰法。比如在高炮使用上,中國高炮兵探索出了 「集火」戰法,這種打法的核心在於壓縮防空距離,放敵機進入高炮最適宜的射程內後,以高炮連為基本單位,在統一指令下,同一時間向同一目標集中開火,通過飽和攻擊提高命中率。

▲ F-4鬼怪正發射百舌鳥反輻射飛彈

在陣地布置上,針對美軍的不間斷多批次轟炸,高炮部隊採取虛實結合的方式,加強高炮的機動性,防止在一個地方停留時間過長,並通過設置假人、假高炮引誘美機攻擊,為高炮反擊提供機會。

對於最令人頭痛的美軍百舌鳥反輻射空對地飛彈,中國高炮部隊在多次損失炮瞄雷達後,及時總結出了 「早開機、近升壓、斷高壓、搖擺天線、斷續開機」的一整套戰術手段,有效降低了炮瞄雷達被擊毀的機率。在1967年3月太原鋼鐵基地防空戰中,高炮部隊採取臨時關閉雷達的方式,使得百舌鳥飛彈失去了攻擊目標。

在1967年7月的宋化鐵路橋防空戰中,高炮部隊採取搖擺天線、斷高壓等辦法,擺脫飛彈攻擊。再加上百舌鳥作為第一代反輻射飛彈,技術不夠成熟穩定,在越南濕熱的環境中作用發揮不夠好,無法對中國高炮部隊形成壓倒性反制。

▲ 中國高炮部隊守衛鐵路橋

三年血戰載譽而歸

越南戰爭是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後世美軍在海灣戰爭等多場戰爭中的技戰術,雛形都脫胎於此,比如直升機機降作戰,近距離空中火力壓制,反輻射電子戰等。美軍在與中國高炮部隊對抗中所展示出的迅捷反應與技術優勢,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軍人在面對巨大裝備差距面前,所展示出來的血性和智慧。

中國的抗美援越防空作戰,從1965年8月至1969年3月共計3年零7個月,在借鑑朝鮮戰場經驗的基礎上,採取了輪戰的方式鍛鍊部隊, 先後有16個支隊轄63個團,約15萬名中國高炮部隊及支援部隊赴越南參戰。他們用勇氣和智慧,克服了裝備上的巨大差距,取得了擊落美機597架、擊傷479架的戰績。

抗美援越是容易讓人忽視的一場戰爭,由於日後中越兩國交惡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爆發,使得後世對於這場戰爭有著不同層面的理解,也使得這場戰爭的很多細節掩蓋在歷史塵埃之中。

客觀來說,通過中國高炮部隊的援助, 屏蔽保護了北越核心的重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為北越在美軍的殘酷絞殺下生存下來提供了支持,為日後北越反攻南方保留了骨血。雖然日後兩國兵戈相向,但是在當時同志加兄弟的關係,卻對於穩定中國的西南邊陲,有著重要意義。

▲ 美軍A-6入侵者攻擊機

對於中國高炮部隊而言,這是一次近距離與美國空中力量正面交鋒的機會,在戰火中積累的經驗,為日後中國空軍的技戰術提升,裝備進步,提供了寶貴的借鑑。更重要的是,這種勇於亮劍的氣勢,鼓舞了我們這個當時尚在艱難探索期的國家,隨之而來的信心,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