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人婚嫁喜事中的「老手藝」,如今需要你…

義烏髮布 發佈 2020-12-20T10:20:28+00:00

每逢婚嫁喜事,義烏十八擔的習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義烏人家嫁女兒的嫁妝也不簡單:純手工的真牛皮箱、首飾盒、子孫桶……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箱子。以前,條件不錯的人家會買一對牛皮箱,以表達對女兒的美好祝願。坊間傳言:嫁妝一籮筐不如一隻牛皮箱。牛皮箱在嫁妝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每逢婚嫁喜事,義烏十八擔的習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而義烏人家嫁女兒的嫁妝也不簡單:純手工的真牛皮箱、首飾盒、子孫桶……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箱子。以前,條件不錯的人家會買一對牛皮箱,以表達對女兒的美好祝願。

坊間傳言:嫁妝一籮筐不如一隻牛皮箱。牛皮箱在嫁妝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在佛堂老街上,石新躍是唯一會製作牛皮箱的人,自19歲跟隨姨夫學習製作牛皮箱,如今已有40餘年的時光。在這漫長的工匠歲月里,他依靠牛皮箱製作技藝養活了一大家子,也從側面見證了一段義烏婚俗歷史的變遷。

皮箱工藝顯匠心

做了40餘年牛皮箱,石新躍說,義烏傳統婚嫁用品近些年才有了小高潮,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傳統婚俗,並且願意花費錢財添置一些傳統物件。比如,一隻70-80公分的大牛皮箱,價格就要上萬,30-40公分的小牛皮箱也要3000元以上。

「你看,這些都是牛皮箱的半成品,剛剛在木箱外層貼上了牛皮,還未上漆。」石新躍打開一隻半成品,明顯可以看出是一隻木箱子,外層包著的牛皮顏色淡淡的,幾乎和原木的顏色一致,用手輕輕叩擊箱面時發出的「咚咚」聲,可以斷定是與木料不同的材質。

別看牛皮箱樣式簡單,做起來可不輕鬆,每一道工序都要用心,否則箱子就會走樣。比如,製作箱子的木板是一塊塊拼接起來的,要拼得天衣無縫,尺寸正好,還需要將木箱的表面打磨平整光滑,這樣蒙上去的牛皮才會平整。

得益於木工的製作天賦和多年的勤學苦練,石新躍做的牛皮箱,尺寸精準細緻,箱子的開合也嚴絲合縫,光是一隻木箱坯子就能看出不同尋常之處:

老式的箱子單純靠一層牛皮連接著蓋子和箱體,而石新躍在連接處加上了滑動的金屬條,可以更穩固地開合牛皮箱;蓋子的尺寸和箱體的尺寸分毫不差,蓋上箱子,接口平整,既不會左右偏差,也不會咬合不均。

做好了坯子,接下來就要裹牛皮了。傳統的牛皮箱都是靠天然配方的牛皮膠貼上牛皮,牛皮膠都是石新躍自己熬的,一熬就是一晚上,而且還要控制好火候:熬得太老則太硬,刷不動;熬得太嫩又粘不住。牛皮貼上去以後要用竹籤刮平表層,還需要在箱體側邊鑽孔縫線,用以加固,最後上生漆晾乾,一件牛皮箱方才製成。「一隻牛皮箱,起碼需要四五天的時間製作,好在顧客們都不著急,能夠讓我靜下心來,慢慢做。」

舊時牛皮箱非常珍貴

佛堂老街上,有五六家賣婚嫁喜慶用品的商店。不論何時,走進老街,總能遇到許多從義烏市區趕來選購婚嫁用品的顧客,「婚嫁用品,還真就只有這裡買得齊全。」前來採購的吳先生說,傳統婚嫁習俗需要的東西,跑遍義烏未必買得著,但在佛堂老街的各家喜鋪里找找,基本都能湊齊。

石新躍在老街上也有一家婚嫁店面。除了賣自己做的牛皮箱,還有聯擔籃、首飾盒、紅漆扁擔等婚嫁用品。「牛皮箱這門手藝,原本是為官家服務的,專門用於盛放文件、契約書、憑據等重要物件。後來,慢慢地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婚嫁用品中的一員,但總歸還算冷門。」起初,剛跟隨姨夫學做牛皮箱時,還保留著傳統婚嫁習俗,那時候的義烏人普遍用樟木箱嫁女兒,只有家中非常有錢的人才用得起牛皮箱。

石新躍說,起初他也覺得牛皮箱非常普通,跟隨師傅學手藝,只是為了謀生活,學習了一年以後,他發現做牛皮箱非常枯燥,且能用得起牛皮箱的人並不多,於是他轉頭去東陽學習木工手藝。他漸漸發現,自己在木工方面有非常高的天賦,學了一年以後,手藝進步神速。此時,師傅見他木工手藝不錯,正好為牛皮箱製作打好了牢固的基礎,因此又勸說他回去重新學習牛皮箱製作,這才真正堅定自己做牛皮箱的信心,再也沒有放棄。

傳統手藝傳承難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毛頭小伙到中年漢子,在時光的輪轉中,窗台前不斷變換的是日升月落,不變的是伏案工作中的那抹身影。在五六平方米的工作間裡,木屑飛揚,到處是電鑽、木鋸、標尺等工具,一隻只四方工整的牛皮箱誕生於此。「做這種傳統牛皮箱,要有木工的基本功,又要有做皮件的基本功。而且工作又累又髒又有氣味——牛皮有氣味,熬膠有氣味,生漆有氣味,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來學了。」

坐在木桌前的石新躍擺弄著一隻剛剛做好的小皮箱,神情失落,他說當年學手藝的時候,想學做皮箱的人還是挺多的,因為那時候生財之道比較少,有一門手藝傍身,是最好的選擇。而現在,科技日新月異,生活豐富多彩,哪還有人願意埋首木料、牛皮、木屑之中,花費一天又一天的時間去做牛皮箱呢?

「最早我師傅的師傅在佛堂做牛皮箱也是出了名的,有一家叫『老恆和』的皮箱店。」石新躍回憶,「在箱子的底部會有『老恆和』的標籤,以前幫人修箱子的時候還能見到呢!」可現在,牛皮箱製作不僅後繼無人,甚至連相互借鑑學習的人也沒有,石新躍非常想在傳統的牛皮箱手藝上更進一步,讓樸實無華的牛皮箱在浮光萬千的現代社會中被更多人喜愛。「或許可以在牛皮箱的造型和外觀上進行一些變化。」可他遍訪全國、上網尋蹤,都沒有找到可以討論借鑑的對象,更找不到可以請教的師傅。

想創新牛皮箱但找不到師傅,想傳承手藝卻連徒弟都收不到,現在石新躍只能決定暫時將重心放在傳統婚嫁用品上,等再過幾年,自己年紀大了,就一心專注於牛皮箱的繼承和創新。希望那時,他能找到傳承手藝的學徒。

作者:王月

來源:義烏商報

編輯:吳攸 責編:楊雨苗

點分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