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的頓悟和修行 | 每周一本書

總裁讀書會官方賬戶 發佈 2020-10-28T09:45:17+00:00

在總裁讀書會精品課上,王建宙為我們推薦了《史蒂夫·賈伯斯傳》。在總裁讀書會精品課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原董事長王建宙為我們推薦了《史蒂夫·賈伯斯傳》,這周小書僮陪你一起來精讀這本書。


在總裁讀書會精品課上,王建宙為我們推薦了《史蒂夫·賈伯斯傳》。



在總裁讀書會精品課上,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原董事長王建宙為我們推薦了《史蒂夫·賈伯斯傳》,這周小書僮陪你一起來精讀這本書。



《史蒂夫·賈伯斯傳》是史蒂夫·賈伯斯唯一授權的官方傳記,在2011年上半年由美國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對外發布出版消息,備受全球媒體和業界矚目。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蘋果的誕生,以及蘋果公司的第一款產品——Apple I 的研發。


20世紀60年代末,各種文化潮流在舊金山和矽谷交匯。


技術革命伴隨著軍事承包商的發展而興起,並迅速擴展到電子公司、微晶片製造商、視頻遊戲軟體設計師和計算機公司。


這裡出現了黑客的亞文化群——雲集於此的有資深玩家、電話飛客、電子朋克、業餘愛好者以及純粹的極客——包括那些不願遵照惠普模式行事的工程師和他們不合群的孩子們。


嬉皮士信仰與計算機力量的交融,思想與科技的結合,都在史蒂夫·賈伯斯的身上得到了體現,他早晨冥想,然後去斯坦福旁聽物理學課程,晚上在雅達利工作,並夢想著能創辦自己的事業。


起初,技術人員和嬉皮士們並沒有多少交集。很多反主流文化的人認為電腦是不祥的,是奧威爾式的專制統治工具,應該為五角大樓和統治階層所獨有。


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期,人們的想法開始轉變。計算機從作為官僚機構的控制工具而被不屑一顧,變成了作為個人表達與自由解放的象徵而被欣然接受。


家釀計算機俱樂部,融合了反主流文化與科技。這個俱樂部之於個人電腦時代,就如同土耳其人咖啡館之於詹森博士那個時代,思想在其間得以交流和傳播。


沃茲尼亞克一直在設計一台終端機,帶有鍵盤和顯示器,可以連接到一台小型機上。利用一枚微處理器,他就可以將小型機的一部分性能轉移到終端機上,這樣終端機就可以變成一台獨立的小型台式機。這個主意在他腦海中縈繞了很久:鍵盤、螢幕、計算機整合在一套個人裝置中。


每天下班以後,沃茲尼亞克就回到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晚飯,然後就回到惠普公司連夜研究他的計算機。他把零件散布在他的小隔間裡,搞清楚它們放置的部位,然後焊到主板上去。之後他開始編寫軟體程序,能夠讓微處理器在螢幕上顯示圖像。因為承擔不起使用電腦的花費,他所有的代碼都是手寫的。幾個月之後,他準備好測試了。


那天是1975年6月29日,星期天,個人電腦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那是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人在鍵盤上按下幾個字符,然後在自己面前的螢幕上看到它們立刻被顯示了出來。


賈伯斯也大吃一驚。他連問了沃茲尼亞克好幾個問題:這台電腦能聯網嗎?是否有可能添加一塊磁碟作為存儲器?他還開始幫沃茲尼亞克找來零件。最為重要的就是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晶片)。賈伯斯打了幾個電話,就免費從英特爾得到了一些晶片。


這個俱樂部的主題就是樂於奉獻,幫助他人,這是黑客倫理的一種體現:信息應該是免費的,也不能迷信權威。


「我之所以設計Apple 1,就是因為我想把它免費貢獻給別人。」沃茲尼亞克說。


但比爾·蓋茨不是這麼想的。他和保羅·艾倫完成了阿爾泰電腦的BASIC語言編譯器後,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成員複製了該編譯器並且在沒有付費給他的情況下相互分享,這讓蓋茨很是沒料到。


於是他繪俱樂部寫了那封著名的信:「請大多數業餘愛好者們意識到,你們的軟體都是偷來的。這公平嗎?……你們這樣做只會讓別人不再願意編寫好的軟體。誰能承受得起無償進行專業的工作?……如果有誰願意付錢的話,給我來信,我會很感激。」


與蓋茨類似,史蒂夫·賈伯斯也不希望沃茲尼亞克的發明——不管是藍盒子還是電腦——是免費的。


所以他說服了沃茲,讓他不要再免費送出他的設計原理圖。


反正大多數人也沒時間來自己搭一台電腦,這是賈伯斯的理由。


「我們為什麼不做好印刷電路板然後賣給他們呢?」這就是他們合作關係的一個寫照。「每次我設計出一樣很棒的東西,史蒂夫就會找到辦法為我們賺到錢。」沃茲說。


他承認,他自己絕不會有賺錢的想法。「我心裡從沒有想過要賣電腦,」沃茲回憶道,「是史蒂夫說的,我們把這些拿出來給大家看看,賣出去一些。」


賈伯斯知道怎樣說服沃茲。他沒有爭辯說他們一定能賺錢,而是說這一定會是一次有趣的經歷。「即使我們賠了錢,我們也能擁有一家公司,」賈伯斯說,當時他們正開著他的大眾汽車轉悠,「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有這麼一次,我們會擁有一家公司。」這句話對沃茲尼亞克的誘惑太大了,比變成富人的誘惑還要大。


沃茲尼亞克回憶道:「想像一下那種情景我就興奮,兩個最要好的朋友創辦一家公司!天哪!我立馬就同意了,我怎麼可能拒絕?」


為了籌集所需資金,沃茲尼亞克以500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惠普65計算器,但是最後買家只給了一半的錢。賈伯斯則把自己的大眾汽車賣了1500美元。


既然決定開公司了,就要給公司起個名字。賈伯斯之前又去了一次團結農場,在那裡給格拉文施泰因蘋果樹剪了枝,沃茲去機場接他。


在回洛斯阿爾托斯的路上,兩人討論了好幾個名字。他們考慮過一些典型的技術詞彙,比如「矩陣」(Matrix);或者自己創一個新詞,像「Executek」,融合了「執行」與「科技」;又或者乾脆用個直白又無趣的名字,比方說「個人電腦股份有限公司」(PersonalComputerInc.)。


決定名字的截止日期是第二天,因為賈伯斯準備遞交申請文件了。最後,賈伯斯提議叫「蘋果電腦公司」


「我那段時間正在吃水果餐,」他解釋說,「我剛剛從一個蘋果農場回來。這名字聽上去有意思,有活力,不嚇人。『蘋果』削弱了『電腦』這個詞的銳氣。還有,這能讓我們在電話簿上排在雅達利之前。」他告訴沃茲,如果到第二天下午還想不到更好的名字,那就用「蘋果」。他們真的用了。


「蘋果」——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這個詞立刻釋放出友好而簡潔的信號。這個名字既有一點兒標新立異,又不會讓人覺得古怪。


名字裡帶有一點點反主流文化、返璞歸真的氣息,又十分美國化。這兩個詞放在一起——蘋果電腦——製造了一種有趣的分裂感。


這個名字有點兒無厘頭,它會讓你仔細回味。蘋果和電腦,這兩者根本扯不上關係啊!如此一來,就增加了我們的品牌知名度。


沃茲尼亞克還沒有準備好全身心加入蘋果。他骨子裡還是個惠普的人,至少他是這麼想的,他還想保留自己在那兒的工作。


賈伯斯意識到,自己需要一個盟友,一來是要幫助說服沃茲,二來是在自己和沃茲有意見分歧的時候打破僵局。所以他請來了朋友羅恩·韋恩,雅達利那個曾經開過老虎機公司的中年工程師。


韋恩知道,要讓沃茲尼亞克離開惠普很困難,當下也沒有必要讓他離開那兒。當前的關鍵問題是說服他將他的電腦設計歸為蘋果公司所有。「沃茲對自己設計的電路有一種家長情結,他希望這些電路能有其他應用,或者讓惠普也可以使用,」韋恩說,「賈伯斯和我意識到,這些電路將會是蘋果公司的核心。我們在我的公寓里討論了兩個小時,終於讓沃茲接受了這個條件。」


他的理由是,一個偉大的工程師,只有和一個偉大的營銷人員合作,才有可能被世人所銘記,這就要求沃茲的設計全部專屬於這家新公司。


賈伯斯很髙興,也很感激,因此他將新公司10%的股份贈與了韋恩,讓他成為了蘋果公司的皮特·貝斯特(PeteBest)。更為關鍵的是,當賈伯斯和沃茲在某個問題上有分歧時,韋恩可以決定最後的結果。


「他們兩個很不同,卻組成了一支強大的隊伍。」韋恩說。賈伯斯有時候像惡魔附身一樣,而沃茲則像個被天使控制著的孩子。賈伯斯有虛張聲勢的本事,這讓他可以做成事情,雖然有時候要利用別人。


他有時候極富魅力,能讓你著迷,但他也可以冷酷、殘忍。而沃茲尼亞克卻很害羞,有點兒社交障礙,這讓他顯得如同孩子一般可愛。


「沃茲在某些方面十分聰明,但他就像個天才白痴一樣,跟不認識的人打交道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賈伯斯說,「我們是最佳拍檔。」


賈伯斯敬畏沃茲在技術設計方面的才華,沃茲則佩服賈伯斯的商業能力,這樣相得益彰。


1976年4月1日,賈伯斯和沃茲去韋恩在山景城的公寓起草合作協議。


之後韋恩就退縮了。賈伯斯開始計劃借入並花掉更多的錢,韋恩便想起了以前自己公司失敗的教訓,他不想再經歷一次那樣的過程。


賈伯斯和沃茲都沒有個人資產,但韋恩在他的床墊里藏了金幣(他擔心世界經濟崩潰)。因為構成蘋果公司的是非常簡單的合伙人關係,而不是公司體系,所以合伙人個人需要對債務負責任,因此韋恩擔心潛在的債權人會向自己追債。所以11天之後,他就回到了聖克拉拉的辦公室里,帶著一份「退出聲明」和一份合作協議修正案。「經過協議各方的重新評估,」修正案開頭說,「韋恩將不再以『合伙人』身份參與公司運作。」文件中提到,作為對他持有的10%公司股份的回購,他得到了800美元,此後不久又得到了1500美元。


如果當初他留在了蘋果公司並繼續持有這10%的股份,那麼到2010年底這些股票的價值是大約26億美元。


然而,現在他住在內華達州帕朗市的一座小房子裡,玩玩老虎機,靠社會保險金度日。他宣稱自己毫不後悔。「我作了當時對我最有利的選擇,」他說,「他們兩個都是瘋狂的傢伙,我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我不準備冒那樣的險。」


蘋果公司正式成立之後不久,賈伯斯和沃茲尼亞克就共同登台,在家釀計算機俱樂部進行了一次演示。沃茲展示了他們最新生產出來的一塊電路板,描述了上面使用的微處理器、8Kb的內存,以及他編寫的BISIC語言的程序版本。


然而觀眾並不是很感興趣。蘋果電腦使用的是二流的微處理器,而不是英特爾8080。但是有一個重要人物留了下來,想要獲得更多信息。他的名字叫保羅·特雷爾(PaulTerrell),1975年他開了一家電腦商店ByteShop,就在門洛帕克的國王大道上。而一年之後的現在,他已經有了三家店,並且計劃將其發展為全國連鎖。賈伯斯非常興奮能給他私下作演示。「看看吧,」他說,「你會喜歡上你看到的東西。」特雷爾看後印象深刻,把自己的名片給了賈伯斯和沃茲。他說:「保持聯繫。」


「我來跟你聯繫了。」第二天,賈伯斯說著這句話赤腳走進了ByteShop。他做成了買賣。特雷爾同意訂購50台電腦。


但是有一個條件。特雷爾並不想要只值50美元的印刷電路板,因為顧客買了這個之後還要再去買晶片然後自己組裝。這也許能吸引一些狂熱的愛好者,但大多數顧客不願意這麼麻煩。他要的是完全組裝好的產品。為此他願意每台出價500美元,貨到付款,現金結帳。


賈伯斯立刻給還在惠普的沃茲打了電話。「你現在坐著嗎?他問。沃茲回答說沒有。不管怎樣賈伯斯還是把消息告訴了他。「我被震住了,完全震住了,」沃茲尼亞克回憶說,「我永遠都忘不了那一刻。」


為了完成訂單,他們需要價值15000美元的零部件。在家園高中和他們一起搞惡作劇的艾倫·鮑姆以及他的父親,願意借給他們5000美元。賈伯斯想從洛斯阿爾托斯的一家銀行借一些錢,但銀行經理看了看他,不出所料,拒絕了。


他去了哈爾泰克商店,提出拿蘋果公司的股杈換取一些零部件,但商店老闆認為他們只是「兩個年輕的邋遢小子」,也櫃絕了。雅達利的奧爾康願意賣給他們晶片,但必須預付現金。


最終,賈伯斯說服克拉默電子公司(CramerElectronics)的經理親自打電話給保羅·特雷爾,確認對方是否真的下了一個25000美元的訂單。當時特雷爾正在開會,他聽到喇《八里在叫他,說有緊急來電(賈伯斯不停地打電話)。克拉默公司的經理對他說,兩個衣著邋遢的小子走進自己的店裡,揮舞著一張ByteShop的訂單。


訂單是真的嗎?特雷爾確認了訂單的真實性,克拉默商店同意將零件預支給他們,帳期30天。


賈伯斯一家位於洛斯阿爾托斯的房子,成為了這50塊AppleI主板的組裝工廠。主板必須在30天內送到ByteShop,因為零件的付款期限就是30天。


他把霍姆斯調到了廚房桌子上去負責記帳和文書工作,他自己負責焊接。他們做完一塊電路板後,就交到沃茲尼亞克手中。「我會把裝好的主板連接上電視機和鍵盤進行測試,看看能不能工作,」他說,「如果能工作了,我就把它裝進盒子裡,如果不能的話,我還要找出哪只管腳沒插好。」


保羅·賈伯斯也停下了自己修理汽車的副業,這樣一來蘋果公司的一幫人就能占用整個車庫了。他在車庫裡放了一張長長的舊工作檯,在他剛弄好的石膏板牆上掛了一張電腦示意圖,還裝了一排貼好標籤的抽屜用來放零件。


他還用好幾台加熱燈搭了一個高溫箱,這樣就可以測試主板在高溫下連夜運轉的狀態。


賈伯斯的母親並不介意自己的家被一大堆零件和客人占領,但是兒子越來越怪異的飲食習慣讓她很受挫。賈伯斯的飲食強迫症總是招來她的白眼,」霍姆斯回憶說,「她只想要兒子健康,而賈伯斯卻會發表一些奇怪的宣言,比如:『我是個果食主義者,我只吃由處女在月光下採摘的葉子。』」


12塊組裝好的主板經過沃茲尼亞克檢驗合格後,被賈伯斯送到了ByteShop。特雷爾有點兒吃驚。沒有電源,沒有外殼,沒有顯示器也沒有鍵盤。他期待的可不是這樣的產品。但賈伯斯死死盯著他,他只好同意收貨付錢。


30天之後,蘋果公司已經接近贏利狀態了。「這些主板的實際造價比我們預想的要低,因為零件我買得很划算,」賈伯斯回憶道,「所以我們賣給ByteShop50塊主板收回的錢,足夠支付100塊主板的材料費。」通過把剩下的50塊賣給朋友和家釀計算機俱樂部的同仁,他們可以真正實現贏利了。


沃茲已經開始思考下一代機器了,所以他們把當時的機型稱為AppleI(蘋果I型)。賈伯斯和沃茲不停地奔走於國王大道,希望電子商店能夠出售自己的電腦。除了賣給ByteShop的50台以及賣給朋友的50台,他們又開始生產100台供給零售商店。


1976年,丹尼爾•科特基和賈伯斯在大西洋城舉行的個人電腦節上展示Apple I


果然,他們兩人之間又有了矛盾:沃茲想以成本價出售,而賈伯斯想好好賺一筆。賈伯斯贏了。


他設定了一個零售價,差不多是成本的3倍,在特雷爾和其他商店支付的500美元批發價的基礎上又上漲了33%,也就是666.66美元。「我一直都很喜歡重複的數字,」沃茲尼亞克說,「我的『打電話聽笑話』服務的號碼是255-6666。」他們兩個都不知道的是,666是《聖經·啟示錄》中「惡魔的數字」。不過很快他們就遭到了抗議,特別是在當年大熱的電影《凶兆》重點突出了數字666之後。(2010年,一台原版AppleI在佳士得的一場拍賣中以213000美元售出。)


這台新機器的第一次專題報導出現在1976年7月的《介面》(Interface)雜誌上,這是一本面向業餘愛好者的雜誌,現在已經停刊。賈伯斯和朋友們還在家中動手組裝機器,但報導文章中已經稱他為「市場總監」和「前雅達利的私人顧問」了。這讓蘋果聽上去像個真正的公司。


小結:


賈伯斯和沃茲就像是黃金搭檔,一個專注於技術,一個更有新奇的電子,擅長營銷和產品設計,少了哪一個都不會有Apple I的誕生。成功的開始都源自不斷的嘗試和被拒絕,在被銀行和商店拒絕後他們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找尋其他的方法,這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的優秀品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