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建成的七個三線廠

宜豐會長大叔 發佈 2021-08-09T23:02:58.252382+00:00

在沁源完整建成並投產的三線廠有7家,分別是沁河機械廠、長虹機械廠、國營衛華儀器廠、晉東器材廠、東昇器材廠、人民器材廠和開源線材廠。 趙如心錄取通知書沁河機械廠是由最早從天津搬來的天源機械廠、津源機械廠合併而成。1970年,沁河機械廠正式試產。

在沁源完整建成並投產的三線廠有7家,分別是沁河機械廠、長虹機械廠、國營衛華儀器廠、晉東器材廠、東昇器材廠、人民器材廠和開源線材廠。

趙如心錄取通知書

沁河機械廠是由最早從天津搬來的天源機械廠、津源機械廠合併而成。1970年,沁河機械廠正式試產。主要生產具有頻率高、距離遠的代號為101的超高頻信號發生器和代號為201的數字頻率器,用於空軍部隊地面指揮系統。

長虹機械廠是由天津衛東、永昇、新民三廠分離援建而成的廠,國家投資1080萬元,有職工600多人。1970年長虹廠建成投產,主要生產軍用對講機和軍用步話機。後來,長虹廠由沁源搬遷到榆次市,1985年與山西榆次紅旗機械廠合併,正式更名為山西電子儀器總廠。

國營衛華儀器廠,由北京大華儀器廠於1966年分拆包建。國家用了五年時間,累計投資1.2億元,直到1970年才建成投產,衛華廠擁有職工800多名,主要生產雷達儀器儀表。1987年,因為國家對三線企業的政策調整,衛華廠撤離沁源,搬遷到太原市。

晉東器材廠由天津衛東器材廠包建,國家投資960萬元。1971年10月,該廠生產的炭膜電阻、金屬膜電阻正式試產成功。1985年,晉東廠、東昇廠、人民廠合併重組為山西音響材料廠。1987年11月,搬遷到榆次市。

東昇器材廠由天津永昇器材廠包建。毗鄰晉東廠,國家投資1100萬元。1972年,該廠生產的電子二極體、三極體正式試產成功。其擁有工人310人。東昇廠主要生產飛機、雷達上的各種電晶體、電子管。1985年,三廠合併後,搬遷到榆次市

原東升廠廠房

人民器材廠由天津新民器材廠包建, 1970年動工修建,總投資600萬元。擁有職工300餘人。1972年,電容器試產成功。1985年,三廠合併後,搬遷到榆次市。

開源線材廠天津衛東漆包線廠和天津工農兵電線廠包建,國家投資270萬元。其主要生產線材產品。1986年,國務院下達三線企業調整、改造、搬遷的指示。開源廠隨之搬遷到榆次,與榆次線材廠合併重組為榆次線材廠。

開源廠職工在廠牌前留念

三線建設,發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正因為這種特殊性,才使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年輕人匯聚在一起。為了三線建設,他們聽從祖國的召喚,遠離家鄉、遠離親人,來到陌生的大山里工作、生活。從陌生到熟悉,大家互幫互助建立起了親如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誼。

隨著國家三線政策的調整,這些曾經為三線建設灑過熱血、奉獻了青春年輕人,為了生存又不得不揮淚辭別,各奔東西。

多年以後,這些曾經年輕的三線人,如今許多已白髮蒼蒼,有的已經離開人世。然而,在活著的三線人心裡始終有一個難以割捨的情懷,就是忘不了大家在一起為三線建設拋頭顱、灑熱血的那段歷史,忘不了彼此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真摯情誼。

三線廠對沁源當地的影響

在沁源建成的7個三線廠,曾經有近8000餘名幹部職工和家屬生活在這裡,這些三線人的到來,加快了沁源交通、運輸、電力及工業的建設速度,推進了經濟及商業的發展,在沁源的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在交通運輸方面:沁源縣先後開通了太原-平遙-郭道;太原-沁縣-郭道;衛華廠-長治的班車。1969年1月,結合三線廠運輸需求,橫跨沁河的郭道大橋建成通車。

在電力建設方面:由於三線廠通電需求,架設了從李元晉工電廠到三線廠的線路,沿途120餘里村莊都搭上了便車,尤其是像崔莊、王家灣一些深藏在山溝里的小村莊,至少提前10年用上了電。

在醫療、教育方面:每個三線廠都有自己的醫務室和子弟學校,解決了當地群眾看病就醫難和孩子入學難的問題。尤其是三線廠子弟學校,老師都由分配到廠的大學生擔任,水平高、能力強,極大地提升了駐地孩子的文化教育水平,為當地培養了不少人才。

在文化生活方面:三線廠都建有文藝宣傳隊、籃球隊、羽毛球隊、桌球隊、電影隊,並經常到各村輪流演出,極大地豐富了駐地群眾的生活。

22年的歷程,三線廠與當地政府和群眾,互幫互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為沁源的發展帶來了繁榮和興旺,成為沁源發展一段不可或缺的歷史。

三線廠在沁源,正如輕輕流過廠區沁河水裡的一朵浪花,帶走的是時間,留下的是記憶!

三線人把青春奉獻給了沁源大地,沁源人民不會忘他們,歷史也不會忘記他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