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用一字取3個好名,自己都無法超越,三人都是經典角色

阿森侃文 發佈 2021-08-10T03:22:06.583270+00:00

《禮儀》:「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名、小名、筆名、譯名、曾用名,名字不僅是個人的代號,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不同的寓意,大多是父母對孩子美好的期望。

《禮儀》:「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名、小名、筆名、譯名、曾用名,名字不僅是個人的代號,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有不同的寓意,大多是父母對孩子美好的期望。父母為孩子取名的歷史十分悠久,古時候的父母為孩子取名通常是在孩子出生以後,而後來的父母大多是孩子尚未成人形甚至是壓根沒懷上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素未謀面的孩子取名字,大名,乳名一個都不落下。

給孩子取名字是一件大事兒,一般除了孩子的「姓」以外,「名」里的每一個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細細斟酌而來的,古人起名字喜愛引經據典,從經典的古詩詞中挑選出字或詞來作為孩子的名字。古代封建社會講究長幼尊卑,往往根據輩分取名字,同一輩人屬於同一輩,名字中都會使用代表輩數的字,名字中除去姓和字輩外的字通常父母親或其他取名字之人選取。

給孩子取名會從寓意美好的字中選擇,一些詞意不夠吉祥的字一般都被拒之門外,難以成「名」,而寓意美好的字被人們所熱衷,因此難免出現「撞名」的現象,比如「梓」、「辛」、「涵」等字在日常生活中。

偏僻的字也不是沒有人用,只是要麼用的人極少,要麼取的名字難登大雅之堂,而被譽為「武俠小說三劍客」之一的金庸老先生不但熱愛選擇不常被人使用的字為自己的小說人物取名字,並且取出的名字不但不難聽,仔細研究這些名字,還會發現這些名字背後濃厚的歷史底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不」是一個帶有消極色彩的字,平常人起名字都儘量避免使用這個字,而金庸老先生卻不同,他不但用了這個字,取出了家喻戶曉的絕美名字,並且取出了三個同樣令人意想不到的名字。不管是在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中還是在根據金庸先生的小說改編排成的武俠劇中,有三個名字肯定讓你記憶猶新——「東方不敗」、「岳不群」以及「包不同」。

「東方不敗」是《笑傲江湖》中的一個經典角色,「東方」原本是一個複姓,寓意這太陽升起的東邊,「不敗」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即可。結合東方不敗這個角色在小說中的定位,寓意面對令狐沖、任我行等人,自己將永遠處於戰而不敗的優勢地位,這個名字十分符合東方不敗想要立於不敗之地的心,可謂是「名如其人」,這也是金庸老先生的不凡之處。

岳不群這一名字也是《笑傲江湖》的一個人物,相比東方不敗這一從字面寓意直接分析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岳不群這一個名字就需要結合了解這個名字的出處,不然單看「不群」二字很難讀出金庸對這個小說人物的嘲諷之意。

《論語》有云:「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可以看出金庸老先生對岳不群這個人品行的不認同,如同「小人」一般,而更諷刺的是根據「連姓為義」的管理。一個人名字的完整含義應該要與姓連在一起理解,而「岳」原本是用來形容山峰的高大、挺拔,演變為姓之後用來形容聲望與名氣。「不群」冠以「岳」姓,諷刺的意味可謂是溢於言表了。

這也與岳不群在小說中人前為君子,人後變小人,處事更是陰險毒辣,為了自己所想要的名與利,不惜以傷害身邊的至親作為代價,將的結髮妻子、骨肉相連的女兒以及一手栽培的徒兒之餘不顧,最後受到千萬人的唾棄。

金庸老先生的另一篇舉世佳作《天龍八部》中有個叫「包不同」的配角,與東方不敗、岳不群在小說中的重大篇幅不同,包不同在《天龍八部》這一部武俠小說中出場次數少的可憐。如果沒有看過原版小說的人在電視劇中甚至可能找不到包不同這個人的身影,可見包不同這一配角在全小說中的重要程度與前兩位「不」字輩的角色無法相提並論。

仔細分析包不同這個名字,「包」表示包容,容納,用作姓名有著大胸襟的寓意,「不同」表示差異、反差,整體來看「包不同」有海納百川、求同存異的寓意,而包不同也沒有做到「人如其名」,他的性格與包容二字可以說有南轅北轍的意味。

在小說中的包不同雖然是區區小將,無權無勢,但金庸老先生筆下包不同與其他人物一樣,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獨立的思想,不會因為自己小將的身份而唯命是從,一旦有人跟包不同的意見不同,他肯定會跟那個人比個高下,即使最後證明他理不服人,他也不會就此乖乖就範,包不同處處抬槓且樂此不疲。

無論是東方不敗、岳不群還是包不同,都是金庸老先生花了許多心思後塑造出來的鮮活人物,他們的名字是金庸老先生給他們的「代號」。金庸老先生寫了一輩子的武俠小說,筆桿子下所造的角色不計其數,取的名字也難以計數,我們無法一一還原金庸老先生在為這些英雄豪傑亦或是妖魔鬼怪起名字的背後淵源。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當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說中了解到這一個個獨特的名字時,加之與小說劇情相結合,會引發感嘆,感嘆中華文化的精深,感嘆金庸老先生內在的文化底蘊。金庸老先生用一「不」字取出了東方不敗、岳不群、包不同這三個好名字,縱觀金庸後來的武俠小說,再難看見用同一個字連續取出幾個經典角色,可以說連金庸老先生自己都再無法超越這一佳績。

金庸老先生在為筆下的人物取名字時善於結合小說人物性格、命運取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姓名,與金庸老先生善於引經據典,從古詩文中尋找靈感,而現今家長在為自己孩子取名字時容易隨大流,取出的名字毫無新意,造成現在滿大街的同名同姓的人,給人一種滿大街都是張三、李四的錯覺。

參考資料:

《禮儀》

《論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