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屺瞻寫生精品:《丁酉川蜀記游冊》

美術會客廳 發佈 2020-12-12T19:58:45+00:00

美術會客廳 今天‖朱屺瞻寫生精品:《丁酉川蜀記游冊》1956年,上海成立中國畫院,朱屺瞻被聘為畫師,對屺老而言,無論是生活還是藝術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觀,許多老朋友又聚到了一起,外出寫生、深入生活都納入了屺老的計劃。

美術會客廳 今天‖

朱屺瞻寫生精品:《丁酉川蜀記游冊》


1956年,上海成立中國畫院,朱屺瞻被聘為畫師,對屺老而言,無論是生活還是藝術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觀,許多老朋友又聚到了一起,外出寫生、深入生活都納入了屺老的計劃。1957年4月,朱屺瞻與錢瘦鐵一起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川陝壯遊,直至7月4日才回到上海。
這是一次遊覽,是一次寫生,更是一次遊學、交流和觀摩。游途中,錢瘦鐵為朱屺瞻刻了一方「學而不厭」的印章,在邊款上刻了:「丁酉暮春,與屺老從武漢往三峽,過秦嶺、至長安,萬里壯遊中談論中外藝術,自石濤、八大、冬心、谷柯、塞尚、馬蒂斯至否老、白石,我二人所見相同。」這次的壯遊,對屺老以後的藝術生涯是一次重磅的震動和衝擊,而這套《山水冊》,即忠實地記述下了川陝之游對朱屺瞻的影響,因為此次的壯遊,為屺老以後的「衰年變法」打下了穩固紮實的基礎。
這本畫於1957年的山水畫冊,主要描繪自武漢朔長江而上至川蜀的沿途風光,幾乎都是對景寫生,他以過硬的寫生寫實能力,運用傳統中國畫的表現形式和媒介將沿途風光恰到好處地描繪進畫面中。用筆輕靈沉穩,用色清新淡雅,而在畫中題款和壓角處所用的印則大多為齊白石為其所刻,以印文的直率蒼勁和印色的朱紅打破畫面的清淡。白石老人前後為他刻印70多方,神交之善,被引為白石翁「生平第五知己」。

(一)布帆片片過巴東。丁酉春寫長江景。起哉。

(二)高下雲藏野老家。丁酉春遊蜀,於宜昌見此景。宋人句題之。朱起哉。

(三)雨已過,農父歸。丁酉春月朱起哉。

(四)朝晨煙雨過山前。冒誤寫煙字。丁酉春寫長江景色。起哉。

(五)青山意不盡。江行見霧,借杜老句題之。丁酉春,朱起哉。

(六)雙崖壯此門。杜工部句,題巫峽。丁酉春,起哉。

(七)朝陽洞。丁酉春月寫蜀中青城山景。朱起哉。

(八)丁酉春寫景。起哉。

(九)勁干足,建設速。寫長江大橋龜蛇山麓平山築路。丁酉春月,朱起哉。

(十)造林岷江濱。丁酉春入川寫景。婁水朱起哉。

(十一)吹雨似煙,捉魚邊江。寫長江之雨景也,邊江倒寫。丁酉春月,朱起哉戲筆。

(十二)無風雲塞路。丁酉春遊青城山,其景色如此。朱起哉。

陳佩秋題跋:朱屺瞻畫以五十年代最為精彩,此冊作於丁酉,行筆凝重而氣勢渾厚,為壽者之象。其九十以後所寫,設色雖較前瑰麗而筆致流於疏脫。此乃體力使然。今觀此冊足見其功力之不虛也。健碧。鈐印:陳氏、佩秋
屺老的成功,最大的特色就是「寫生」,從寫生中求「生」、求「神」、求「氣韻」,正如屺老說的「寫生要在寫神,應以我所感受到的美為主」。通過寫生去領受生活的真諦,去感悟人生,去體察自然的神韻,去尋找時代的特點,然後通過繪畫語言把這一切表現出來,從而使觀賞者獲得美的享受。「造化隨人筆仗,到處天機奔放。誰雲依樣葫蘆,未有葫蘆一樣」,恰如啟功先生對朱屺瞻的評價,對他的畫面非程式化的傾向讚譽有加。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