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如果看繪本的時候不引導,那可能真的無法提高閱讀能力

毛媽carol講繪本故事 發佈 2021-08-11T23:39:44.758968+00:00

01閱讀理解的定義?當孩子開始自主閱讀,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會變成:他們真的看懂了嗎?這個問題看似很普通,但實際背後包含著許多的分支: 1 個人定義的不同每個人對理解的看法都不同。

01

閱讀理解的定義?

當孩子開始自主閱讀,父母們最關心的問題會變成:他們真的看懂了嗎?

這個問題看似很普通,但實際背後包含著許多的分支:

1 個人定義的不同

每個人對理解的看法都不同。

有些人覺得看懂了故事就可以了,有些人會認為把每個單詞都認識了才行,還有的會覺得讀出背後的含義才是真正的理解,還有的人覺得需要解讀出我的理解才算是真正意義的理解……

沒有固定的標準,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孩子的閱讀理解對父母來說自然變成一件難以考核的事情。

2 書的主題

書本身也是有區分的,有些書常讀常新,有些主題單一,還有些書雖然是獲獎作品但是時代背景意義深厚,並不是那麼的好懂。

不同領域的書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日常閱讀沒問題的孩子也會在專業領域的書籍閱讀中撞板。

所以,我們也不能僅憑几本書就給孩子閱讀理解的能力下判斷。

3 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個多項技能綜合運用的過程,最基礎的詞彙量過關,然後有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繼而把信息整合在一起找到共同點和意義,才能完成我們所說的閱讀理解。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閱讀理解會成為一個大難題,這裡準備了一些技巧幫助大家。


02

方法和技巧

與生活經歷的聯繫起來

無論是讀低幼類型的簡單繪本,還是意義複雜的繪本都可以採取這個方式。

把已知的東西和讀到的內容聯繫在一起。

書里提到了一個地方,如果是我們去過的地方就一起談談這些回憶,沒有去過的地方也能說起自己的朋友或者熟悉的人說起,或者談談自己知道的風土人情歷史等。

如果書中說到的內容是你們曾經做過的,有過的經歷,那麼我們也可以把這件事重新提起來,作為閱讀前的引入部分。孩子讀完後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We are going on a bear hunt,很多讀者都不知道要怎麼拓展。

其實可以聯繫我們去公園的經歷,問問孩子有沒有留意到公園裡那些動植物發出的聲音。聊聊在動物園裡看到的熊是什麼樣的。

勇敢和魯莽的區別在哪裡,一家人明明說著去bear hunt最後卻「落荒而逃」算不算是膽小鬼行為?

……

這樣在讀的過程中能增加了孩子產生共鳴的機會。

父母們也不需要過多的擔心自己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思考,畢竟相比於沒有講解的繪本,孩子還是會更喜歡有父母講解的版本。

場景重建

有些孩子文字能力比較強,有些孩子畫面對他們來說更容易理解。

這個方法在無字書、故事書、科普書中都適用,它的關鍵是:利用視覺化的優勢讓故事變得生動。

在我們和孩子閱讀的時候,描述一下出現在腦孩中的場景是怎麼樣的,談談自己的感受。運用上多種感官,比如這個估計發生在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風嗎,陽光怎麼樣,味道如何?當然這些都需要孩子從書中找線索,推斷出來。

如果孩子喜歡畫畫也可以讓他們為讀到的內容畫一幅畫,即便繪本本身就具有圖畫。

Oliver Jeffers的作品唯美之餘,也是能激發孩子「再創作」的慾望。

《小蠟筆大罷工》故事的最後,小主人公搜集了所有蠟筆的建議,創造出一副全新的畫像。

很多小朋友在聽完故事後都會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鼓勵他們拿起自己的蠟筆,在紙上呈現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既能幫助他們更真切地了解這個故事,也能了解孩子對這個故事的理解程度。

把重點部分提取出來

所有的書本都會有一個核心中心的部分,故事裡的人,科普里的事,專業讀物里的知識點。

誰是主要人物?到目前為止,故事中發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人物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當孩子們能指出重要的事情時,他們就更有可能理解所讀的內容。

(五大關鍵:setting設定、characters角色、problem問題、events事件、slovtion解決方法)

常見的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圖表來幫助梳理和理解,這些都是簡單的方法。

猜測情節發展

在情節複雜,字數變多的情況下,我們除了可以讓孩子把情節和日常生活經歷聯繫起來,我們還可以讓孩子推測一下將來會發生什麼事情,也是一個培養閱讀理解的好方法。

當我們讀到 "Kim's eyes were red and nose was runningny "(眼睛紅了,鼻子在流鼻涕)時,我們可以推斷出Kim感冒或過敏了。

如果一個角色穿著運動服,流著汗,讓孩子猜一下角色之前可能在做什麼。

再比如,Barnett的Square里,小方塊下定決心要幫圓仔也打造一個圓形的石頭。

在這裡我們可以和小朋友來做一個猜想,故事會往怎麼樣的方向走呢?

結合著書本背面的"But it's really hard to make something perfect..."你覺得小方塊能把圓打磨出來嗎?不能的話那故事又會怎麼結尾呢?

自己檢查

在孩子自主閱讀的時候,他們沒有了父母的幫助要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讀懂內容呢?很簡單就是停下來問一問自己「我剛剛讀了什麼?」

如果無法複述,那說明自己已經脫離故事了,需要重新回到上個「存檔」的記憶點,重新閱讀。

想一想是什麼讓自己讀不懂的,是自己走神了?還是有專業的術語拖緩了閱讀進度?

這樣才能確保自己跟著故事在走,而不是看完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

多經歷不同的事情

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孩子對世界了解得越多他們越能輕易從閱讀中獲取意義。

平時我們除了可以帶孩子多去一些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讓他們閱讀或者了解不同領域的事情,人文地理科學政治化學生物歷史經濟體育運動

多體驗多了解,孩子的背景知識和詞彙量便越廣闊,看起書來也更容易領悟到書本的樂趣所在。


03

最 後

閱讀理解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親子閱讀時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關鍵的問題可以在每次閱讀時都提出來。

如果上面的方法難以實施,那麼對閱讀理解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多討論,多提問」

討論和提問是閱讀理解中最直接反應的部分,在這過程中我們會知道孩子了解了多少書中的內容。

多問孩子「你覺得後面會生什麼事情?」或者「你覺得這個角色怎麼樣?這樣做好嗎?」「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做?」

這些問題會帶領孩子一步步地解讀繪本,找到繪本的核心和意義。

如果是喜歡自言自語的孩子,不妨當做閒聊一樣,鼓勵她們來告訴你,她們剛剛讀了什麼內容,她對此產生了什麼想法。

慢慢的孩子在下一次閱讀時會對這些內容多加關注,等他們自主閱讀的時候也能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