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一種弩,威力巨大,射程遠,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跡了?

一更歷史 發佈 2020-12-12T10:01:46+00:00

冷兵器時代,敵我雙方為了增強軍隊殺傷力,會製造出各種新奇兵器。在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種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殺器」。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很多軍隊都已經普遍裝備用銅製作的弩箭。《墨子》記載:「連弩之車,使用轆轤上弦,箭矢長十尺。

冷兵器時代,敵我雙方為了增強軍隊殺傷力,會製造出各種新奇兵器。

在這些兵器中,弩就是一種最典型也是最受歡迎的「殺器」。

古人最早使用弩的記載,可追溯至春秋時期。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很多軍隊都已經普遍裝備用銅製作的弩箭。

《墨子》記載:「連弩之車,使用轆轤上弦,箭矢長十尺。」

《後漢書》中也有記載:「弦大木為弓,羽矛為矢,引機發之,遠射千餘步,多所殺傷」。

北宋與南宋時期,宋代工匠在前代弩的基礎上,又製作了體型十分龐大的床子弩。

公元1081年,西夏內亂,宋神宗命令宦官李憲討伐西夏。

這場戰役中,北宋的強弓硬弩在前期發揮出了巨大優勢,西夏人被打得潰不成軍。

1131年,南宋在陝西寶雞一帶與金國對峙。名將吳玠使用數十台床子弩迎敵,一時之間漫天箭雨,殺的金國人抱頭鼠竄。其敵方主將金兀朮中箭受傷,差點命喪當場。

由此可見,床子弩這種大殺器在宋朝時期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

可奇怪的是,南宋滅亡之後,射程遠,殺傷力大的床子弩,卻就此銷聲匿跡,沒人用,這是為何?

一般而言,弩和弓都屬於射程遠的兵器,不過弩的射程與威力,均比弓強出不少。

但是弩的拉力過強,導致這種武器不能快速連續射擊,上弦速度慢,弩連射頻率遠低於弓。

《通典》卷一四九:「今有紋車弩,中七百步,攻城拔壘用之。」

戰國時期,中原政權根據弩為雛形,製作出了「連弩之車」,也就是後人常說的床子弩。

這種武器是冷兵器時期的一項重大發明,提高了軍隊的殺傷力。

宋神宗時期,宋朝連續發明了數種不同的弓弩。這其中就包括重型床弩,學名為「三弓床弩」。

三弓斗子弩(射斗子箭)、雙弓床弩(射鐵羽大鑿頭箭)、大合蟬弩(射鐵羽大鑿頭箭)、小合蟬弩(射大鑿頭箭)、斗子弩(射小鑿頭箭)、手射弩(射踏蹶箭)、三弓弩(射一槍三劍箭)、次三弓弩(射踏蹶箭)。

之所以宋朝會發明出床子弩這種武器,皆因北宋建國之初,幽雲十六州被北方部族掌握,以至於兩宋失去大片養馬地。

再加上宋太宗趙光義貿然發動「雍熙北伐」,損耗大批精銳部隊。至此,宋朝只得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床子弩作為遠程殺傷武器,其防守能力極強。在攻城和守城戰中,床子弩可以發射大量弓箭,有效打擊北方遊牧部族的騎兵力量。

比如1004年,遼朝大舉南侵,宋真宗在寇準的勸說下,親自趕到澶州督戰,城牆上共擺放數十台「三弓床弩」。

此戰,遼朝大將蕭撻凜身中六箭斃命,令契丹軍士氣深受打擊。

《遼史》記載:「將與宋戰,(蕭)撻凜中弩,我兵(遼兵)失倚,和議始定。或者天厭其亂,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宋真宗以退為進,與契丹簽訂「澶淵之盟」,換取大宋邊疆百年安穩。

這場關鍵戰役中,就是因為北宋的「三弓床弩」發揮出了巨大的威力。才讓遼國一時之間不敢輕舉妄動,順水推舟地與北宋簽訂條約。

可能說到這裡,很多同學好奇,這個「三弓床弩」到底是什麼?為何這麼厲害?

前文提到過,床子弩體型巨大,射程遠,殺傷力強。得益於北宋工匠的能工巧手,他們所製作的「三弓床弩」,從外形來看,像是一張大木床,上面架著一個體型巨大的弩。

從名字也能看出,「三弓床弩」中的「三弓」,是通過三套弓臂,輔以繩索和滑輪連接在一起,為主動力來源。

中間的主弓臂和弓弦,可以發射箭矢。另兩套弓臂利用鉸軸牽扯回引,能加快弓弦回彈速度,提高連射頻率。

宋朝「三弓床弩」其結構原理,和蒙古人善使的複合弓非常相似。

加上三弓床弩最大射程能在1500米左右,將身穿重甲的敵軍騎兵射個對穿,其威力相當恐怖。

《宋史·魏丕傳》:「舊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宋代一步換算後約為1.56米)

北宋初年,潘美平定南漢戰役中,宋朝的床子弩竟能射穿南漢的「戰象軍」。可想而知,連大象都怕這種武器,何況只是身穿重甲的騎兵。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元、明、清三朝軍隊,並沒有大面積裝備威力巨大的「三弓床弩」。

如果說蒙古人、女真人不了解中原文化,放著這種殺傷力大的武器不用,倒也情有可原。

那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乃正統漢人政權,為何「三弓床弩」在明朝時也不怎麼用了呢?

其實「三弓床弩」在宋朝之後開始沒落,背後原因並不複雜。

元朝軍隊是以騎兵為主要作戰力量,蒙古人征服亞歐大陸,靠的是風馳電掣的行軍速度與「彎刀強弓」。

蒙古人使用的弓名為「複合反曲弓」,這種弓射程遠,發射速度快。一名訓練有素的蒙古騎兵,能一分鐘在馬背上連續射出十箭,且命中率特別高。

再加上蒙古人擅長機動作戰,體積適中,所以連射頻率快的反曲弓,便成為蒙古人最重要的武器。

「三弓床弩」裝填費時,雖然射程遠,但射擊精度低,並不適合元朝軍隊作戰的基本方針。

再說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靠的是步兵力量。據《明實錄》、《大明會典》等史書記述,明朝初年,士兵的武器基本上以長槍、弓、火器為主要構成。

《大明會典》:「二十牌、四十槍、三十弓、十銃」。

明成祖朱棣更是建立了「神機營」,裝備火器的軍隊便開始出現。

由此可見,明朝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正好趕上火器空前發展,全世界從冷兵器時期開始轉向熱兵器時代。

十五世紀,中國本土火器的製造技術得到極大提高。大家想想,明朝統治者放著輕便,精度高,連射頻率快的火銃不用,為啥要去用笨拙的「三弓床弩」?

因此,明清兩代由於火器的普及,正規軍里便很少出現大型床子弩身影。

特別是到了明朝後期,中原政權引進大量歐洲火炮。火炮的威力、射程,遠非「三弓床弩」可比。

總的來說,兩宋時期,射程遠、殺傷力大的「三弓床弩」之所以得到普遍使用,主要是能有效抗擊北方遊牧民族。

而元、明、清三代,不需要像宋朝那樣整天提心弔膽的龜縮防守。更何況到了明朝中後期,華夏大地出現了威力巨大,操作方便的火炮以及火銃。

火器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便逐漸替代了「三弓床弩」的位置。加上「三弓床弩」這種裝備比較笨拙,殺傷力又不如火器,因此便逐漸被取代了位置。

參考資料:《墨子》《後漢書》《通典》《遼史》《宋史》《大明會典》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