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 |「我很忙。」「我也是。」

言之有范 發佈 2021-08-05T21:20:19.676523+00:00

今日看點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感受到時間的巨大壓迫,每個人都在時間的巨輪中掙扎前行。「時間匱乏」無處不在,催生出人們心底的焦慮,也造成了抑鬱症等疾病患病率的大幅度提高。然而社會的加速軸究竟是如何轉動的?我們的生活又為何如此忙碌?

今日看點

當今社會,人們普遍感受到時間的巨大壓迫,每個人都在時間的巨輪中掙扎前行。「時間匱乏」無處不在,催生出人們心底的焦慮,也造成了抑鬱症等疾病患病率的大幅度提高。然而社會的加速軸究竟是如何轉動的?我們的生活又為何如此忙碌?

作者簡介

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是德國著名的的社會批判理論家,現為德國耶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埃爾福特大學韋伯學院社會文化研究所所長,紐約新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德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後增長社會」研究項目主持人。羅薩師從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霍耐特,並專注於政治哲學、批判理論、社會學理論的研究,具有極深的造詣。2005 年他憑藉《加速:現代時間結構的改變》一書成為當代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之一。此外,他的代表作還包括《社會學、資本主義、批判》《共同體理論》《加速時代的世界關係》,以及《共鳴:論世界關係的社會學》等。

書籍概要

圖片源自網絡

《新異化的誕生》一書全名為《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作者哈特穆特‧羅薩基於現實問題,以「我們的生活為什麼不美好」為切入點,對當下社會過度加速造成的社會異化現象進行批判。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由「什麼是社會加速」開篇,提出社會加速的三種面向,在此基礎上探討當下的社會批判理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社會加速批判理論體系。羅薩在青年馬克思所提出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五種異化之上,提出了對「異化」的全新理解,並從空間、物界、行動、時間、自我五個維度論證異化的危害。本書篇幅不長,但內容豐富,邏輯清晰,善用日常案例,為人們探索美好生活提供了新的視角。以下將對文中主要觀點,即社會加速的三種面向以及五種異化的形式進行簡要論述與探討。

《新異化的誕生》目錄

社會加速

孔拉德曾在其著作中聲稱「現代性所牽涉的,就是時間的加速」。而在當下,人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社會事物的普遍加速,傳輸與運輸速度不斷提高,工具不斷升級換代,人們生活在極度忙碌的世界之中。時間通過隱性規範力悄悄地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羅薩提出要建立一個「嚴謹的社會加速概念」,並從三個維度來由淺入深地探討了社會加速的面向。

1

科技加速

羅薩將「科技加速」定義為關於運輸、傳播溝通與生產的目標導向過程的有意的速度提升。當下科技的迅速疊代改變了世界的連接方式,造成人類與客體世界(物)、主體世界(自身)、社會世界(他人)關係的全面改變。同樣,這也是維希留的「競速學」理論的核心。他指出,科技的加速導致「時空體制」的顛覆,「人們知覺里空間優先於時間的『自然地』(亦即人類學的)優先性,似乎已被反轉了」。在當下,由於通訊方式、交通方式的變革,空間似乎被運輸和傳播溝通的速度壓縮,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做原本在特定地點才能從事的工作(如慕課之於課堂),而所處的實際地點則不再重要。因此,人們的空間位置被大大解放,獲得了空前的空間自由。

2

社會變遷的加速

若說科技加速是社會當中的加速過程,那麼社會變遷的加速則是社會自身的改變,這其中就包括階級、社會關係與義務、社會時尚和生活風格等等。在早期現代,由於世襲制與「子承父業」等觀念的影響,社會中階級與家庭的改變往往是以數個世代為步調。然而,如今人的階級可以在世紀內完成幾次的跳躍。根據桑內特的調研,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工薪階層,一輩子大約會換11次工作。此外,離婚率與再婚率的大幅提高,同時導致了家庭結構的不穩定,造成家庭生命循環的縮減,進一步造成社會結構與制度的崩壞。

3

生活步調的加速

生活步調的加速主要指的是「在一定時間單位當中行動事件量或體驗事件量的增加」。或說,人們想要或覺得必須在更少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一方面,科學技術的加速為事務的大量增多提供了前提,事務量成長率超過了科技加速率,人們不得不用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處理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導致「時間匱乏」感受的不斷增加。另一方面,科學與社會的發展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人們逐漸將現世的幸福等同於生活的豐富,被慾望驅使著,不遺餘力地追逐更多的體驗。

新異化的誕生

羅薩之所以提到異化,是想運用其核心概念當中關於自我與世界的關係。這種異化指出了「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的一種深層的、結構性的扭曲,亦即一種主體處於、」坐落「於世界當中的方式遭到了扭曲」。它進一步從空間、物界、行動、時間、自我五個方面論述加速是如何造成異化的。

1

空間異化

如上所述,科技是社會加速的重要動因。在數字化的「全球化」時代中,這種加速也造成了社會親近性與物理鄰近性之間的脫節。我們所親近的人可能與我們天涯相隔,我們身邊的人可能與我們對面不識。我們身處的環境不斷變換,使我們沒有時間與空間建立「熟悉的親密關係」,而這種親密關係是形成自我認同感的重要環節。我們在空間上的流動性增加,與物理空間脫節,我們本應熟悉的環境,變為沒有故事、沒有回憶的「沉默的」空間。社會加速推動了人類物理環境與物質環境的異化。

2

物界異化

秉承空間異化的邏輯,當異化的主體轉到物界時,這其中至少包含了兩種類型:人生產出的物和人所消費的物。空間會成為個人認同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對物的親密關係也會將物內化到個人生活之中,使之成為個人特質、日常體驗、身份認同、生命史的一部分。但是,由於技術的疊代,物品生產的速度大大提升,而其維持和修理的速度則相對緩慢。人們不會再將物品使用至物理報廢,而更傾向於在壞掉前將其丟掉或替換。物品的「道德消費」已經遠遠勝過物品的「物理消費」。由於頻繁的替換,我們身邊的物也無法內化到我們的自我意識之中。托馬斯·阿奎那曾言:「我們所愛之物昭示著我們究竟是誰。」而用社會學家泰勒的話說,自我是「多孔的」。丟掉了這些物,也就等於改變了自己的特質。當這種方式成為我們與物界聯結的主要方式時,新的異化形式就誕生了。

2

行動異化

正如空間異化與物界異化中所提及的,我們沒有時間好好了解所使用的東西、所做的事,從而難以在身邊環境與物件上形成自我認同感。因此,我們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會更容易感受到事物不受自己掌握的感覺,這就是行動異化。在信息過載的當下,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斷地湧現無盡的選項,其中包含著大量的干擾項。這種干擾讓人們無法專心做真正想做的事,或乾脆直接打消了做真正想做的事的念頭。羅薩提出,異化是「人們自願去做他們不『真的』想做的事」。由於社會的競爭與加速,所有人都被外界施加的壓力所支配著,被「要事清單」扼住喉嚨,轉而通過從事在短期內就能獲得滿足慾望的消費活動進行自我疏解,反而失去了對事物的本真感受,忘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與方向。

4

時間異化

長期以來,社會上存在著一種「主觀時間矛盾」,即人們主觀體驗到的時間與事後記得起來的時間存在普遍的反比關係。然而,由於晚期現代數字媒介的介入,一種與傳統的「體驗短/記憶久」或「體驗久/記憶短」的時間模式背道而馳的新模式——「體驗短/記憶也短」。這種模式在人們看電視或上網時尤為明顯。雖然,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在二者之上,但媒介的「去感官化」與去背景化,使我們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利用有限的感官知覺去進行體驗,它們跟「我們是什麼或我們是誰一點關係都沒有」,也無法對我們的內在狀態或體驗產生有效的「共鳴」,因此產生的體驗是相當有限的。當這種體驗模式成為普遍趨勢,我們的生活將成為無意義聯結的孤立片段。正如本雅明所預言的,我們的體驗時刻越來越豐富,但生命經驗卻越來越貧乏。我們所體驗的不再是「我們自己的」,社會走向個人的自我異化。

5

自我異化

社會的加速使我們無法將「行動時刻和體驗時刻」完全內化為個人完整的生活,我們與世界的鴻溝一步步擴大。這種異化的形式導致我們無法與萬物產生深層的聯繫,但我們卻能在很多的時間內進行大量的社會接觸,導致生活的 「過度飽和」。在這種「過度飽和」中,與他人建立共鳴的關係成為一種高時間成本,而在快速流變的社會中又極其容易遭到破壞的存在。當人們與時空、行動、體驗、互動夥伴的關係都產生了異化之時,就難以避免「深度的自我異化」。人們在紛繁變化的世界之中,無法形成自我身份認同與人生故事,最終將造成「自我的耗盡」。

結語

新的時代語境之下,5G、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高新科技進一步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圖景。然而,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背後,我們更要關注於人與社會的存在。《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將目光聚焦在人的生存問題之上,重新反思時間模式,進而通過對社會加速的批判提出新異化的概念,並引入一種新的社會發展範式——「後增長社會」。本書無疑是當代社會學著作中的一朵奇葩,它通過生動活潑的語言與案例,完成了當代社會理論的一次重要理論思想轉折,對當下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厚的理論價值。

END

美 編 | 趙 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