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愛情是場夢,可有些人卻總睡過了頭

文史漫話 發佈 2020-08-29T15:44:59+00:00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充分享受著自給的快樂的,也許因為這於我還是新鮮的事,我不能夠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張愛玲:愛情是場夢,可有些人卻總睡過了頭。不知道「抓周」這風俗是否普及各地。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充分享受著自給的快樂的,也許因為這於我還是新鮮的事,我不能夠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


張愛玲:愛情是場夢,可有些人卻總睡過了頭

文/張愛玲

(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


不知道「抓周」這風俗是否普及各地。我周歲的時候循例在一隻漆盤裡揀選一件東西,以卜將來志向所趨。我拿的是錢——好像是個小金鎊吧。


我姑姑記得是如此,還有一個女傭堅持說我拿的是筆,不知哪一說比較可靠。但是無論如何,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


我母親非常詫異地發現這一層,一來就搖頭道:「他們這一代的人……」我母親是個清高的人,有錢的時候固然絕口不提錢,即至後來為錢逼迫得很厲害的時候也還把錢看得很輕。這種一塵不染的態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對面去,因此,一學會了「拜金主義」這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


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小苦雖然經驗到一些,和人家真吃過苦的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不知道錢的壞外,只知道錢的好處。


在家裡過活的時候,衣食無憂,學費、醫藥費、娛樂費,全用不著操心,可是自己手裡從來沒有錢。


因為怕小孩買零嘴吃,我們的壓歲錢總是放在枕頭底下過了年便繳還給父親的,我們也從來沒有想到反抗。


直到十六歲我沒有單獨到店裡買過東西,沒有習慣,也就沒有慾望。


看了電影出來,像巡捕房招領的孩子一般,立在街沿上,等候家裡的汽車夫把我認回去(我沒法子找他,因為老是記不得家裡汽車的號碼),這是我回憶中唯一的豪華感覺。


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裡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


我母親怪我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可是我不像她那麼富於情感。對於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有些東西我覺得是應當為我所有的,因為我較別人更會享受它,因為它給我無比的喜悅。眠思夢想地計劃著一件衣裳,臨到買的時候還得再三的考慮著,那考慮的過程,於痛苦中也有著喜悅。


錢太多了,就用不著考慮了;完全沒有錢,也用不著考慮了。我這種拘拘束束的苦樂是屬於小資產階級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樣我就侷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著這樣的紅綢字條。


這一年來我是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關於職業女性,蘇青說過這樣的話:「我自己看看,房間裡每一樣東西,連一粒釘,也是我自己買的。


可是,這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這是至理名言,多回味幾遍,方才覺得其中的蒼涼。


又聽見一位女士挺著胸脯子說:「我從十七歲起養活我自己,到今年三十ー歲,沒用過一個男人的錢。」仿佛是很值得自傲的,然而也近於負氣吧?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充分享受著自給的快樂的,也許因為這於我還是新鮮的事,我不能夠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


我立在煙鋪眼前,許久,許久,得不到回答。後來我離開了父親,跟著母親住了。問母親要錢,起初是親切有味的事,因為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母親的。


她是位美麗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機會和她接觸,我四歲的時候她就出洋去了,幾次回來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裡她是遼遠而神秘的。有兩趟她領我出去,穿過馬路的時候,偶爾拉住我的手,便覺得一種生疏的刺激性。


可是後來,在她的窘境中三天兩天伸手問她拿錢,為她的脾氣磨難著,為自己的忘恩負義磨難著,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點的毀了我的愛。


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