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愛妻伍若蘭:被譽雙槍女俠,懷著身孕扛住酷刑,頭顱被割示眾

愛啃書的初拾 發佈 2021-08-05T16:09:36.243432+00:00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愛啃書的初拾1962年的時候,朱德元帥重返井岡山;下山之時,默默地帶走了一盆井岡蘭。這並非因為他生來喜愛蘭花,而是這盆蘭花代表了他對一位故人的深深懷念。這位故人,就是「雙槍女俠」伍若蘭,她是朱德元帥的第四任妻子,也是值得後人敬仰和銘記的革命烈士。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愛啃書的初拾


1962年的時候,朱德元帥重返井岡山;下山之時,默默地帶走了一盆井岡蘭。

這並非因為他生來喜愛蘭花,而是這盆蘭花代表了他對一位故人的深深懷念。

這位故人,就是「雙槍女俠」伍若蘭,她是朱德元帥的第四任妻子,也是值得後人敬仰和銘記的革命烈士。

伍若蘭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3年,但她的革命故事和革命愛情卻震撼人心,流傳至今!


【伍若蘭:被時勢造就的巾幗奇女子】

出生於1906年的伍若蘭,在湖南省耒陽縣一個較為貧窮的知識分子家庭長大。

父親是私塾先生,母親賢惠善良,在兄弟姐妹6人中,她排行老五。

父母為她取名為若蘭,也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如蘭草優雅嫻靜。

遺憾的是:在這充滿濃厚文化的成長環境中,伍若蘭非但沒有養成文靜內斂的性格,行為舉止反倒充滿了男孩性格的倔強,經常讓父母頭疼不已。

4歲的時候,按照當地風俗,父母需要給伍若蘭裹腳,但她因為嫌疼死活不從,最後鬧得滿村都知道了,並自發前來幫忙。

可令眾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年僅4歲的女孩卻想盡了怪招,讓人束手無策。

以至於這件事,還驚動了古板嚴肅的族長,族長知道後大發雷霆,怒斥若蘭:不裹腳還得了?將來長大成何體統!

誰知若蘭非但沒有被族長威嚴嚇倒,反而無所畏懼地說:「我就是不裹腳,將來嫁不出去也不用你管……」

就這樣,伍若蘭成為了村裡第1個不裹腳的女孩子。

少女時代的伍若蘭不僅性格倔強,更是聰慧過人!

12歲那年,她以前五名的成績進入耒陽縣女子職業學校就讀;6年後再次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第三女子師範學校,與毛澤東的堂妹毛澤建成為同窗好友。

學生時代的伍若蘭,完全就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她組織活動有模有樣,同學們對她極為依賴,而自小養成練字習慣的她,對書法更是精通,成為同齡中的書法佼佼者。

如果不是生在戰亂年代,伍若蘭可能成為優秀的學者;然後時代給予的選擇權渺小,很多時候,人的命運是被時代巨浪裹挾的。

在伍若蘭讀書期間,國家局面動盪不安,因為熟讀馬克思主義,深知民族希望在哪裡,處在花季中的若蘭堅定不移的走向了革命,並於1925年下旬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上成千上萬戰士中的一員。

1926年,順利畢業的伍若蘭,聽從組織安排回到了家鄉耒陽開展農運。

面對地方惡霸和黑勢力,剛滿20歲的她從不畏懼;為了組織農民團結起來參加革命,她多次冒著生命風險奔走相告;這份過人的才能和膽識,也讓伍若蘭迅速在樹立了威名;在她的整頓管理下,很多地方惡霸,聽到她的名字就畏懼三分。

對於這段傳奇,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曾如此稱讚她:

她在農民里真的是無所不知,是個堅韌不拔的農民組織者,又是一個會搞宣傳,又能打仗,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奇女子。

當然,伍若蘭的傳奇,不僅有她不畏艱難、機智睿智地重建中共耒陽縣委的功績傳奇;更有她憑藉才情出眾、博學廣識的特點,最終俘獲了一代將軍朱德同志的愛情傳奇!

【與朱德的戎馬情緣:只要你愛我就夠了!】

伍若蘭遇到朱德,是1928年的事了!

當時由朱德率領南昌起義的部隊,成功攻占了湖南耒陽縣城,當地群眾歡迎起義部隊入城;伍若蘭更是以蒼勁有力的筆跡,在鄧家祠堂寫下一副紅對聯:

驅逐縣團丁,喜迎革命軍,橫批是:赤變耒陽。

朱德看到這份對聯後大加讚賞,連忙詢問縣委書記鄧宗海:這是誰的翰墨?

當得知作者是有著兩年黨齡的伍若蘭後,這個女孩的名字也深深刻在他的心裡。

為慶祝攻城勝利,耒陽縣委第二天專門舉行了宴會,伍若蘭被分派為領導斟酒送菜!

她熱情大方的性格,讓朱德備受感染,因此也生出了由衷好感;但因為朱德比伍若蘭年紀大,並且有過三段婚姻,所以也難言此情,便將這份好感深深埋在心裡。

此時朱德沒有想到:這個22歲的活潑女孩,其實心裡早就對這位大英雄暗生情愫了。

部隊休整期間,細心的伍若蘭發現許多戰士都沒有鞋穿;所以發動全縣婦女展開了編草鞋競賽,在伍若蘭的草鞋中,還有一雙特地為朱德編的新草鞋,並且又給朱德細心做了雙布襪子。

直到四下無人,才趕緊掏出來遞給朱德,含笑說道:「這是我特地做的,請師長收下吧!」

雖然伍若蘭表面鎮定自若,但內心卻如小鹿亂撞、砰聲四起!

就這樣互生情愫的兩個人,正式走到了一起!

為表真意,朱德向伍若蘭詳細敘述了他早前的婚姻狀況;但伍若蘭堅決說:

「我不在意你的過去,只要你現在誠心誠意的愛我就行了,我真心愛你,這是永遠不變的。」

共同的理想,純粹的愛情,將不同經歷的兩個人緊緊困在了一起。

1928年3月的中旬,兩人在梁家祠堂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進入洞房前,伍若蘭懊惱地對朱德說:「我長得不漂亮,臉上有麻子配不上你。」

朱德聽後幽默打趣:這有什麼?你是麻子,我是鬍子,咱倆馬馬虎虎過一輩子。

就是這句話,逗得窗外偷聽的警衛員戰士哈哈大笑;後來傳到了軍隊參謀王展成那裡,他還專門寫了一首打油詩:

麻子鬍子成一對,馬馬虎虎一頭睡;唯有英雄配英雄,各當各的總指揮!

而這首詩也很快在軍民中傳開了!

紅四軍占領井岡山後,整頓鬥爭如火如荼。為了適應惡劣的戰爭環境,伍若蘭練就了雙手打槍的本領;她說:「要是戰鬥中右手被打傷了,左手照樣能殺敵!」

所以,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伍若蘭經常手挎雙槍,英姿颯爽,頗有儒將風範;新七溪嶺戰鬥中有她的成績,黃洋界保衛戰中有她洪亮的殺聲。

井岡山的崇山峻岭,留下了吳若蘭堅定的腳印;而她出眾的槍法也成為紅軍隊伍中有名的雙槍女將。

井岡山的時光,可謂是伍若蘭和朱德這對新婚夫妻最為幸福的生活;可此時華夏土地滿目瘡痍,山河不穩,平靜安穩的幸福生活,又豈能有保障?


【英勇就義:若要我低頭,除非贛江水倒流!】

1929年年初,華夏大地尚處於冰封雪裹之際。

朱德、毛澤東與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舉行聯席會議,決定留紅五軍守衛井岡山,由紅四軍轉移贛南閩西作戰,新妻伍若蘭自然跟從。

為了衝破反動派的層層阻擾,部隊一路都是沿著崎嶇的山道前行,對體力消耗極大。

直到2月中旬,眾人才到達尋烏項縣地區,做短暫的休息和調整。

因為連日繼夜的行軍作戰,部隊早就過度疲勞,也由此有了防控漏洞;在天蒙蒙亮的時候,敵人劉士毅率領的15旅突然向我方軍部發起了襲擊。

聽聞槍聲的朱德趕緊穿衣,快速從床頭摘下手槍,欲轉身衝出門迎戰;卻被手執雙槍飛步跨進屋來的妻子伍若蘭阻止,她急促地對朱德說:「老朱!軍部已被敵人包圍了,部隊正在突圍,你快走吧!」

殘酷的沙場鬥爭經驗,讓朱德自然明白這次分別意味著什麼!

他直直盯著妻子,以急切口吻說道:「若蘭!我們一塊突圍!」

伍若蘭搖搖頭,堅定果斷地說:「不行!我和警衛手槍排的戰士留在這裡掩護。快!突圍要緊!」

此時,村外的槍聲更稠密了,還隱隱聽到敵人的嘶叫聲。

此時的伍若蘭心急火燎,伸手猛推朱德一把,以命令的口吻說道:「快!快走!再遲,就來不及了!」朱德這才含淚抽身奔出房門。

直到目送丈夫安全跑出村外後,伍若蘭才帶著一名警衛戰士,開始對村裡敵人進行阻擊;因為勢單力薄,兩人只能邊打邊退,當撤退到村外的木橋時,卻發現路口早就被敵人火力嚴密封鎖了,最後走投無路的伍若蘭陷入敵軍重圍之中,負傷被俘。

當敵方的劉士毅聞悉抓住的是朱德夫人時,高興得手舞足蹈,立即用囚車將伍若蘭送往贛州城。當天夜裡,就迫不及待開始了對伍若蘭的審訊,以圖趕緊得到紅軍的機密。

在恐怖陰森的牢房中,劉士毅邊漫不經心地擺弄著刑具邊問:「朱德、毛澤東在哪裡?」

伍若蘭卻答:「在紅軍里,在人民心裡!」

見伍若蘭並不鬆口,劉士毅只好耐著性子又問:「你為什麼當土匪?」

沒想到,卻被伍若蘭怒斥:「真正的土匪是你們!我是共產黨,是革命者,要消滅你們這伙反動派!」

詢問不成,老謀深算的劉士毅再生離間計。

此時的伍若蘭已有身孕,小腹已經微微隆起;劉士毅確定伍若蘭懷孕後,便勸道:你年紀輕輕,肚子裡又懷著孩子,只要你聲明和朱德脫離關係,我就保你母子平安。

可沒想到,不卑不亢的伍若蘭如此答道:

「要我同朱德脫離,除非贛江水倒流!」

錚錚話語,氣壯山河,驚得敵人目瞪口呆。

伍若蘭的堅貞不屈,也徹底激怒了敵人,開始用各種酷刑折磨她,用繩子吊,用槓子壓,灌辣椒水……殘忍細節,至今讓人難以敘述。

敵人此舉是為了讓伍若蘭認輸投降,但折磨數日後,依舊未能動搖伍若蘭的革命信念;懷著身孕的伍若蘭被折磨的不成人樣,也沒有開口透露紅軍的任何信息。

此時,敵審訊官已是山窮水盡,連忙電告蔣介石,得到的回電是四個字:從速處決。

那天是1929年2月8日,江南的春天還遲遲未到,而高潔的蘭花卻提前凋落了。

年僅23歲的伍若蘭被殘害於贛州,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

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榮,若要我低頭,除非日頭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

此時的她和朱德結婚還不到一年,肚子裡的孩子更不曾看眼這個世界……

更加讓人憤懣的是:敵人將她的頭顱砍下,押送湖南長沙城下示眾3天,甚至還拍照登報。

而剛剛脫險的紅四軍司令部中,朱德捧著敵人刊登的伍若蘭犧牲報導,悲慟萬分。

他強忍著內心的悲痛,默默地佇立窗邊,凝視著對面山坡上一簇簇迎風綻開的蘭花。

就仿佛那個颯爽英姿的可愛嬌妻重新出現在生命中,那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啊,更是他出生入死的革命戰友……

想到此生不再與妻復見,悲痛欲絕的朱德再也忍不住,當著毛澤東的面號啕大哭。


【放在最後的話】

伍若蘭犧牲了,她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春寒料峭的時節,但英勇的精神卻宛如一朵聖潔的蘭花,永遠綻放在了井岡山上。

隨著全國解放,井岡山革命烈士的雕塑園裡也樹立起了伍若蘭英姿颯爽的銅像,供人民瞻仰;而井岡山的人們,為了懷念這位偉大的巾幗英雄,也在空地處種滿了蘭花。

1962年,朱德再一次來到了井岡山,距離那年的生死相別,已經過去了30多年。

當朱德的目光移到那片蘭花地時,年近80的他早已紅了眼眶。

漫道林深知君不知,尋芳萬里幾回看?

自與若蘭相別,蘭花便成為他睹物思人的象徵,在漫長的晚年生活中,不管他走到哪裡,都要栽上一盆蘭花,看著那些蘭花,就好像看到了他的若蘭。

蘭花是他一生的痛,更是他一生的牽絆!

看完朱德將軍和伍若蘭的愛情故事後,不禁讓人心生感慨:

在浮躁的生活環境中,大多數人的愛情也是以參量物質和出身為基礎,並非精神的共鳴;反觀那代革命先人的愛情,在戰火硝煙的年代,他們因信仰而結合,也因信仰甘願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這種純粹而義無反顧的愛情,才最值得我們歌頌!

隨著時光的變遷,那段激盪的年代也褪去了它應有的色彩,但那些革命先烈們卻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多少無名英雄,為了祖國選擇奮死抵抗,多少華夏子女,為了信仰甘願受盡折磨……

斯人已矣,精神永垂!也以此文致敬英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