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咖啡的人喝不起咖啡!一公斤咖啡豆農民掙10元,咖啡館能賣3000

三農八卦 發佈 2021-08-05T15:28:14.055230+00:00

茶,在中國歷史悠久,那你是否知道咖啡也在中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呢?據記載,光緒三十年(1904年),一位叫田德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雲南,種下了第一棵咖啡樹。至此,咖啡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特別是雲南,中國本土咖啡產量99%是來自這裡。可是這裡種咖啡的農民,卻喝不起星巴克的咖啡。

茶,在中國歷史悠久,那你是否知道咖啡也在中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呢?

據記載,光緒三十年(1904年),一位叫田德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在雲南,種下了第一棵咖啡樹。至此,咖啡開始在中國生根發芽,特別是雲南,中國本土咖啡產量99%是來自這裡。

可是這裡種咖啡的農民,卻喝不起星巴克的咖啡。

在咖啡產業鏈中,種植產豆的上游、加工烘焙的中游、銷售流通的下游,三個環節利益占比是不一樣的,分別占為1%,6%和93%。簡單地說,1公斤咖啡豆可做100杯咖啡,能為農民帶來10元左右的收入,而咖啡館能賣3000元。

怎樣才能讓辛苦的農民多掙錢?其實很簡單,利益重新分配。

很明顯,咖農不掙錢是因為他只負責種植和採摘,豆子賣出去了一切都與他無關了,而咖啡豆更多的利潤卻全都來自後續環節。

所以去年拼多多來到雲南,就是以咖農利益成為核心,讓農戶參與更多環節,先以高價收購咖啡豆原料,租農民的地建立試驗田,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成立合作社農民全額占股,帶去技術建加工廠,讓局面發生了改變。

短短一年時間,在「多多農園」的幫扶下,保山建立了完整的咖啡產業體系,從生產,加工,到銷售,全部在這裡進行。

現在咖啡豆價格,比之前提高了10倍。農戶參與到種植技術的提升上,不僅跟著專家學習新的種植技術,還有工錢拿,幹活變成了上班。多家咖啡廠的建立更是讓咖啡豆精緻化加工,同時也吸引了大量外出青年的返鄉。

種植,加工技術不僅提高產量,銷售環節也從原先本地收購商到現在通過拼多多平台電商銷售,從工廠直接面向客戶,農民直接面向5.8億消費者,減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環節和人工成本。

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現在這裡每個人都同時領著三份錢,一份上班的工資,一份咖啡銷售分紅,一份土地租金。這樣多樣化效益收入之餘,他們閒暇時也可以喝上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了。

種植,加工,銷售的改變,消費和供給的直連,把農戶的利益放到了最大化,讓雲南咖農擺脫了困境,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雲南咖農」奔向美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