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座椅行業深度報告:千億賽道消費升級,國產替代浪潮開啟

遠瞻智庫 發佈 2024-05-04T19:46:21.637369+00:00

空間:消費升級驅動座椅市場空間持續增長。座椅是重要的汽車內飾件,其不僅滿足駕乘人員的乘坐和汽車裝飾需求,更關係到駕乘人員的安全性。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東吳證券 黃細里 劉力宇)

1、空間:消費升級驅動座椅市場空間持續增長

汽車座椅是整車中的關鍵部件

座椅是重要的汽車內飾件,其不僅滿足駕乘人員的乘坐和汽車裝飾需求,更關係到駕乘人員的安全性。汽車座椅一方面為駕乘人員提供舒適的乘坐條件,儘量減少駕乘人員長時間乘坐時的疲勞感,提高乘坐舒適度;另一方面,汽車座椅還是重要的被動安全件,在車輛發生事故時,起到約束駕乘人員的作用,並與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一起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對駕乘人員的傷害。

汽車座椅按類型可分為乘用車座椅和商用車座椅。

商用車座椅主要包括重卡和工程機械座椅,其工作路況一般較差,存在低頻大幅度的振動,所以通常配備了氣動減震;乘用車形式的路況通常較好,因此乘用車座椅一般與車身是剛性連結,主要注重舒適性和安全性(本篇報告主要面向乘用車座椅行業,後文將主要以乘用車座椅為研究對象)。

乘用車座椅主要由金屬件和外飾材料組成

乘用車座椅的組成結構主要包括金屬部件和外部飾件材料。其中金屬部件主要包括骨架、滑軌、調角器等,外部飾件主要包括發泡和面套,除此之外的座椅核心組件還包括電機、頭枕和扶手等。

乘用車座椅核心件:骨架、調角器、滑軌等,對座椅安全性有重要影響。

乘用車座椅產品擁有較長的產業鏈

座椅產業鏈上游主要為大宗原材料,主要包括:鋼材(冷軋板、熱軋板)、化工原料(MDI、TDI和軟泡聚醚)、面料(真皮、PVC和PU等)。

座椅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座椅的各核心組件:核心件(骨架、調角器、滑軌)、發泡、面套、頭枕/扶手/腿托、座椅電機和舒適系統。

座椅產業鏈的下游為座椅整椅製造。

乘用車座椅產業鏈各環節主要企業梳理

整椅廠商通常具備中游核心組件的自制能力,採用垂直一體化的模式;同時也存在著獨立的第三方座椅中游零部件企業。

乘用車座椅產品的消費升級潛力巨大

乘用車座椅是消費者可感知的,消費屬性極強的零部件。座椅作為支撐駕乘人員的部件,將與駕乘人員保持長時間的直接接觸,其功能是消費者能夠直接且明確地感知的,因此座椅屬於消費屬性非常強的零部件,在汽車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座椅的功能和配置具備持續提升的潛力。

乘用車座椅的消費升級主要表現在功能和配置的豐富度不斷提升,此外還出現了非常多的個性化座椅功能。

座椅功能主要包括:電動多向調節、座椅記憶、通風、加熱、按摩、腰部支撐、腿部支撐等;個性化座椅則包括如蔚來汽車推出的女王座椅、問界M7的零重力座椅等。

消費升級帶動座椅功能和配置的豐富度持續提升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汽車消費升級的需求,乘用車座椅不斷增加舒適性相關的功能和配置。在早期乘用車座椅通常為手動調節,且一般不具備加熱、通風和按摩等舒適性系統,調角機構一般只有靠背的角度調節。隨著消費升級,乘用車座椅在舒適性方面的功能不斷增加,如電動多向調節、座椅記憶、加熱通風按摩、腰部支撐和腿部支撐(增加調角機構數量)等。

消費升級帶動座椅功能和配置的豐富度持續提升

10-15萬元價格帶車型開始提升座椅的功能和配置。

極具個性化功能的乘用車座椅開始作為賣點出現

作為整車重要賣點的個性化功能座椅開始出現。近年來,隨著需求端的消費升級和供給端競爭趨於激烈,主機廠在座椅上的投入持續增加,開始將具有個性化功能的座椅產品作為整車的賣點,進一步推動了乘用車座椅的功能升級。

乘用車座椅四大發展趨勢

技術進步和需求升級共同推動著乘用車座椅產品的不斷發展。一方面隨著基礎材料、製造工藝、各項軟硬體技術等的持續發展和進步,為乘用車座椅持續升級發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整車智能化技術持續發展,未來車輛將成為「移動的第三空間」,而座椅作為座艙中的關鍵部件,同樣將持續升級以適應未來整車智能化的發展。

乘用車座椅四大發展方向:安全性、舒適性、輕量化和智能化。

乘用車座椅未來發展趨勢——安全性

座椅安全功能逐漸從被動向主動方向發展。安全性一直是乘用車座椅的核心指標,當前的乘用車座椅產品主要還是作為整車的被動安全系統。但在未來的功能設定中,座椅將進一步增加主動安全的功能,尤其是在未來無人駕駛時代的交通環境中,座椅的安全功能如何去適應屆時的道路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結合主動安全感知,提前做出姿態調整:未來的座椅產品將新增駕乘人員安全主動感知的能力,通過攝像頭及傳感器等獲得乘員姿態等信息。

結合整車對路面信息的感知能力,在碰撞事故無法避免時,座椅系統提前做出姿態調整,使得乘員的身體在碰撞的瞬間能保持最合理最安全的姿態,以提高安全性。

乘用車座椅未來發展趨勢——舒適性

消費升級驅動座椅舒適性要求持續提升。當前座椅舒適性的提升主要是通過電動調節替代手動調節,增加座椅通風、加熱和按摩功能,增加調角機構數量,選用高級親膚的面套材料,增加人體工程學設計等手段。

未來乘用車座椅產品的調節自由度將更高。在傳統的舒適性配置提升的同時,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各種汽車使用場景,座椅布置和調整的靈活性將大大提升。

目前,在MPV車型上已經出現了位置調整幅度更大的長滑軌座椅;而在未來的乘用車中,座椅不但可以前後和左右調節,更將實現座椅的自由旋轉,可以讓座艙的座椅布置適合駕駛、家庭、會議和休息等不同場景。

乘用車座椅未來發展趨勢——智能化

通過增加傳感器和驅動機構,未來的乘用車座椅將具備感知和主動調節功能。

駕乘人員健康檢測:通過在座椅中加裝醫學傳感器,可以實時獲取駕乘人員的心率、呼吸頻率、體溫等健康數據,檢測人體健康狀態並形成記錄。此外,還可以為自動駕駛提供信息(例如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介入和退出)

智能調節功能:通過傳感器識別駕乘人員體型信息,將座椅姿態自動調整至最合適的狀態,並且可以記錄不同乘員的偏好,實現定製化。

乘用車座椅未來發展趨勢——輕量化

輕量化是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提出了近期以完善高強度鋼應用體系為重點,中期以形成輕質合金應用體系為方向,遠期形成多材料混合應用體系為目標。並且提出了到2035年,燃油乘用車整車輕量化係數降低25%,純電動乘用車整車輕量化係數降低35%的總體目標。

座椅結構輕量化:主要通過座椅骨架的尺寸優化(在保證座椅骨架強度和剛度的條件下,對骨架局部的尺寸和壁厚進行優化)和拓撲優化(適當設計孔、間隙和加強筋)的方式。

座椅材料輕量化:座椅材料輕量化是指在不降低座椅骨架強度和剛度的情況下,選取輕量化的材料製造座椅骨架以達到減重的目的。當前,高強度鋼是主流的方式,未來將更多地利用碳纖維等複合材料進一步實現骨架的輕量化。

國內乘用車座椅市場規模高達千億

我們對國內乘用車座椅的市場空間進行了測算,核心假設如下:

(1)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保持穩定的低速增長,假設2023年至2027年複合增長率為2%,至2027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增長至約2555萬輛;

(2)當前乘用車座椅平均單車價值量為4000元,隨著汽車消費升級的持續推進,座椅的舒適性功能滲透率持續提升,帶來乘用車座椅單車價值量後續將持續提升;

測算結果:國內乘用車座椅市場空間目前約為926億元,隨著乘用車銷量的低速增長疊加座椅單車價值量的提升,乘用車座椅市場空間也將以4%左右的增速增長,預計將在2027年達到1129億元。

2、格局:乘用車座椅國產替代的浪潮已經開啟

座椅供應商與主機廠合作關係緊密

全球範圍內來看,乘用車座椅供應商主要包括歐美系及日系企業,國內企業則包括延鋒等。乘用車座椅作為重要的內飾件,主機廠和座椅零部件企業的關係相對緊密,通常存在長期的信賴合作關係。

分系別來看,歐美系通常採用獨立經營的方式,主要企業包括安道拓、李爾、麥格納和佛吉亞;日系則通常與主機廠存在持股關係,如豐田紡織(豐田持股)、提愛思(本田持股)、泰極愛思(日產和三菱曾經持股);內資座椅企業主要包括延鋒(上汽集團體系)、諾博汽車(長城子公司)以及天成自控和繼峰股份等持續擴展乘用車座椅業務的民營企業。

乘用車座椅擁有很高的行業壁壘

乘用車座椅作為安全件,同時又是極具消費屬性的零部件,其擁有很高的行業壁壘,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客戶認證和評審壁壘;2、技術壁壘;3、資金壁壘;4、管理壁壘。

乘用車行業國際和國內市場格局

乘用車座椅市場的集中度較高,且當前處於外資壟斷的競爭格局。

全球市場:從全球範圍來看,安道拓、李爾、豐田紡織、佛吉亞和麥格納是全球乘用車座椅行業的頭部企業,市場份額分別為24%、24%、16%、13%和8%(2020年數據)。從集中度上來看,2020年全球乘用車座椅市場CR3為64%,CR5為85%,市場集中度非常高。

國內市場:國內市場方面,2020年延鋒安道拓以32%的市占率位居行業第一,李爾、安道拓、豐田紡織和TS TECH以14%、12%、7%和5%分列行業的第二位至第五位。集中度方面,2020年國內乘用車座椅市場CR3為58%,CR5為70%,同樣擁有較高的行業集中度。

安道拓——汽車座椅行業的領導者

安道拓是全球汽車座椅行業的領導者。安道拓前身是江森自控的汽車座椅業務單元,2016年正式完成從江森自控的拆分並在紐交所上市。安道拓座椅業務包括了座椅總成及相關零部件的所有產品,其在全球擁有7.5萬名員工,200多家生產工廠,業務遍及全球31個國家。

在全球汽車座椅行業競爭中,安道拓核心競爭力為深度垂直整合、全球布局和廣泛的產品供應。從座椅總成到各個單獨的零部件,安道拓的能力覆蓋座椅製造的各個方面,集成的內部技能使其能夠將產品從研究和設計一直擴展到工程/製造,每年配套超過2000萬輛汽車,為全球各個地區的知名車企配套座椅。

主要客戶:Stellantis、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福特、通用等。

安道拓——汽車座椅行業的領導者

安道拓營業收入整體保持穩定,2020年受疫情影響出現下滑。2016-2019財年公司營業收入穩定在170億美元上下的水平,2020財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營業收入出現下滑,跌至126.70億美元。2022財年,安道拓實現營業收入141.21億美元,同比小幅增長3.22%。

營收結構:2022財年安道拓美洲市場收入66億美元,占比46%,是安道拓收入占比最大的地區;亞洲市場收入29億美元,占比20%;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收入48億美元,占比34%。

近年來公司歸母淨利潤存在波動,2022財年公司淨利潤虧損1.20億美元。安道拓自2016年從江森自控剝離後,整體處於公司重組的階段。其中,2018財年安道拓由於減值及重組費用的拖累,公司當財年出現16.85億美元的虧損;2019財年至2020財年安道拓連續兩年出現小幅虧損;2021財年,由於權益性投資損益的貢獻,安道拓整個財年實現11.08億美元的淨利潤;2022年,公司再次出現1.20億美元的小幅虧損。

盈利能力:安道拓毛利率在2017-2018財年出現連續下滑,從2016年的9.56%下降至2018年的 5.22%,自2018財年至今安道拓毛利率整體保持穩定,並在2021財年有所提升。淨利率方面,受毛利率下降以及減值、重組費用及投資收益等的影響,公司近年來淨利率同樣有著較大的波動。

安道拓通過合資和獨資的方式布局國內市場。安道拓在與延鋒結束合資業務後,在整椅業務層面主要有獨資的重慶安道拓以及三家合資企業分別為北京安道拓(合資方為北汽集團)、廣州安道拓(合資方為廣汽集團)以及富維安道拓(合資方為一汽集團)。

李爾——全球領先的汽車座椅供應商

李爾是全球領先的汽車座椅供應商。李爾於1917年在美國底特律創立,其主要業務包括汽車座椅和電子系統兩大類。作為垂直整合的全球汽車座椅供應商,李爾的座椅業務包括完整座椅系統、座椅子系統和關鍵座椅部件的設計、開發、工程和製造。全球範圍內,李爾在38個國家/地區設有253個製造、工程和行政部門。

座椅業務主要配套客戶:通用汽車、戴姆勒、Stellantis、大眾集團和福特汽車。

李爾收入整體保持穩定,受疫情影響2020年營收出現下滑。

2016年至2021年,李爾營業收入基本穩定在19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上下的水平,其中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李爾當年的營業收入下降至170.46億元,同比下降13.95%;2021年,受下游全球汽車銷量回升的帶動,李爾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92.63億美元,同比增長13.01%。

業務結構:座椅是公司的主要業務,2021年座椅業務的收入144.11億美元,營收占比為75%;電子電氣業務收入48.52億美元,營收占比約為25%。

分地區營收(座椅業務):分地區看,北美是李爾座椅業務收入體量最大的地區。2021年,李爾座椅業務北美地區收入62.77億美元,占比43.56%;歐洲和非洲地區收入48.05億美元,占比 33.34%;亞洲地區收入27.60億美元,占比19.15%;南美地區收入5.69億美元,占比3.95%。

李爾2019-2020年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2019年,受全球汽車市場走低、匯率不利等因素的影響,疊加當年通用汽車大罷工影響,李爾在2019年的業績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當年實現淨利潤7.54億美元,同比下降34.43%。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李爾業績進一步出現下滑,全年實現淨利潤1.58億美元,同比大幅下降79.05%。2021年,全球車市從疫情影響中逐漸復甦,公司經營開始改善,2021年全年實現淨利潤3.74億美元,同比增長136.71%。

盈利能力變化:2016-2018年李爾毛利率整體保持穩定,在11%上下的水平;2019-2020年受車市走低、匯率變化、通用罷工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開始下降,其中2020年降至近年來最低的6.51%;2021年,受車市復甦的帶動,李爾毛利率同樣開始改善,全年毛利率提升至7.23%。李爾近年來淨利率的變化趨勢與毛利率整體趨同。

李爾在國內座椅市場有著最為廣泛的布局。李爾的座椅業務在國內市場同時以獨資和合資的形式經營,且屬於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業務涵蓋了上游的皮革,中游的骨架、核心件、面套、發泡以及下游的整椅組裝業務。

李爾國內合資夥伴眾多。李爾與北汽集團、一汽集團、廣汽集團、江鈴汽車、東風汽車、長安汽車、金杯汽車等眾多主機廠成立了座椅合資企業,廣泛配套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北汽自主、一汽大眾、一汽自主、江鈴汽車、東風本田、東風日產、長安汽車、長安福特、上通五菱和華晨寶馬等眾多車企。

佛吉亞——全球汽車座椅骨架龍頭

佛吉亞為全球汽車座椅骨架的龍頭企業。佛吉亞是位居全球前列汽車零部件企業,其業務主要包括四大領域:座椅、內飾、綠動智行(排氣部件)和Clarion Electronics(ADAS和座艙電子)。其中,在汽車座椅領域,公司產品涵蓋了整椅和座椅金屬骨架(包含核心件),佛吉亞的座椅骨架業務全球領先,整椅業務也位居行業前列。

主要客戶:2021年,佛吉亞前五大客戶分別為大眾集團、Stellantis、福特汽車、雷諾-日產聯盟以及通用汽車。

佛吉亞全球營業收入整體保持穩定。

2016年至2019年,佛吉亞營業收入從156.14億歐元增長至 177.68億歐元,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受新冠疫情以及全球車市下行的影響,佛吉亞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46.54億歐元,同比下降17.53%。2021年,雖然受到了汽車半導體供應緊張、主機廠生產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但佛吉亞當年營收仍然實現6.58%的增長,全年營收達到156.18億歐元。

業務結構:座椅業務是公司規模最大的業務,2021年營收達60.49億歐元,同比增長8.79%,營收占比為38.73%。2021年佛吉亞內飾件業務營收46.41億歐元,占比29.72%;綠動智行(排氣部件)營收40.91億歐元,占比26.19%;Clarion Electronics營收8.38億歐元,占比5.37%。

分地區營收:歐洲是佛吉亞最大的收入來源,2021年收入69.96億歐元,占比44.79%;2021年北美地區營收37.25億歐元,占比23.85%;亞洲地區營收41.67億歐元,占比26.68%;其他地區收入 7.31億歐元,占比4.68%。

佛吉亞2020-2021年淨利潤承壓。2016年-2019年佛吉亞淨利潤水平保持穩定,基本穩定在6億歐元左右的水平。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車市下行疊加大客戶銷量縮減,佛吉亞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全年實現淨利潤-3.79億歐元,同比下降164.24%。2021年,佛吉亞隨著車市回暖業績得到改善,全年小幅虧損0.79億歐元。

2020年佛吉亞盈利能力受到影響。毛利率方面,佛吉亞2017-2019年毛利率持續提升,從12.49% 提高至13.96%,2020年受疫情影響毛利率出現大幅下滑,降至10.07%,2021年隨著行業復甦,毛利率得到改善,提升至12.06%。淨利率方面,佛吉亞2017-2021年淨利率變化趨勢整體與毛利率相同。

佛吉亞在國內市場同時布局骨架和整椅業務。佛吉亞同時以獨資和合資的形式在國內開展汽車座椅業務,產品主要包括座椅骨架及座椅整椅。

佛吉亞國內合資情況:1、與長春旭陽合資骨架總成業務,供應一汽大眾和華晨寶馬;2、與全興工業合資整椅及零部件業務,供應東風日產;3、與長安汽車合資座椅業務;4、與日本日發合資座椅業務,供應東風日產;5、與上海東昌合資,為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供應座椅;6、與五菱合資供應座椅;7、與比亞迪合資,為比亞迪供應整椅及其零部件。

豐田紡織——豐田汽車的內外飾供應商

豐田紡織是豐田集團體系內的汽車內外飾件供應商。豐田紡織成立於1918年,目前經營覆蓋美洲、東南亞、歐洲、中國和日本等主要汽車市場。當前,公司主要包含三大業務板塊:汽車座椅(骨架、核心件、發泡、面套、總成)、內外飾件(門板、儀錶板、頂棚、地毯、前後保險槓等)以及單元零部件(濾清器、進氣系統和燃料電池相關產品等)。

主要客戶:豐田集團是豐田紡織最大的客戶,2021年豐田紡織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豐田集團。

豐田紡織營收整體穩定,2021財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出現小幅下滑。豐田紡織近年來的營收一直穩定在14000億日元上下的水平,2021財年由於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降至12721億日元。2022財年,豐田紡織全年實現營收14215億日元,同比增長11.74%。

營收結構:座椅業務是豐田紡織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2022財年收入10511億日元,占比74%;內外飾件業務2022財年收入2727億日元,占比19%;單元零部件業務2022財年收入975億日元,占比7%。

豐田紡織近三年業績持續改善。豐田紡織的淨利潤從2020財年的247.86億日元持續提升至2022財年的392.6億日元,複合增長率為26%。

公司盈利能力近年來也在持續改善。公司毛利率從2017財年開始出現持續下滑,到2020財年降至 9.77%,2021和2022財年公司毛利率持續改善,其中2022財年公司毛利率水平恢復到10.60%。公司淨利率的變化情況與毛利率趨勢整體保持一致。

豐田紡織在國內布局了骨架、面套和整椅等座椅業務,主要為豐田的合資車企配套。在整椅層面,豐田紡織主要通過與一汽和廣汽成立合資公司為豐田車型供應;而在中游的骨架、滑軌和調角器等核心件上,豐田紡織在國內兩家獨資公司為整椅合資企業配套;此外豐田還在國內布局了座椅面套業務。

延鋒國際座椅——國內汽車座椅龍頭

延鋒國際座椅前身為延鋒江森。延鋒江森成立於1997年,業務主要面向汽車座椅及相關零部件;2017年,延鋒江森正式更名為延鋒安道拓;2021年,延鋒汽車飾件系統有限公司收購延鋒安道拓全部股權,並將其改名為延鋒國際座椅系統有限公司,自此延鋒國際座椅成為了延鋒汽車飾件的全資子公司。

延鋒國際座椅擁有完整的整椅和零部件設計開發能力。延鋒國際座椅業務採用垂直一體化的布局,擁有從骨架、核心件、發泡、面套等零部件到整椅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延鋒國際座椅下游配套客戶廣泛。

延鋒國際座椅不僅在上汽集團體系內緊密配套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以及上汽紅岩等,還廣泛配套上汽集團以外的眾多主機廠,包括: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路虎、福特、豐田、本田等外資或合資車企,吉利、比亞迪、廣汽乘用車、長城、長安、奇瑞等自主品牌以及蔚來、小鵬、理想、高合、哪吒等新勢力車企。

國內產能布局完善,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延鋒國際座椅在儀征、鄭州、寧德、武漢、煙臺、寧波、瀋陽、廣州、柳州、南京等地擁有56個國內基地;並分別在塞爾維亞、泰國、印度、捷克、墨西哥和南非擁有8個海外製造基地。此外,延鋒國際座椅還在美國、德國、印度和日本擁有7個前沿辦公室。

國內主機廠與座椅廠配套情況梳理

下表對國內主要乘用車座椅企業與主機廠的配套關係進行了梳理。

為什麼我們看好乘用車座椅行業的國產替代

基於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我們強烈看好乘用車座椅行業的國產替代。

3、乘用車座椅相關標的梳理

乘用車座椅行業相關標的梳理

乘用車座椅產業鏈標的梳理:座椅整椅Tier 1,【繼峰股份】,【天成自控】;

座椅骨架,【上海沿浦】;

座椅舒適性系統,【瑞瑪精密】;

座椅面料,【明新旭騰】;

座椅電機,【勝華波】(IPO申報中)。

繼峰股份:格拉默整合增厚業績,乘用車座椅業務持續開拓

公司是深耕主業的內飾件龍頭。

公司本部寧波繼峰的傳統主業為座椅系統零部件,主要包括乘用車座椅頭枕和扶手。2019年,公司收購德國汽車內飾件巨頭格拉默,進一步將業務拓展至乘用車中控系統、功能塑料以及商用車座椅等領域。

當前,公司還在持續擴展全新的產品品類,包括乘用車座椅總成、電動出風口和重卡生活座艙等。經過20餘年的發展,公司目前已經成為了汽車內飾件行業的龍頭企業。

多維度推進格拉默整合,格拉默利潤水平有望持續改善。

公司2019年正式並表格拉默,格拉默營業收入規模較大,但此前的盈利能力較差。公司收購格拉默後,開始從多個方面推動格拉默的整合工作,主要包括:

1、更換管理層,理順管理層與大股東的利益關係,調整格拉默組織架構;

2、幫助格拉默推行全面的降本措施,在公司內部深挖利潤;

3、推進產能布局整合,調整優化全球工廠設置;

4、幫助格拉默拓展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包括乘用車內飾件產品和商用車座椅產品。

我們預計隨著格拉默中國區業務的持續拓展疊加格拉默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有望為公司貢獻利潤增量。

開拓乘用車座椅總成業務,打開公司長期成長空間。

乘用車座椅是乘用車核心零部件,涉及到舒適性、美觀度和安全性等多個方面。乘用車座椅單車價值量較高,一般在4千至5千元,國內市場規模在千億左右,且隨著座椅功能的持續升級單車價值量仍有提升的空間。

競爭格局上,國內乘用車座椅市場的集中度較高,且當前處於外資壟斷的競爭格局,延鋒安道拓、李爾、豐田紡織和TS TECH等占據了國內主要的市場份額。

展望後續,隨著下游整車格局的變化,新勢力和頭部自主不斷崛起,疊加主機廠的降本需求,座椅行業有望迎來國產替代的大趨勢。

公司目前正大力布局乘用車座椅總成業務,已經建立起了成熟的業務團隊,並且公司在成本控制、服務響應等方面相比外資座椅企業有著較大優勢。當前,公司已經獲得了4個乘用車座椅定點項目,預計公司座椅份額後續將持續提升。

天成自控:垂直一體化布局的自主乘用車座椅玩家

公司自成立以來持續深耕於車輛座椅行業。

天成自控成立於1984年,持續深耕車輛座椅行業近四十年,在車輛座椅行業積累了深厚的研發、技術和製造經驗,是國內車輛座椅行業的領先企業。

公司最早從商用車和工程機械座椅起步;2016年開始進入到乘用車座椅行業;2017年收購 英國ACRO,進入航空座椅領域;2020年成立了鋁合金、碳纖維產品事業部。目前,公司已經形成了工程機械商用車座椅、乘用車座椅、航空座椅以及兒童安全座椅四大業務板塊。

通過布局中游核心件和下游整椅,公司實現了乘用車座椅領域的一體化布局。

公司2016年進入到乘用車座椅領域,2019年完成了座椅核心件的布局。由此,公司在乘用車座椅行業形成了骨架、調角器、滑軌、發泡、面套和整椅的一體化布局體系。另一方面,公司也正逐步完善在全國的乘用車座椅產能布局。

目前,公司乘用車座椅量產的工廠包括天台工廠、鄭州工廠、南京工廠和寧德工廠,當前正在布局的有武漢工廠和滁州工廠。其中,核心件產能集中在天台工廠,由總部生產後運輸到各地的整椅工廠。垂直一體化布局使得公司在產品成本控制和客戶服務響應速度兩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乘用車座椅業務需大規模組織生產和交付,公司通過前期項目完成了大量的KNOW HOW積累。

天成通過前期的眾泰項目積累一定經驗並由此成功切入上汽體系,通過在上汽體系內供應座椅逐步積累大量KNOW HOW,具備了大規模生產交付的能力和經驗,並進一步開拓乘用車座椅產品新客戶,當前已經收穫了東風自主、奇瑞、江淮、北汽新能源和某頭部新勢力車企等客戶,並有望進一步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開拓重要客戶,提升公司在乘用車座椅市場的份額。

4、報告總結及風險提示

報告總結

空間方面,乘用車座椅單車價值量高,對應國內近千億的市場空間,且隨著汽車消費升級仍有持續擴容的潛力。

格局方面,外資憑藉先發優勢,占據當前國內乘用車座椅大部分市場份額。

展望後續,隨著自主座椅企業技術積累逐漸成熟,且在成本控制和服務響應上相比外資有較大的優勢,乘用車座椅行業有望加速國產替代。

整椅層面,自主乘用車座椅企業繼峰股份(603997.SH),垂直一體化布局的天成自控(603085.SH);座椅零部件層面,上海沿浦(605128.SH)、瑞瑪精密(002976.SZ)、明新旭騰(605068.SH)和勝華波(IPO 申報中)。

風險提示

乘用車行業銷量不及預期。乘用車座椅產品為下游整車進行配套,若下游乘用車行業銷量不及預期,則對乘用車座椅產品的需求將出現下滑。

乘用車座椅國產替代不及預期。目前國內乘用車座椅行業主要市場份額被外資占據,自主座椅企業有望憑藉成本和響應優勢持續提升市場份額,若乘用車座椅國產替代不及預期,則自主座椅企業成長速度將受到影響。

——————————————————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報告選自【遠瞻智庫】文庫-遠瞻智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