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媽媽訓斥兒子後崩潰大哭,戳痛無數女人心

王榮輝快樂育兒 發佈 2021-08-12T02:36:32.852470+00:00

大家好,我是快樂育兒的王榮輝Grace。前兩天,在抖音看見這樣一段視頻,挺心酸的。視頻中的媽媽一邊開著車,一邊訓斥調皮的兒子,說著說著開始崩潰大哭:「媽媽也是生了你之後才開始當媽媽的,媽媽也有傷心的時候啊。媽媽也不想對你發脾氣呀,可是好好說你又不聽。

大家好,我是快樂育兒的王榮輝Grace。


前兩天,在抖音看見這樣一段視頻,挺心酸的。


視頻中的媽媽一邊開著車,一邊訓斥調皮的兒子,說著說著開始崩潰大哭:


「媽媽也是生了你之後才開始當媽媽的,媽媽也有傷心的時候啊。


媽媽也不想對你發脾氣呀,可是好好說你又不聽。」



事後, 這位媽媽在接受採訪時說那天自己沖兒子發了脾氣之後,又自責又委屈,一時百感交集就哭了出來。


「突然有種挫敗感,感覺自己不是一名合格的母親,教不好孩子。」


這一幕也戳痛了無數媽媽的心,仿佛看到了生活中的自己。


曾經多少次,沖孩子發完脾氣,看著他們哭得皺成一團的臉,自己都覺得不配當孩子的媽媽,後悔自責,這種感覺,也許只有當媽媽的才懂。



情緒失控的媽媽背後,都有一個隱形爸爸


美國曾經發生過一起令人唏噓不已的人倫慘案。


一位華裔母親,把5歲的女兒活生生打死了。在接受審訊時, 她不停地重複:


「我需要照顧餐廳的方方面面,我只有兩隻手,沒有四隻手,沒法顧及那麼多。我也不想做出這種事,但有時候就會沒辦法控制自己。」



每天焦頭爛額地打理餐廳,想要丈夫搭把手,卻完全被無視了。所以那天在女兒不乖時,她徹底崩潰了。


她把全部的憤怒與委屈化作揮向女兒的拳頭。


這樣的媽媽,的確要被譴責,接受法律的制裁但那個缺位的父親,更應該被指責。


沒有哪個媽媽願意天天衝著孩子發脾氣,她們都想做個溫柔而堅定的母親。但是日復一日的養育艱辛,不斷被擠壓消失的自我,再加上丈夫對自己付出的視若無睹,這些足夠把一個女人變得面目猙獰。


《人物》做過一項關於「你是否後悔成為媽媽」的故事徵集,其中有42%的女性坦言如果再選一次,也許她們不會成為母親。


在這些後悔的故事中,80%都提到了爸爸在育兒上路上的缺席。


孩子與家務,從來不是壓垮女人的稻草。一個缺位的丈夫,不被理解與尊重的付出,才是讓媽媽崩潰的源頭。不是後悔成為母親,而是喪偶式育兒的無助才徹底讓人寒心。


在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中, 劉濤扮演的尋找因為抑鬱症折磨,試圖自殺。


而丈夫卻完全不理解她到底為什麼會情緒崩潰,在他看來,自己打拚事業,養家餬口,盡到了一個丈夫的責任。


但是尋找卻說:「除了帶兒子,沒有人跟我說話。沒人在乎我開不開心,過得好不好。」



有多少女人一成為媽媽,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隊伍。育兒師,廚師,家教,司機…… 在養育的路上磕磕絆絆,硬著頭皮前行,只為了這份做媽媽的責任。


而那個隱形爸爸,不僅對她的付出和痛苦視而不見,還說風涼話。這樣的媽媽不崩潰才怪!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性格


很多人問過我一個這樣的問題:「Grace,人家都叫科學育兒,你為何要叫快樂育兒?」


我說,因為我一直堅信,一個不快樂的媽媽,養不出快樂的孩子。


而且我也堅持認為,快樂育兒不能凌駕於孩子和媽媽的情緒之上。


因為媽媽與孩子的天然聯結,決定了孩子其實從肚子裡就已經能夠感知媽媽的情緒, 也可以說,孩子就是通過媽媽來感知世界的。


心理學教授愛德華.特羅尼克做過一個「靜止臉實驗」 , 研究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


在實驗中,當媽媽對1歲的寶寶笑著說話時,寶寶也非常地開心。



當媽媽開始板著臉不說話時,寶寶試圖用自己的笑容讓媽媽開心。在發現仍然沒有奏效時,孩子開始嚎啕大哭。



這個實驗表明了,如果媽媽是快樂的,孩子也能被感染,他的世界就是溫暖快樂的。當媽媽情緒不好時,孩子也會敏感地感受這種負面情緒,並且被傳染。


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其實就是他與母親的相處方式。


一個陰鬱暴躁的母親,她的孩子就會對世界缺乏安全感,容易自卑怯懦。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因為媽媽與爸爸長期兩地分居,生活的壓力,育兒的艱辛全部壓在媽媽身上。所以,一有不順心的事,他就成了媽媽的情緒垃圾桶。


也許媽媽是發泄痛快了,但是幼小的他卻從來沒有忘記那些童年的傷痛。


長大了,他形容自己:


「表面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內心卻有一頭怒吼的野獸。常常在兩個極端之間徘徊,時而高興地好像身處天堂,時而感覺身處地獄一般煎熬。


有時候對誰都無比熱情,有時候冷漠得看誰都不順眼,恨不得他們都消失掉。

我自卑,敏感,多疑。」


《當怒火傷害你的孩子》一書中說: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而且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


媽媽的壞情緒,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蠶食著他們內心快樂健康的一部分,最終只剩下敏感,自卑,習慣討好這些最陰暗的一部分。


一個情緒柔和的媽媽,才會教會孩子如何與這個世界對話。


.

憤怒無助時,嘗試這樣給負面情緒找到出口


雖說社會都在呼籲爸爸多多投入育兒責任中,但事實是非常困難,「喪偶式育兒」的改變是一場很長的戰役。因此,媽媽能做到的,就是自救,嘗試給負面情緒找到出口。


1)接受我不是完美媽媽,做到60分又如何


了解我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完美媽媽,我也不追求做個完美媽媽,對於帶孩子,我只做必須媽媽做的事情(情感交流,撫觸訓練,教育引導),其他保姆可以做的事,我都不會自己做。


一方面因為我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的精力如何分配更開心,我熱愛我的事業,我想也需要我投入很多精力,一方面還因為,從事嬰幼兒發展教育11年,我知道雖然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但我卻可以通過高質量的快樂科學陪伴,彌補。


周末趁著天氣好,帶多多參加紐諾保育園的跳蚤市場,從小體會賺錢的快樂

而且我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求多了,很多事情可能都只占1%,我們做好其他方面就可以了,為何一定要糾結在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上呢?


創業11年,我可能比普通媽媽都要忙很多,但是這一點也沒有耽擱我和兩個女兒的情感連接。


我的兩個女兒都非常粘我,就是因為我和他們少有的在一起的時間的全身心關注和高質量陪伴。


而且我特別認可心理學家曾奇峰說過的一句話:


「媽媽做到60分就可以了,滿足孩子60分的需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媽媽需要給孩子提供基本生存條件,一個可以被人為控制的成長環境,就足夠了。剩下的40分,留給自己。


之前因為一封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走紅網絡的女老師顧少強,在做了媽媽之後, 她認為一個母親應該「要先愛自己再愛孩子。」



她一直保持著定期旅行的習慣。有時候,把女兒丟給老公,自己就踏上旅途。


在她看來,家裡最辛苦的人是自己,必須要給自己放假。她一定不是我們口中的完美媽媽,卻是一個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給了孩子足夠愛的60分媽媽。


很多媽媽會有這樣的認知,「孩子好了,我自然就好了,可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卻是,「媽媽好了,我才會好。」


2)與孩子/伴侶交換情緒


馬伊琍曾經坦言自己離婚那段時間,狀態非常糟糕,甚至爬不起床。



被折磨得臨界崩潰時,她選擇了和女兒坦誠自己的痛苦。


沒想到,女兒說,「媽媽,我早就看出來了,你一點都不好。」


孩子其實什麼都知道,當與他們交換了自己情緒之後,馬伊琍突然覺得離婚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為母則剛」這句話常常綁架了媽媽,似乎在孩子面前,我就不能是個脆弱的人,於是壓抑和掩飾自己的情緒,結果只能起到反效果。甚至會讓孩子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問題才讓媽媽生氣。


而向孩子袒露壞情緒,恰恰是與他們進行情感聯結最好的方式。


在育兒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到100分。


成為媽媽之後,也不意味著我們就成為了無所不能的鋼鐵人,壓力與焦慮是必然存在的。更多時候,我們需要自我關懷,讓負面情緒得到抒發,而不是把孩子做為情緒的垃圾桶。


說實話,當看到孩子不聽話,老公又幫不上忙,那種情況真是分分鐘就要爆炸。


作為一個非常忙碌的職場女性和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有被直男老公氣得崩潰的時候,但每當這個時候,我會和老公做好約定,不當孩子的面發火,真的忍不住要當著孩子的面的時候,我也會和孩子說明「媽媽現在有事情要和爸爸討論,聲音可能會大一點,希望你能見諒。」


我希望通過這個,一是希望告訴孩子,這些爭吵和她無關,二是,以身示範,教會孩子處理情緒,而不是一味的壓抑。


曾經啥都不懂的大馬,現在也是帶娃高手了


因為養育這條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沒有哪一個媽媽的育兒之路全是歡笑,有笑有淚有困難,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這才是一個媽媽的必經之路。


所以每個媽媽都要記得,媽媽你要先愛自己,再愛孩子,當你照顧好自己時,才有力量去打這一場持久的育兒戰。


你快樂,孩子也快樂;你暴躁,孩子也暴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