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 | 她們如何發光

topher 發佈 2024-04-26T12:26:15.602644+00:00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女工舉行了一場罷工和示威遊行活動,她們以「麵包和玫瑰」為口號,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她們拋去人們定義的「LADY形象」,勇敢的走上街頭,像是一個勇敢的戰士一樣,為自身權利而奮鬥。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女工舉行了一場罷工和示威遊行活動,她們以「麵包和玫瑰」為口號,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她們拋去人們定義的「LADY形象」,勇敢的走上街頭,像是一個勇敢的戰士一樣,為自身權利而奮鬥。


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進行抗爭,自此,女性走向了爭取自由之路。


1910年8月,國際社會主義者第二次婦女代表大會在丹麥召開,17個國家代表出席會議,討論保護婦女兒童及婦女選舉權等問題。也正是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了以每年3月8日作為全世界婦女鬥爭日的倡議,從此,「三八」婦女節成為了女性抗爭不公、爭取解放的節日。


1966年,貝蒂·弗里丹帶領上萬名婦女走上街頭遊行,要求停止一切歧視女性的行為,幫助女性謀求職業待遇的平等權益。在這之前,貝蒂·弗里丹出版《女性迷思》鼓勵女性求得自我實現,且不被負罪感包圍。回頭來看,這樣的言論和行為在那個時代堪稱壯舉。



迄今為止,婦女節已走過百餘年曆程,新世紀的女性腳步不再是單純爭取權利的過程,隨著數波解放思想的浪潮襲來,女性開始審視自我的價值,重新定位人生的意義。前不久,與女性主義代表上野千鶴子對談的UP主全嘻嘻引發熱議,這場關於婚姻、生育、親密關係等維度的討論,讓人們意識到了女性主義存在的局限和進步。從某種程度來看,這表示女性思考的範圍及深度在不斷擴大。


與此同時,各國婦女也為贏得平等權利做出了不懈的奮鬥和努力。以我國為例,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的開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修訂婦女權益保障法等一系列舉措都為婦女構建了一張更加安全完善的保護體系。


為回溯那些為解放女性而付出的艱辛努力,為鼓勵女性繼續爭取平等自由。在三八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TOPHER特整理以下書籍,來以此銘記那些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力量。



PART 1 解放思想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成為的。」波伏瓦如是說。


1927年的某一天,西蒙娜·德·波伏瓦跟她的父親就「愛意味著什麼」產生了分歧。在當時那個視結婚生子為女性歸宿的時代,19歲的波伏瓦如饑似渴地閱讀哲學,並夢想著從中找到一種她可以身體力行的哲學理念。


對於父親認為「愛」意味著「奉獻、愛慕和感激」的理念,波伏瓦無法認同,她反駁道,愛絕不僅僅是感激,不是我們因為別人為自己做了些什麼,而感到虧欠他們的東西。當時的波伏瓦還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成為21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也不知道她的人生經歷會被後人如此大量書寫,並廣為流傳。


的確,提及女性主義和思想解放,絕對繞不開波伏瓦,她的理念和觀點一直深遠影響著每個時代的新女性。在波伏瓦所生活的時代,她見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可能性發生的劇烈變化。在她的一生中,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接受大學教育,也獲得了選舉、離婚和避孕的權利。


與此同時,波伏瓦還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風潮以及20世紀60年代的性解放。在這些文化的轉折點之間,「女性主義」這個詞爭議不斷,波伏瓦對長篇累牘的關於女性的愚蠢論點感到厭煩,於是,她決定創作《第二性》,這部著作的面世標誌著一個革命性的時刻,因為在這之後,女性能夠公開地自我思考,甚至最終坦誠地談論自己。


作為解放思想的先輩,波伏瓦的名句「成為一個女人意味著什麼」經常被人們翻來覆去解讀,然而,她如何成為自己卻很少有人探討。由凱特·柯克派屈克所著的《成為波伏瓦》一書為人們揭秘了更多秘密和細節。


本書是根據近幾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記等材料撰寫的波伏瓦全新權威傳記,這本開創性的傳記引入此前從未被出版的全新材料,包括2018年曝光的克洛德·朗茲曼與波伏瓦的情書、只有法語版本的波伏瓦學生時代日記,以及對波伏瓦養女的採訪等,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更為真實立體的波伏瓦,使波伏瓦站在屬於自己的聚光燈下。


《成為波伏瓦》還將呈現很多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波伏瓦的個人細節,這些新的細節會增強波伏瓦的神秘感,也會使我們對波伏瓦更加著迷:為什麼這位「女性主義偶像」要著力打造自己的形象?為什麼關於她和薩特的關係她會頻頻「撒謊」,或是聲稱自己不是一個哲學家?也許帶著這些新的細節,我們能更進一步地去認識真正的波伏瓦。


薦書:《成為波伏瓦》

作者:[英]凱特·柯克派屈克

譯者:劉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無界



PART 2 了解身體


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第二性?女性天生比男性更偏愛一夫一妻制嗎?絕經意味著無用嗎?它是自然選擇的適應現象,還是人類壽命非自然延長的副產品?


每個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產生過這些疑問,在歷史的長河中,女性的身體曾有過不獨屬於女性,被凝視,被非議,被支配和爭奪的階段。然而,對於女性來說,身體是永恆居所,是自我認知的起點,是通往意義和自由的地圖。所以,了解身體,掌握身體是所有婦女抗爭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每位女性都必須看看她先天和後天所得的泥土,自己判斷是什麼讓她成為一個女人。」基於這一觀點,普立茲獎得主、《紐約時報》首席記者娜塔莉·安吉爾用清晰、洞察且博學自信的筆調,為我們揭開最神秘的進化傑作——女性身體的面紗。


在《女性之書——愛自己,從了解你的身體開始》一書中,她不僅詳細描寫了關於女性身體的傳統聯想:子宮、卵子、乳房、經血、全能的陰蒂,也包含了我們一般不會想到的關聯,如運動、力量、進攻性和憤怒等。同時還將生育、擇偶、更年期、激素療法以及愛情的化學反應等納入討論範疇,讓我們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女性成為女性。即使你認為已足夠了解自己的身體,你仍會在這裡收穫新知。


娜塔莉·安吉爾揮舞著詩意的手術刀,以女性的榮耀和自信姿態,運用生理學、解剖學、醫學對女性身體結構和運作機製做了全面介紹,深度讚美了女性的力量、美與韌性,也批判了至今仍流行的進化心理學關於男女差異問題的錯誤觀點。


此外,她還從神話、歷史、藝術和文學中汲取靈感,將性別的生理屬性與她的個人經歷以及科學史上的奇聞逸事相對照,語言機智、幽默而雄辯,審視並思考了「是什麼塑造了女性」,彰顯了女性主義的立場和態度,並告訴我們身為女性應該怎樣活。


《洛杉磯時報》稱:「《女性之書》這一文本如此必要、充實且真實,以至此前和此後數十年的所有此類嘗試都將以它為標準來衡量。」

這場從身體開始的認知與覺醒,將破除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消解圍繞女性身體、心理的偏見和妄言,助力女性通過認識自身,抵達自由之岸。


正如娜塔莉所說的,「女性是無法用子宮來衡量的,無論從哲學、生物學還是詞源學層面。」無論是身處女孩、女生、女人的不同人生階段,都應該好好讀一讀這本《女性之書》,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納自己。



薦書:《女性之書——愛自己,從了解你的身體開始》

原書名:Woman: an intimate geography

作者:[美] 娜塔莉·安吉爾(NATALIE ANGIER)

譯者:黃琪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PART 3 掌握權利


女性為掌握權利走過了太漫長的奮鬥之路。


1866年,議員約翰·斯圖爾特·米爾呼籲賦予女性和男性同樣的政治權利,但這一提議最終被否決。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男性認為「女人不具備鎮定的性格或平衡的頭腦,無法在政治事務中做出判斷」。


然而,這並未澆熄女性的鬥爭意識,19世紀下半葉,英國展開婦女參政權運動。她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群為爭取選舉權而奔波的女性也因此被稱為「Suffragette」。這個詞語最初於1906年見於倫敦《每日郵報》,用來嘲諷婦女參政運動的積極分子。面對這樣的稱號,女性群體欣然接受,並且自稱「suffraGETtes」 ,暗示她們一定要get(得到)投票權。


在多年和平爭取參政權失敗後,英國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在1903年成立婦女社會和政治聯盟,號召婦女通過打碎商店櫥窗、火燒郵筒甚至引爆炸彈等激進方式爭取政治權利。1999年,美國《時代》雜誌把她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百位人物之一,稱她「發動了一場地震,帶來一種全新的社會模式,從此再沒有回頭路」。


《婦女參政論者》將這一故事通過影片的形式展現了出來,重現了女性奮鬥的歷史。潘克赫斯特曾表示:「想讓我尊敬法律?先讓法律值得尊敬」,她發出的種種疑問對當時的立法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也讓女性開始思考如何擁有男性天生就擁有的權利。


她們通過自己的行動,對不公和歧視發起反抗,她們迫切的希望得到與男性相同的平等權利。在當下回看這樣一部充滿著歷史厚重味道的影片時,它也在提醒著女性當今權利的得來不易,也督促著眾人時刻保持獨立、清醒的思想狀態。


薦影:《婦女參政論者》

導演:莎拉·加芙隆
編劇:艾比·摩根
主演:凱瑞·穆里根 / 海倫娜·伯翰·卡特 / 布萊丹·格里森 / 安-瑪莉·杜芙 / 本·衛肖

製片國家/地區:英國

片長:106分鐘



PART 4 摒棄歧視


如果回看婦女鬥爭的歷史過程,你會發現眾多優秀、勇敢的女性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們打破了一些藩籬。從平權律師到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始終為了性別平等和權利而奔波奮鬥。


在一次辯護中,金斯伯格引用格莉姆克之句:「我不求女性能獲得什麼額外的好處,我所求的僅是讓男人把他們的腳,從我們的脖子上挪開」, 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作為一位倡導婦女權利的先驅,金斯伯格向一切歧視女性的法律條款及規定開炮,這個身高只有1.5米左右,體重不足的女性體內卻蘊藏著巨大的能量。1973年,金斯伯格代理的第一起進入美國最高法院的案件,是弗朗蒂羅訴理察森案。莎朗·弗朗蒂羅是一名空軍少尉,當她申請像其他男性同事在住房和醫療方面的福利時,卻因為女性的身份遭到拒絕,金斯伯格最終以8:1的投票結果贏得了案件的勝利。


如同她在辯護時闡述的,「我們並不是要求法官改變國家,改變國家並不需要法院的許可,我們是在懇求你們保住這個國家改變的權利」。


的確,任何歷史都需要改變的力量,婦女運動同樣如此。金斯伯格正是那個改變世界的力量之一。《性別為本》一片,以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傳奇故事為模板,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一位智慧、勇敢、獨立的女性平權奮鬥者的想像。


彼時,畢業於男權當道的哈佛法學院的魯斯非常渴望成為一名律師。然而,在學校中的她就嘗嘗因為女性身份而遭到了各方面的歧視和壓力。在求職期間,即使擁有名校光環,魯斯也依然沒有得到任何一份工作,儘管她比其他男性應聘者更優秀。


事實上,影片只截取了主人翁人生階段的幾個故事,但僅僅是幾個片段,就能讓人感受到魯斯為扭轉性別歧視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她仿佛一個soldier,帶著閃光的利劍,將不公的藩籬逐個擊破。她的勇敢,也為所有女性樹立了一個前進的旗幟,指引著人們奮勇向前。


薦影:《性別為本》

導演:米密·萊德
編劇:丹尼爾·斯蒂普爾曼
主演:菲麗希緹·瓊斯 / 艾米·漢莫 / 賈斯汀·塞洛克斯 / 薩姆·沃特森 / 凱西·貝茨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20分鐘



PART 5 尊嚴老去


她們走向生命終場,卻如火焰般熊熊燃燒。


曾經的一代代日本女性,生養過很多孩子,照顧年邁而痴呆的父母,努力戰勝貧窮,很快地過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但誰說女性生來就要依附於丈夫、為家庭奉獻?


時過境遷,主婦們越來越堅定了要開拓自我的決心。背負沉重照護壓力的她們、迸發出旺盛生命力的她們、無處訴說苦悶只得自行了斷的她們……共同描繪出日本現代女性的老後群像。


如何更有尊嚴地老去?妻子、母親、兒媳們的「革命」成功了嗎?在《妻子們的思秋期》作者齋藤茂男的新書《燃燒未盡的晚景》中,人們或許可以找到解答。


本書作為續篇,繼續探索了現代社會裡中年、晚年女性的生存實態。你在這裡將真實地看到,步入人生後半程的老人尤其是女性老者的晚景,這種悲哀和辛酸極具衝擊力。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日本女性不同於前輩,她們越發堅定了要活出自我、度過精彩餘生的決心。這種噴涌而出的生命熱情讓女性重新審視自己的「老年觀」,原來,她們也可以大大方方地體驗性與生命的悲歡。


另一方面,眼下的現實仍然是,挑起照護老人重任的人往往是女性而非男性。妻子們在照護老人的沉重生活里難以喘息,也為自己僅有一次的美好年華的逝去而無限惋惜。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痴呆患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僅僅依賴妻子們來承擔贍養老人這一重任,已無法滿足越發龐大的需求。如何照護老人,由誰來照護他們,不僅是家庭要面對的問題,更是全社會的緊迫課題。


然而,作者認為,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如何接受老年的到來」。正如他在《燃燒未盡的晚景》中寫道的:「如何迎接老年的到來,仍然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難題。如果我們把死亡降臨前的時間變成了空虛之物,那我覺得,在這個時代老去也變成了更加悲哀且辛酸的事情。」


從現實意義來看,與我們有著類似文化屬性的日本社會進程稍快一步,探討女性乃至人類如何有尊嚴地老去對中國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薦書:《燃燒未盡的晚景》

作者:[日] 齋藤茂男

譯者:高璐璐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潮汐Tides



「即便暫時迷茫,也要努力發光」。

這是張桂梅校長在2023年發出的新年寄語。

和歷史進程中的所有優秀女性一樣,

努力才是改變世界的核心。

沒有前輩的努力,

沒有諸位女性的努力,

或許我們無法收穫如今擁有的獨立和權利。

然而,全面勝利似乎也算不上。

因為,在世界上仍然有女性無法拿下面巾,

依然有女性沒有穿衣自由,

也依然有女性還未覺醒......

婦女權利的爭取,依然道阻且長。

但TOPHER相信,

只要努力,就能夠釋放更大的光芒。


編輯 | summer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淨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