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添加過程中,飲食習慣沒養成,可能就會收穫一個不愛吃飯寶寶

丁醫生營養課 發佈 2020-08-25T09:59:51+00:00

呱呱墜地的小嬰兒,經過出生後4-6個月的精心餵養,從「皺巴巴」的小人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寶寶,相信每個媽媽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呱呱墜地的小嬰兒,經過出生後4-6個月的精心餵養,從「皺巴巴」的小人變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可愛寶寶,相信每個媽媽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


從6個月後,寶寶對營養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僅靠母乳是不夠的,要合理添加輔食。在如今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關於輔食吃什麼,怎麼做,相信不需要丁醫生我進行科普。大家可以自行查找,輔食的基本原則: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由細到粗,單獨製作,按需餵養。



丁醫生今天想說的不是如何保證輔食的營養充足,而是要強調,在添加輔食的時候要培養進食節律和良好飲食習慣。


雖然我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但在門診中,我發現3歲、4歲以後孩子的挑食、不愛吃飯幾乎都和這個有關:沒有在添加輔食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關。飲食習慣的培養,對於今後的愛不愛吃飯、挑不挑食很重要。如果沒有培養好飲食習慣,不管輔食材料多高級、製作多精心,都是白搭!在今後,可能就會收穫一個不愛吃飯寶寶。



如果家長們存在以下錯誤的餵養行為,就會錯失孩子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機會,等到家長認為孩子需要自己吃飯的時候,孩子卻不會自己吃飯、也不愛吃飯就晚了。


錯誤的餵養行為:


1、剝奪嬰兒自我進食和自我服務的要求。如在進食時限制用手甚至不允許嬰幼兒用手抓食物;



2、不能創造全家共同進餐的機會,總是單獨吃飯或者餵飯;


3、嬰兒進餐時家人看電視,或多人圍觀,或多人參與餵食,過度地分散了嬰幼兒對食物的注意和進食的專注,降低了由食物帶來的快樂體驗和滿足感;


4、家長哄孩子吃飯、強迫孩子吃飯以及追著孩子吃飯等現象,導致許多嬰幼兒飲食獨立能力不強。


正確的做法是:


1、起碼三餐讓兒童和家人同桌吃飯;


2、從開始添加輔食起就應為嬰幼兒安排固定的座椅和餐具,營造安靜、輕鬆的進餐環境;在添加輔食過程中,應該鼓勵幼兒用勺、手拿等方式自主進食,這樣到2歲時幼兒能夠完全自主進食。



3、進餐時間一般控制在20分鐘內,最長不超過30分鐘,避免吃飯時玩遊戲、看電視等干擾活動。


4、在餵食過程中,若嬰幼兒不能很好配合,家長可以進行適當的鼓勵以及誘導。監護人應適當鼓勵嬰幼兒獨立進食,增加嬰幼兒在進食過程中的樂趣,不應怕嬰幼兒弄髒衣服等而採用監護人餵養的形式。


遙記當年,我家孩子每次和大家一起吃飯,都會給他一些能吃的食物自己抓著吃,後果就是以餐椅為中心半徑1米範圍內一片狼藉。每當飯後收拾,我都會告訴奶奶:咱辛苦這幾個月,以後就省事兒了!


所以,丁醫生再次強調:輔食不僅僅是為了營養,更重要的是飲食習慣的培養!



謹記:吃啥是很重要,但沒有培養自主進食的習慣重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