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大木偶,始於傳統、基於創新、成於堅守

圖片中國 發佈 2020-08-21T15:06:12+00:00

2018年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劇院製作的 「大熊貓隊長」作為主角登上舞台,在冰屏上穿梭、與智能機器人共舞、游弋於網際網路隧道,並向全世界發出了來自中國的邀請,其惟妙惟肖的神態和精巧的動作讓人驚嘆於中國的木偶戲之精巧。川北大木偶這項古老的技藝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承和起伏,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再次散發出新的光芒。圖為四川省大木偶劇院的演員在排練室表演木偶劇。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木偶古稱傀儡,故木偶戲又名傀儡戲,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表演形式,在中國各地都有流傳。根據操縱木偶的方式不同,可分為提線木偶、藥發木偶、布袋木偶、水木偶、肉木偶和杖頭木偶。川北大木偶屬於杖頭木偶。所謂杖頭木偶,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撐木偶的軀體,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撐傘一樣把木偶舉起,另一隻手操作木偶上的兩根鐵簽,從而讓木偶比劃各種動作。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2020年8月2日,四川省大木偶劇院的演員在排練室表演木偶劇,這裡的大木偶幾乎和真人一般大小,屬於木偶家族中的「巨人」,又因為流傳於川北一帶,故而得名川北大木偶。表演者必須藉助腰間繫著的布袋子,把一根五尺長的直杖插在布袋中作支撐點,才能騰出雙手去操縱木偶完成各種動作。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木偶藝術,特別是大木偶,眼、眉、口、頭、耳、鼻、手、腰以及關節均可以活動,表演時能取物握物,穿衣解衣,戴帽脫帽,穿靴脫靴,吹火點蠟,拂袖撣塵,變臉下腰,神乎其技,與人無二。同時翎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亦無異於真人,其製作的精巧程度和藝術表演形態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早在2006年川北大木偶就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木偶戲演員操作木偶握筆進行書法表演,寫完書法後,木偶還能放下毛筆拿起印章自己蓋印。這種表演不但對演員的木偶操控技術要求極高,還要求演員有足夠深厚的書法功底,需多年潛心練習,才能達到這樣人偶一體,出神入化。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大木偶的手上暗藏機關,用皮筋、鐵絲和細線進行連接和操作,通過演員的手指操控機關讓木偶做出巧妙的動作。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據四川省大木偶劇院的造型師趙慶介紹,整個大木偶身體大多包裹在戲服裡面,只有頭部和手部會暴露在外面,又因為木偶身體內藏機關,需要人手持表演,所以身體大多採用輕便的材料來取代,但是暴露在外的頭部和手部需要特別製作和造型。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趙慶和記者介紹早年間的木偶身體造型,由報紙浸濕一層層包裹再晾乾製作而成,雖然在當時已經是一種較輕的材質,但是依舊對演員的體力要求非常苛刻。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以前的大木偶暴露在外的頭部和手大都採用木頭雕刻,現在頭部主要採取用環氧樹脂製作,使大木偶靈活性更大,操作更方便。而且現在眼、口、鼻、手、耳、腰都能活動自如,表演起來酷似真人。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據介紹,由於木偶和真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化妝原材料和化妝技巧也是迥然不同。川北大木偶化妝講究細膩真實,酷似真人之形而超乎真人之美。又要力求將角色個性化、形象化、深刻化。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目前,川北大木偶的手部依舊使用較輕的桐木或麻柳木經過人工雕刻來完成,以便於在手部安裝機械,使大木偶在操控下做出拿捏東西、提筆寫字的動作。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雕刻完成的手模和真人手大小無異。惟妙惟肖。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川北大木偶形體高達,大而不笨,高而不呆;化妝上的突破大大增加了肉感,形象逼真;戲路寬廣,無論是戲曲、歌舞、話劇,還是男女老少、飛禽走獸、妖魔鬼怪均能塑造,各呈異彩,離奇多變,可謂千姿百態、變化萬千、使人耳目一新。上圖中,經過造型、化妝、搭配服裝和配飾之後的川北大木偶戲曲模特和戲曲演員非常相似。中國網記者 董寧 攝影

在四川省大木偶劇院,記者遇到了目前川北大木偶最年輕的傳承人李雨靜,她一家三代人共同守護川北大木偶的「傳承夢」。李雨靜說,在爺爺、叔叔的耳濡目染下,她從小就十分喜歡川北大木偶,15歲走進藝校學習川劇,17歲正式開始學藝。李雨靜說,雖然辛苦,但她從未想過放棄,畢竟身為李家川北大木偶年輕一代傳人,她有責任傳承並發揚川北大木偶,並努力讓這門古老的藝術散發新的活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