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冰淇淋,會是童年的遺憾嗎?

牛媽古法育兒 發佈 2020-06-08T16:31:00+00:00

夏天到了,又到了爭論「要不要給孩子吃冰淇淋」的季節,又會有一些人寫各種可以吃冰淇淋的理由,寫的非常高大上,初看真的是非常客觀又有邏輯,讓大家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背負心理負擔給孩子吃冰淇淋了。


夏天到了,又到了爭論「要不要給孩子吃冰淇淋」的季節,又會有一些人寫各種可以吃冰淇淋的理由,寫的非常高大上,初看真的是非常客觀又有邏輯,讓大家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背負心理負擔給孩子吃冰淇淋了。


其實,那些言論咋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仔細一想有很多漏洞,但是很多人不願意多想一想,因為只是想給孩子找一個可以吃冰淇淋的理由罷了,只要有人說可以吃,有人支持就夠了,更何況人家外國小朋友都在吃呢!




昨天遇到一個中醫粉爸爸,他說跟孩子約定,一個月吃2次冰淇淋,每次吃完喝點姜棗茶,因為他覺得孩子童年不吃冰淇淋,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類似的話,時常聽到,很多中醫父母面臨著這樣的矛盾,看著別人孩子吃冰淇淋,自己孩子沒有吃,感覺很愧對孩子,覺得孩子太可憐了,一邊又擔心寒涼傷脾胃,好糾結呀!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認為的童年,我們認為的孩子世界,是我們內心不安的投射。



我從來沒有主動給孩子喝過冷飲、買過冰淇淋,也沒有提及過這件事情。孩子參加各種小朋友聚會,有些小朋友會分享冷飲、冰淇淋,孩子也是自然而然接受,但從未跟我要求過要買,昨天我特意問他這件事情。


「寶貝,你覺得童年不吃冰淇淋,會是一種遺憾嗎?」

「媽媽,什麼意思?」

「你覺得不吃冰淇淋,會不開心嗎?」

「不會呀!為什麼會不開心呢?」

「你看到別的孩子吃冰淇淋,你會羨慕嗎?」

「不會呀!」


孩子對於冰淇淋並沒有渴望,或許與我的態度有關,因為我從來不覺得冰淇淋是童年的標配,雖然知道冰淇淋對於孩子脾胃不好,也沒有把它當做猛虎野獸,因為所有的特意壓制背後,都會有反抗。


我們對於食物的感情,很多時候是源自食物背後的故事,很多人心情不好時,喜歡吃冰淇淋,並不是冰淇淋多麼無可替代,而是曾經背後的故事無可替代,每次吃這個食物,就會找到曾經那個放鬆愉悅的感覺。


我每次吃南方細麵條時,心就變得特別安靜,因為記憶中媽媽經常給我煮這種麵條,每次吃麵條,都會感覺到媽媽的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所以遇到心情煩躁不安,不知道怎麼辦時,會給自己煮一碗這樣的麵條。


我的小孩每次吃饅頭都特別有幸福感,因為在他的記憶里太多與饅頭有關的快樂故事,當我在給孩子健康美食時,會特別用心陪伴他,給他帶去歡樂,希望在他的記憶里對於健康食物有更多快樂的記憶,希望未來在他沮喪時,能夠自然而然選擇健康食物,有助於他身心健康,更快恢復心情。


當我們用冰淇淋、零食獎勵孩子時,就給孩子「冰淇淋、零食是美好東西」的暗示,因為獎勵的東西,在孩子看來都是美好的東西,所以很容易戀上這種感覺,甚至有些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時,會狂吃零食來緩解心理壓力。


孩子就是我們內心的投射,當我們對於某個東西曾經有匱乏感時,會本能希望給予孩子;當我們潛意識裡喜歡吃某種東西時,我們也會本能想分享給孩子;我們對於某個東西的不安和害怕,也反應過激保護孩子,這些都是為人父母的本性。


當我們看見自己的匱乏感、恐懼感、個人喜好時,就會變得很客觀,就會理性對待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對待一個冰淇淋也是如此,現在物質如此豐富,孩子們什麼都不缺,冰淇淋也不是什麼稀缺的東西,並非是童年生活的標配,如果孩子沒有受父母影響,對他而言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一位擁有足夠愛和安全感的孩子,不會一個冰淇淋,而讓童年留下遺憾。童年真正的遺憾,是我們太忙碌、太浮躁了,無法好好陪伴孩子,讓孩子失去愛的源頭。孩子並不會因為擁有足夠的物質,就可以彌補他缺失的愛。


本文轉載自「中醫育兒經」,略有刪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