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位資深業者共同發聲!未來銀行如何向智慧「轉身」?

金融投資報 發佈 2021-08-05T15:10:52.260326+00:00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傳統銀行創新轉型的主要方向。然而新形勢下,如何從理念、方法、基礎架構、業務模式、組織機制等方面整體「轉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金融」,拷問著每一個金融從業者。

來源:新浪金融研究院

隨著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金融+科技」已成為傳統銀行創新轉型的主要方向。


然而新形勢下,如何從理念、方法、基礎架構、業務模式、組織機制等方面整體「轉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慧金融」,拷問著每一個金融從業者。


今日,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隆重舉行。在下午的演講環節,來自工行、交行、光大、中信、浦發、廣發、民生、招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和江蘇銀行的十一位資深業者,就銀行智慧金融發展共同發聲。


光大楊兵兵:

從傳統銀行脫胎成為數字化銀行需久久為功



中國光大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楊兵兵在本屆論壇上表示,從傳統商業銀行脫胎成為數字化銀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兼容並包,久久為功。


楊兵兵認為,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使得銀行數字化轉型成為大勢所趨,推動銀行業態轉型升級,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經過多年發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線上化、智能化建設已取得長足進步,銀行數字化轉型正在進入深水區。


當前,銀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著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客戶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楊兵兵認為,未來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將會沿著業務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字業務化3個主要方向發展,並在開放平台建設、細分場景拓展這2方面積極尋求突破。


楊兵兵指出,從整個銀行業市場來看,數字化轉型將呈現出螺旋上升、交替加速的競爭態勢,未來還有大量的發展空間。


「具體來說,一是整個國民經濟特別是第一、第二產業還在數字化轉型的初級階段,這些部分將是銀行數字化轉型的藍海;


二是金融科技還在迅速發展疊代的上升曲線中,銀行在區塊鏈、物聯網、虛擬現實等金融科技應用還存在較大創新和突破空間;


三是雖然目前市場需求端已經形成了幾個較為成熟的網際網路商業生態,而在供給端,還沒有占據領導地位的商業生態,在智慧政務、跨境服務等領域也還有很多市場空間等待開發。」楊兵兵表示。


平安銀行李躍:

金融機構利用數字化手段助力經濟復甦



平安銀行交易銀行事業部總裁兼創新委員會秘書長李躍表示,今年以來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暴發和蔓延,給全球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數字經濟成為對沖疫情影響、重塑經濟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不少金融機構也在利用線上化、數字化的手段助力復產復工、經濟復甦和社會運轉。


李躍表示,作為平安集團金融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安銀行高度重視科技的創新引領作用,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據介紹,截至2019年末,平安銀行科技人員超過了7500人,較上年末增長超過34%。用於創新研究和運用的科技投入超過了10億元。在對公業務層面,為了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平安銀行全面構建對公業務的「AUM+LUM+平台」的經營模式,進一步做精做強,打響新型供應鏈、票據一體化、客戶經營平台、複雜投融、生態化綜拓五張牌。


北京銀行李建營:

銀行應高度重視數字化渠道拓展和線上流量經營



北京銀行零售業務總監李建營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需要自上而下推進的戰略性、系統性工程。當前,銀行數字化轉型已經從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電子渠道等早期的焦點逐步拓展到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渠道、營銷、風險以及IT建設等全領域。


「相較大型銀行,中小銀行數字化起步較晚、根基較弱,需要儘早從通過頂層設計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地位和目標,合理選擇「技術+金融」的路徑;在戰略的執行層面,要明確以體驗為核心、以數據為驅動、以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發展框架,在整合客戶、產品、場景、服務等關鍵要素的同時,全力將其轉化為數字形態,打造更加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優勢。」李建營說道。


他指出,線上渠道的快速發展,並不意味著實體網點的退出消亡。線下渠道在複雜產品銷售、價值客戶維繫以及品牌價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銀行必須重新審視網點的市場定位和價值定位,從崗位職責、人員設置、服務功能等方面加速向輕型化、智能化、特色化方向轉型,與線上渠道互補互聯、成為有效延伸。


工行陳忠德:

推進數字化轉型要把握資訊時代的四個特徵



中國工商銀行網絡金融部資深專家陳忠德表示,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把握好資訊時代的四個特徵。


第一,呈現高度互聯的特徵。信息科技的創新應用推動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場所和形式的關係的不斷演進,社會將全面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智慧銀行需要不斷推動產品互聯、服務互聯、場景互聯、數據互聯,加強與產業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政府網際網路的連接,以客戶為中心,提供互聯、交互、實時的金融服務。


第二,呈現數據驅動的特點。數據作為經濟發展的底層資產和關鍵生產要素,將成為重要的創新驅動力。數字化推動消費行為從功能型向數據型,從一次性消費向持續性消費,從個體消費向群體消費發展,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智慧銀行要強化數據治理、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數據應用,發揮數據的高賦能性和高復用性,發揮數據的乘數效應,實現業務數據化、數據價值化。


第三,呈現極致體驗的特徵。伴隨數字化進程的發展,全社會數據資產日益豐富,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能夠準確識別客戶所處的時點、位置和場所,智能感知客戶的情緒,深刻洞察客戶的潛在需求,成為及時、快速地提供個性準確、主動響應的智能金融服務。


第四,呈現共享、協同的特徵。5G、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為跨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智慧銀行需要強化G、B、C三端聯動,滿足客戶多元化服務需求,打破服務場所、服務內容、服務新形式的邊界,構建開放、合作、無界的智慧金融場景生態,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陳忠德進一步表示,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要具有全局意識和戰略意識。「數字化轉型絕不僅僅針對IT系統或某個單一產品或服務,數字化轉型一定是戰略層面的,銀行要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胸懷迎接數字化轉型浪潮。」


交行劉雷:

手機銀行已然成為近幾年商業銀行比拼的主戰場



交通銀行軟體開發中心總經理劉雷表示,數字化時代與區塊鏈、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著新產業、新業態,對金融業的數字化轉型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手機銀行作為對銀行的主要觸點,客戶量最多,交易量最多,已然成為這幾年科技轉型的重中之重,是商業銀行比拼的主戰場。


劉雷介紹,交行2019年重建了手機銀行4.0,僅用了4個月的時間完成,並不斷地持續優化、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手機銀行體系。


劉雷表示,手機銀行app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技術與業務結合,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努力創造用戶觸點,增加客戶粘性;也需要技術與技術結合,通過底層核心技術和中後台系統的強大能力支撐,確保實現在手機銀行上的客戶想要什麼,我就給客戶提供什麼;還需要技術與外部結合,得到外部機構的幫助與指導。


展望未來,劉雷認為,手機銀行渠道、銀行應用都會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5G、物聯網等新技術不斷地湧現和應用,銀行應用將會慢慢地走向融合化,未來核心系統應該需要分布在雲計算方向作出針對性的改進。核心系統不應該只有一個,銀行有很多系統可以承擔核心的功能,而未來銀行的渠道也會更多地融入到各種場景中。


「也許若干年以後手機銀行也許只有神在而形不在,我們銀行的渠道將無處不在,我們的客戶能夠無處不在地感受到我們銀行的產品與服務。」劉雷稱。


中信銀行王燕:

金融數字化正在從小步快跑轉變為中長期長跑



中信銀行數字金融部總經理王燕在本屆論壇探討了商業銀行數字化發展的探索和實踐。王燕表示,金融數字化正在從小步快跑轉變為中長期長跑,商業銀行的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到比拼耐力和體力的長跑期。


首先金融是產業數字化和社會治理數字化的加速器,金融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血液,是各種經濟活動的潤滑劑,在數字中國的進程中金融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伴隨物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智慧城市過程中的便民金融服務等,數字化將有利於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有利於提高銀行服務的效率。


其次銀行本身是數字化變革的重要領域。從金融信息化、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金融業始終走在前列,一些商業銀行,不僅提出了完備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甚至提出打造「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願景,金融領域的金融科技新成果正在不斷顯現其價值,在網際網路思維和數字經濟思維引領下,正在經歷新一輪發展戰略和業務結構的深度轉型,意圖實現經營管理「前中後台」的全面數字化轉型。


商業銀行數字化發展在激烈的競合中創新發展。不僅面臨同業競爭,還要直面跨業的激烈競爭。從跨界競爭看,銀行不得不直面金融科技企業的數字化跨界競爭,所受到的衝擊已從產品功能層次,上升到業務模式和服務生態層次。同時,也看到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有競爭更有合作,從技術合作到業務合作,銀行與科技公司合作範圍不斷拓展,合作深度也在增加,金融科技與銀行業務場景不斷融合,正改變著商業銀行的服務內容和業務邊界。


最後,劉燕表示,必須高度重視數字化過程中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個人隱私保護,這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更是倫理和法律問題,對此銀行面臨著全新的挑戰。


浦發銀行薛建華:

銀行業在5G支持下會出現更多金融服務新形式



浦發銀行總行網絡金融部(移動金融部)總經理薛建華表示,2020年所有銀行人都經歷了波浪起伏的一年。但疫情也促進了銀行業務的數字化,促進了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疫情使很多行業改變了原有傳統的服務形態,實現了快速的數字化發展。


薛建華認為,在所有行業中銀行業是最具有數字化基因的,具體原因有三點:一是金融行業傳統上具有天然數字化的基因;二是金融行業是穿透各行各業的基礎;三是金融行業是整個國民經濟數字化基礎最好、信息科技人才儲備最好的行業,也是信息化水平比較高的行業。


「這一切決定了金融行業、決定了銀行人在整個數字化浪潮中具有神聖的使命,擔當起整個行業的領頭羊。」薛建華說道。對於未來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薛建華認為,現有銀行業務會全面數字化、銀行服務高度的移動化、在5G支持下更多新的金融服務形式將會出現。


廣發銀行關鐵軍:

從業者應立足本崗 積極思考和解決數字鴻溝



廣發銀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關鐵軍在本屆論壇上探討了「數字鴻溝」這一近期熱點話題。關鐵軍表示,我國有研究指出,數字鴻溝造成的差別正在成為繼城鄉差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之後的「第四大差別」,並且正在成為指向創造財富能力差距的問題。


「顯然,這個原本屬於信息不對稱範疇的問題,其影響超乎我們想像。尤其在當前我們所處的國內外整體環境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十四五新征程中,如何實現「自立自強」,填平和跨越數字鴻溝,尋找和駕馭發展新機遇,是我們每個從業者立足本崗,都應該思考的問題。」關鐵軍稱。


關鐵軍認為,從微觀層面,對於數字鴻溝,不能不約、不玩、無視、迴避,必須通過積極解決,讓更多人搭上數字化列車,進而形成有利於數字經濟發展的整體氛圍。「怎麼解決微觀層面數字鴻溝問題:加強智能創新,提升服務能力,健全服務體系。」關鐵軍說道。


針對手機銀行,關鐵軍表示,在普及智能技術應用方面,應緊貼長者需求特點展開智能創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並加強推廣應用,讓長者能用、會用、敢用、想用,讓各種服務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在線上支持保障方面,應細化視覺、聽覺、交互、操作提示等方面體驗規範,提升體驗設計保障能力。


民生銀行羅勇:

銀行向數智化轉型需在經營模式上實現三個聚合



在中國民生銀行直銷銀行事業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羅勇看來,數字時代,銀行金融服務正在進化。


「現在不管是企業還是銀行,大家都在提數字化轉型,那麼在數字時代,銀行要向數智化轉型,它在經營模式上的進化要實現三個聚合:『聚合流量+聚合服務+聚合數據』,」 羅勇表示,「從聚合流量這個層面來說,其實就是打造以客戶服務為中心,去做獲客、活客以及粘客。從聚合服務這個層面來說,銀行數智化是以生態平台為場景,提供開放金融服務。從聚合數據這個層面來說,銀行數智化經營要以數據畫像為基石,去做數據產品創新。在聚合流量和聚合服務的基礎之上,雲銀行雲上渠道運營能力的創新和提升日益離不開數據的支撐和使用。」


羅勇認為,銀行數智化轉型的過程中,將呈現出以下四個基本特徵:一是在客戶運營上,要構建精細化的客戶經營體系;二是在產品創新上,要構建以客戶未中心的多元化產品體系;三是在風控模式上,要依託金融科技的雲風控體系;四是在盈利模式上,打造基於數字生態的利益共享模式。


而對銀行而言,要實現數智化經營,必須具備四個核心能力,一是數據運營能力;二是敏捷響應能力;三是IT服務能力;四是生態協同能力。


招行杜志明:

銀行面臨的競爭更多來自於異業競爭和衝擊



招行信息技術部零售應用研發中心副總經理兼杭州軟體中心總經理杜志明在本屆論壇上分享了招行手機銀行建設的經驗,並探討了銀行數字化轉型與科技賦能。


杜志明認為,現在的銀行面臨的競爭早已經不僅僅是同業之間的比拼了,更多是來自於異業的競爭和衝擊。從生活、社交、直播、支付到金融核心場景,都在逐漸地被滲透,網際網路巨頭步步緊逼。


「商業銀行感受到的是什麼呢?靠我們傳統的金融經營的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業務發展的需要了,必須要尋找新的經營模式。我們在組織機制、理念、方法論本身可能大家都有一定的思考。」杜志明表示。


杜志明介紹,招行的《清風公約》裡面有一句話,叫數據面前人人平等。「在我們IT組織與業務團隊做融合的過程中,做項目制的過程中,我們把整個的數據化做到了從需求到需求價值,到需求的開發、測試、上線、運維以及後續的運營整體所有的環節。在所有的數據呈現之後,我們可以更好地驅動我們組織能夠自發地去改進,自發地去創新,自發地去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給到客戶。所有的這一切最終是能夠體現成我們最終提供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真正是為用戶、為客戶提供什麼樣的智慧的金融。」


江蘇銀行梅振坤:

帶給客戶智慧化體驗 要夯實內部流程等基礎


江蘇銀行零售業務部總經理梅振坤表示,隨著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客戶的金融需求越來越趨向於線上化、個性化,傳統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模式逐漸受到制約;同時,疫情的發生倒逼和加速了銀行業智慧化轉型的進程。


梅振坤認為,客戶與銀行產生交流和互動最主要的兩大場所是網點和手機銀行。近年來,網際網路平台憑藉著對線上銷售渠道的先機占領和對新興技術的運用包裹客戶的各類生活場景,逐漸剝離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聯繫。江蘇銀行推進渠道轉型和場景建設,力求帶給客戶所需皆可尋的省心體驗。


在推進智慧管理升級,繼續打造放心銀行方面,梅振坤表示:「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帶給客戶的智慧化體驗離不開內部流程、系統等基礎的夯實,離不開風險和安全系統的嚴格建設,只有做好內功的修煉,才能確保帶給客戶所辦皆安全的放心體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