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鄭衡的焦慮和不安,皓影能進第一梯隊嗎?如果不能怎麼辦

車市博覽 發佈 2021-08-05T17:13:58.258026+00:00

今年以來,廣汽本田的市場銷量扶搖直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特別是在國內車市整體遇冷,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依然能夠在1-10月完成銷售同比增長7.2%的成績,著實令人驚嘆。不過,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雖然今年1-10月國內汽車的總銷量相比下滑,但也交出了2065.

今年以來,廣汽本田的市場銷量扶搖直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特別是在國內車市整體遇冷,銷量下滑的大背景下,依然能夠在1-10月完成銷售同比增長7.2%的成績,著實令人驚嘆。

不過,細心的網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雖然今年1-10月國內汽車的總銷量相比下滑,但也交出了2065.2萬輛的答卷。在二千多萬輛的龐大市場規模中,不少自主車企都已經拿到年銷百萬輛俱樂部的入場券,廣汽本田售出64萬輛,還同比增長了7.2%,只能說明去年的銷量實在太低;再說句車企不愛聽的話,諸如廣汽本田這樣的「大牌子」,忙活了快一年,這個業績其實也就只能算及格。


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再詳細解讀廣汽本田的銷售現狀就會發現其實這家車企的前景並不樂觀,甚至已經陷入了焦慮和不安之中。

從產品覆蓋的維度解讀,廣汽本田做的是比較完善,從A0級車飛度,到B級轎車雅閣,再到MPV奧德賽以及中大型SUV冠道,還有剛剛上市的皓影,旗下車型十餘款,該有的都有。


但是細觀之下就會看出,冠道一直不溫不火,從上市至今都被競品壓制,難以大紅大紫;奧德賽被GL8按在地上摩擦,從上市到現在月銷量徘徊在三千輛左右,比競品單月銷量的零頭還低。其中奧德賽混動版每月能走二千多輛;而2.4L版本,從今年7月的977輛一路滑落到10月的667輛(新浪汽車數據),實在不忍直視。


毫無疑問,在廣汽本田的產品線中,十代雅閣是開疆擴土的先鋒,從上市到今年6月,十代雅閣的銷量月月攀升。但根據新浪汽車公布的數據,自今年6月開始,雅閣的銷量就開始走下坡路,從巔峰期的一萬七千多輛一路下滑到一萬三千輛左右。


今年10月老對手帕薩特降價,然後就輕鬆擊敗雅閣,不僅拿到了B級車銷量桂冠,而且一舉完成單月二萬多輛的銷售成績。問題的關鍵點在於——雅閣在終端也有1-2萬元的降價。同時降價,雅閣先敗,你說誰更焦慮?


另外一個勁敵邁騰已經到更新的節點,新邁騰在廣州車展高調亮相,大家都知道了新邁騰即將入市的消息。在這種情況下,老邁騰的銷量卻只比雅閣少幾千輛。如果新邁騰上市,反超雅閣你認為有難度嗎?

除了邁騰和帕薩特,還有一位「高手」一直冷眼旁觀雅閣笑而不語,它就是凱美瑞。凱美瑞雖然10月的銷量低於雅閣,但1-10月的總銷量卻比雅閣多了幾千輛,只是雅閣自我吹捧比較狠,凱美瑞相對「低調」而已,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凱美瑞的終端售價至今一分錢未降!官宣多少錢就是多少錢,消費者來了磨破嘴皮子一分錢不讓,誰都不好使!像北京這種限號城市,經銷商為了爭奪資源,往往優惠力很大,但即便是如北京,凱美瑞依然一分錢不降!價格如此堅挺,市場表現如此強勁,凱美瑞一旦動手促銷,日系車中雅閣還有多少勝算?


十代雅閣從1.5T發動機滲漏油、機油增多,到「失速門」事件發酵召回不能有效解決,再到周邊強手環伺,雅閣的光環還能耀目多久?目前的所謂暢銷多大來自終端降價換量。

但是,促銷中的帕薩特、即將到來的新邁騰、日系凱美瑞和天籟再做個小讓利,四大強手聯合「剿滅」雅閣其實只在旦夕之間!更有意思的是中國消費者購車,只喜歡第一、第二和第三,至於第四名是誰,不知道!也不感興趣!假設,我是說假設雅閣的銷量跌出前三甲,那很可能就是兵敗如山倒,這樣的慘劇在國內汽車市場比比皆是。


△車主投訴十代雅閣發動機滲油

廣汽本田很明白自己所面臨的壓力,要想保持增速並穩住當前的局面,繼續豐富產品線是最好的方式,於是中國特供版皓影就造出來了。皓影是「中國區」專供,不是日本本田株式會社開發的全球車型,更不是本田工程師全球智慧的結晶。國內媒體在宣傳皓影的時候,都強調該車與CR-V的關係,然後再強調其動力系統比CR-V先進云云。而在皓影上市發布會現場,廣汽本田官方對這茬兒隻字未提。


其實CRV 混動動力總成是日本本田琦玉工廠生產的純進口,與銷售到德國、義大利的車型一樣,皓影混動的動力總成號稱是第三代,其實是武漢東本國產。日本原裝進口與國產製造,質量是否同質同優,顯然也需要一個時間的考驗。


在談皓影的技術問題之前,先談一個皓影上市時的一段奇怪講話。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鄭衡在發布會現場強調:「未來,皓影的銷量將占廣汽本田整體銷量的5%」(引用自《每日經濟新聞》的報導)。我們都知道,廣汽本田今年的預定銷售量是75萬輛,通過簡單計算不難得出,鄭衡給出的皓影每月預定銷售目標是3125輛。而此前廣汽本田劉朝明、劉振堅兩位高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公開表示「希望皓影首先在汽車市場裡面第一梯隊能夠站穩腳跟」。皓影要想進入SUV第一梯隊,月銷一萬輛以上才是起步價。鄭衡的公開講話是在現場打臉兩位手下嗎?到底什麼情況?筆者不敢妄加猜測,但就想問一句:你服不服?!


好了,現在再談一點CR-V與皓影的技術問題。由於CR-V是全球車型,所以東風本田在生產CR-V的時候,日本派來常駐工作人員盯住該車的關鍵流程,包括車型設計、發動機生產線、生產機台工藝等重要關口,全部由日方把持,中方根本沒有發言權。CR-V的一切全部是本田總部親自設計,圖紙、數據不經中方之手,中方更沒有發言權,東本和廣本只負責組裝製造,即便如此,CR-V首批車主還是爆出了機油乳化增多的問題,二十萬車主陷入焦慮,所以特供車型皓影的質量能否經受住考驗?顯然存疑?


另外,我們知道,本田在中國也在推行雙車戰略,所以廣本冠道與東本UR-V是真的同宗同源同平台同發動機,所以兩者同軸距;奧德賽與艾力紳同軸距,繽智與XR-V也同軸距,單單皓影比CR-V的軸距很詭異的多了1毫米,請大家注意軸距不是外觀。外觀長度通過改裝可以任意增大和縮小,而軸距對車輛的傳動性能、轉向、操控穩定和乘坐舒適性都有直接影響。熱愛改裝的朋友都知道,你可以把車內的一切都拆掉,唯一不能動的就是軸距。皓影為什麼比CR-V多了1毫米,這1毫米不會帶來任何乘坐舒適性的提升,但是否影響車輛的高速操控穩定就需要一個權威解釋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