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雞湯,如何放鹽更好喝?

松鼠雲無心 發佈 2020-08-27T12:46:57+00:00

在中國以及世界許多地方,「喝雞湯」在傳統上被作為一種養生甚至食療的方式,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從現代營養學看來,雞湯中的營養其實乏善可陳——喝雞湯,也就只是解饞與心理安慰罷了。

在中國以及世界許多地方,「喝雞湯」在傳統上被作為一種養生甚至食療的方式,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從現代營養學看來,雞湯中的營養其實乏善可陳——喝雞湯,也就只是解饞與心理安慰罷了。

當然,作為一種食物,「解饞」本身就有著至高無上的價值。如何把雞湯燉得好喝,也就吸引了許多廚師、廚藝愛好者以及科學研究者的關注。

雞湯的鮮味來自於其中的呈味物質。胺基酸、核苷酸、有機酸、多肽、無機鹽以及多達幾十上百種的醛類和醇類物質,共同形成了雞湯豐富的鮮香風味。

其中最關鍵的呈味物質是谷氨酸和核苷酸,它們產生鮮味。而鹽是另一個關鍵成分,它不僅帶來鹹味,而且和鮮味互相放大,使得風味更加濃郁。

那麼雞湯中加多少鹽會有更好的風味呢?

雲南農大的楊育才等人在2020年的《核農學報》發表了一篇論文,相當深入規範地研究了加鹽對雞湯風味的影響。

研究使用相同品種的雞,把雞肉焯水之後沖洗乾淨,按照肉水比1比3的量重新加水,大火煮開,加鹽,然後小火慢煮2個小時。實驗分為6組,各組的加鹽量分別是0、0.5%、1.0%、1.5%、2.0%和2.5%,每組煮了6隻雞,煮好後通過加水把各組的湯調整到相同的量。然後一般進行儀器分析,另一半用於志願者品嘗。每個志願者品嘗各組雞湯之後,分別就色澤、滋味、香氣、形態和油量打分,最後再對這些方便進行加權,得出一個總分。

最後的結果是:

1、 隨著鹽的增加,色澤、滋味、香氣、形態的得分都相應升高,而油量則降低。

2、 總得分也是隨著鹽的添加量增高而升高,具體數值為:不加鹽和加鹽0.5%的雞湯沒有區別,得分是6.55;加鹽1.0%、1.5%和2.0%的雞湯得分分別為6.90、7.04和7.51,這4個分數之間都存在統計學的差異,而加鹽2.0%的雞湯得分為7.50,跟加鹽2.0%沒有顯著性差異。

也就是說,從雞湯好喝的角度,在這個實驗中加鹽2.0%是最佳的選擇。而儀器分析所得到的成分數據,跟這個品嘗結果也是一致的。

這項研究探討的是加鹽量的影響,各組樣品都是煮沸之後加鹽,然後再小火慢燉。

那麼,在不同的時間加鹽,會不會影響雞湯的風味呢?

北京工商大學的張玉玉等人發表過一篇《加鹽方式對雞湯中呈味物質的影響分析》,比較了不加鹽、在開始燉之前加鹽和燉好之後才加鹽三種方式下雞湯的風味。

這項研究燉的是雞胸肉,加入2.5倍的水,在85 ℃條件下燉3個小時,加鹽量為雞湯量的1%。

在三種加鹽方式中,一開始就加鹽得到的雞湯中的胺基酸含量最高,為2115 毫克/升,而不加鹽的雞湯和煮制後加鹽的雞湯則差別不大,分別為2016 mg/L和2021 mg/L。

也就是說,加鹽煮,溶到湯中的胺基酸要多一些,大致要多5%。也就是說,許多「廚藝秘笈」中所說的「燉制時先放鹽,使雞肉在鹽水和鹹湯中浸泡,組織中的水分向外滲透,蛋白質被凝固,雞肉組織明顯收縮變緊,影響營養向湯中溶解,妨礙湯汁的濃度和質量」其實是想當然。

在這項研究中,三種加鹽方式的雞湯品嘗得分如下:


也就是說:燉雞一開始就加鹽的雞湯得分最高,其次是燉好之後再加鹽,而一直都不加鹽的雞湯得分最低。

結合這兩篇論文,要得到更好喝的雞湯(對於大多數人口味的「好喝」),那麼:

1、 雞湯要好喝,鹽不可少;

2、 先放鹽比後放鹽稍微好一些,但差別不是很明顯。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這兩項研究都只是把「雞湯好喝」作為目標的,並沒有考慮加鹽以及加鹽順序對雞肉的影響。簡單來說,加鹽導致有更多的風味物質溶到湯中,對於雞肉的風味是不利的,此外鹽對於雞肉纖維的變性熟化也會產生影響,所以可能影響到雞肉的風味與口感。如果要考慮雞肉的風味口感,那麼就可能是不同的結論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