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吃肉,支付寶挨揍

半佛仙人本仙人 發佈 2020-08-26T06:31:12+00:00

最近螞蟻集團要上市了,在披露的數據中,這是一家極度賺錢的公司,很正常,不賺錢都對不起我們還的花唄。不過說到賺錢,在銀行面前,螞蟻只是個弟弟,整個集團的利潤還沒宇宙行的十分之一。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330篇原創


1


最近螞蟻集團要上市了,在披露的數據中,這是一家極度賺錢的公司,很正常,不賺錢都對不起我們還的花唄。


不過說到賺錢,在銀行面前,螞蟻只是個弟弟,整個集團的利潤還沒宇宙行的十分之一。


可惜,我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們笑不出來,因為在螞蟻修福報工資太高,加上股票後,員工平均年收入接近100萬,並且這裡面不包含馬雲


隨著這些年銀行逐漸開始卷,很多人抱怨得了福報的病,沒有福報的命。


螞蟻這波上市,目測杭州的房產和植髮行業都將迎來重大利好。


螞蟻金服旗下的中心產品是支付寶,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創業者喜歡講要做下一個支付寶的故事,唬投資人要5億,唬不住投資人要5萬。


要多要少都是賺,反正沒想好好干。


因為支付寶是沒法複製的,支付寶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產品,而是一系列小機率事件的聚合。


這是天時,地利,人和以及運氣的共同作用,比爽文還爽文,比修羅還修羅,簡直是全身上下都紋滿了對號。


回顧支付寶的歷史,就像是爽文的發展史。

2


首先是天時,時代紅利來了3次,每次都被支付寶抓住一頓薅羊毛。


一個產品,趕上一次能上天,趕上兩次能成仙,而支付寶趕上了3次,一般修真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這不是氣運之子,這是氣運他爹。


第一個天時是支付寶誕生的時候,國內電子支付空白。


歐美國家最主流的支付手段是刷信用卡,電子支付當然也有,但和信用卡比起來,戰力只是青銅。國外的信用卡體系起步早,所以形成了壟斷。


在支付寶出現的2004年,當時整個市場同類產品只有一個paypal,而且不太給勁兒。


2004年,很多讀者可能還沒出生。


微信支付那是2013年的事情了,這等於是將近10年的時間,只留給了支付寶一家來做,這都不是時代的紅利了,這叫做時代的餵奶。


相當於給了諸葛亮一個全圖掛外加一個加強連的高達,讓他去攻占幼兒園。


哦對了多說幾句,paypal的創始人之一,是馬斯克老師,就是前段時間被拼多多蹭的頭皮發麻的特斯拉的老闆。


十幾年前支付寶對位paypal,十幾年後拼多多大戰特斯拉。


在中國做電商如果沒有弄過馬斯克老師,都不算是真正的朋克。


哎呀馬斯克老師真慘,有人建議馬斯克老師把名字的後兩個字顛倒一下,或許會轉運,我覺得有道理。


3


支付寶的第二個天時,是銀行業的反應緩慢。


照道理來說,支付寶這麼跳,銀行脾氣肯定燥。


但銀行當時沒有脾氣,因為在忙著數錢。


支付寶在通過淘寶獲取了億級別的用戶之時,銀行還在想著怎麼給地產商花式放貸款呢,根本不想去服務沒錢的普通人。


後來很多銀行抱怨支付寶搶客戶,也不看看當年支付寶舔用戶的時候你在幹嘛,真的是給你機會你不中用。


在支付領域,先發優勢大過天,因為用戶習慣一旦養成,遷移成本就會十分高昂,大家不需要這麼多產品,主要是也沒這麼多錢,我們很多人的餘額還沒密碼位數多,密碼的主要用途是幫助我們隱藏自己的貧窮。


支付寶的第三個天時,是移動網際網路普及浪潮。


原本支付寶的用戶,都是城裡的,數量有限。


但剛好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大量原本不上網的群體接觸到了網際網路,這部分人過去都是在當地農信社和四大行來辦業務的,現在被支付寶撬了牆角。


與此同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過去幾年來網際網路的各類燒錢大戰,千團大戰,出行大戰,共享經濟大戰,O2O大戰,每一個領域最後剩下的倖存者,滴滴,美團,哈羅等等等等,背後都有阿里和騰訊的影子,沒有的都死了。


當然有的活著,還不如死了,死了還能讓人不留念想。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因為他們燒的很大一部分錢,是來自阿里和騰訊,目的是為自己的支付業務獲客,培養用戶支付習慣。


一個服務可能只要1塊錢或者不要錢,你要用電子支付來付,你要綁定卡,然後你就成了他們的用戶。


誕生於市場空白,競爭對手拉胯,且用戶基數因科技進步而爆增,這三重紅利,隨便抓住一個,就能成就一個大公司,而支付寶一口氣吃下了三個。


這產品出生自帶因果律。


4


說完天時,再說地利,支付寶在有三天時的情況下,還有三個地利。


支付寶的第一個地利是依託於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在電商界大殺四方。


任何支付產品,你都要保證有地方能用,所以才會有人用。


支付寶出生在阿里生態里,天生就有地方用,也有人用。


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這個羅馬,是人家爸爸修的,這還怎麼玩。


阿里巴巴過去20年在國內電商界已經做到了品牌代表品類的地步。


什麼叫品牌代表品類?我說三個常用語句你就懂了。


我昨晚和他微信了,喜歡這個自己去淘寶,不懂不會自己百度嗎。


發現了嗎,當產品名可以直接作為一個詞來使用,並且所有人都理解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品牌代表品類。


支付寶的第二個地利,是工具屬性,也是支付寶最大的地利。


雖然支付寶吃下了阿里的流量和用戶,但若僅僅如此,支付寶頂多就是一個區域網項目。


但支付寶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基礎工具。


基礎工具的特點是,業內其他公司只要涉及到相關的應用場景,那麼就必須要把你的產品接入進去,不然對方會很不方便。


例如你擺攤賣西瓜,買你西瓜的人,沒有現金,就想用支付寶或者微信付款,你如果沒有這兩個工具,那你就要損失這單生意。


做生意不可能把客戶往外推的,大家都是不管今天來多少人,都千萬不要把我當人。


反過來,這也促成了那些還沒有支付寶的人去支付寶開戶。


最終,這就形成了一個循環。


用的人越多,產品的應用場景就越多。


產品的應用場景越多,用的人就越多。


這是真正的反覆橫跳。


支付寶的第三個地利,是用戶對於網絡辦事的剛需,或者說,對效率的剛需。


在支付寶還沒出現的年代,大家辦事基本都是要跑腿加排隊的。


因為金融網點,辦事網點都是人手嚴重不足的,存錢取錢要排隊,社保公積金要排隊,買火車票要排隊,交水電煤氣費要排隊。


那麼一個全民練腿的時代,居然球踢成那樣,這不科學。


當你不用去練腿,一個支付寶就幫你搞定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如此美好。


天時加地利,可以讓任何產品都無往不利,但支付寶是三重天時加三重地利,簡直是開局飛來一支筆,讓你自己編。


5


但支付寶最恐怖的是,還有人和,還是三重人和。


天時地利頂多相當於這是一個出身豪門,天賦異稟,各種神器在手的龍傲天。


而人和這件事情,相當於這個已經無敵的龍傲天,居然還堅持走群眾路線,站在群眾這一邊,為普通人服務。


這簡直是小母牛坐到了電線上,牛X到了火花帶閃電的地步,魔幻又現實。


第一重人和是替用戶承擔風險。


支付寶的誕生就是替網絡賣家和買家承擔風險,支付寶誕生於2004年,那時候實名制很差,手機號不需要實名,就連銀行卡辦理都可以各種冒名頂替,甚至於二代身份證都是2004年才開始推進的,那時候不同人的身份證號長度可能都不一樣。


那時候真的是很難證明一個人是他爸的兒子,當然現在這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那個年代就連遊戲充值都只敢賣實體點卡或者用電話費充。


唯一的優點是網戀還比較靠譜,不像現在網戀神魔亂舞,奔現全靠賭。


支付寶在那個時候敢替買家賣家做擔保,確實冒了巨大的風險。


在當時不說風險,即使是支付本身,也有一個成功率的問題。


現在的人很難想像,難道付錢還能失敗?


對,現在大家付錢失敗主要是因為沒錢。


但那時候你有錢都不一定能成功。


因為不是所有銀行都支持支付寶,也不是所有銀行都願意嘗試網絡支付。


即使願意嘗試,也要插U盾,記帳號,輸入口令,輸入銀行以及支付寶的雙重密碼,就這樣,成功率也就五五開。


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這個年代。


後來是怎麼改善的,是支付寶把銀行舔了一個遍,舔了一遍又一遍,才舔出一個快捷支付。


如果沒有快捷支付,你現在用手機付錢得先在手機上插U盾。


快捷支付做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微信支付還沒出生。


而且那時候支付寶又不是銀行,憑什麼讓人敢把錢放進去,敢把銀行卡綁定?


萬一我的窮,被別人發現了怎麼辦?


因為支付寶是全世界第一個推出被盜全賠的。


10年前有一個非常知名的新聞是,一個土豪的信用卡綁定了支付寶,被盜刷了100多萬,支付寶沒廢什麼話就賠了,同時期的銀行都是少你錢離櫃概不負責,少我錢火力少年戰車。


這個新聞當時看得我非常焦慮,我到底要怎麼努力才能讓自己的信用卡有100萬額度。


為了取信於人,支付寶還配了很大一支客服團隊。


信任源自重逢,你得隨時可以找到人,你才敢信。


但這一切背後,都是成本,成本,還TM是成本。


6


第二重人和是定位服務普通人。


如果你對金融體系有了解,你應該知道,小微企業是被主流金融機構所排斥的。


雖然國家一再鼓勵支持小微企業,但是銀行在放款的時候基本都不太樂意,他們寧可給大企業錦上添花,也不肯給小微企業雪中送炭。


我以前在銀行的時候,直接有標準是流水低於一個數字的客戶,直接不要。


為什麼?因為對於銀行而言,做小微公司又累,風險又高,何苦呢?


而支付寶是當時唯一給做電商的小微企業放款的大機構,這些人在十幾年前,注意是十幾年前,是不折不扣的三無用戶,無抵押,無徵信,無資本,但他們有資金需求。


過去,這些人只能找家人借錢,或者找各種線下高利息的貸款機構,甚至有直接借印子錢的。


當時國內只有支付寶率先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


從業務上來看,這個業務是出力不討好的。


首先並不知道他們都有多少負債,甚至從來都沒有見過他們,也沒有更多數據佐證,那時銀行辦卡放款都要面簽的。


國外也沒人做,沒有辦法去抄前輩的作業,尤努斯的格萊珉也是線下一對一面簽的。


其次他們的經營風險就是很高,小微企業普遍活不過3年,這不是一句玩笑話,更別說那個年代網商並不是主流,那時候的主流是線下門店,網店被人看不起。


最後他們要是真心想要賴帳,是沒有辦法去催收的,因為商戶太多,分散在全國各地,你不可能一一上門去要。


況且到了人家的地盤,你就是過江龍吃了夜裡猛,也得盤著,不然分分鐘醫藥費都比要回來的錢多。


作為民營機構,也不能指望國家兜底,只能自負盈虧。


給小微企業放款這件事情,弄好了被罵吸血,弄不好都活不到被罵吸血,支付寶做這個就是冒了巨大的風險。


支付寶就是賭一把,賭這些不被主流金融機構接納的小商人是有信用的。


這是真的賭,一開始壞帳高到10%以上,如果對金融有了解的人能知道,放在銀行,這個壞帳率足夠把行長的頭扭下來送給國足當球踢了。


那時候也沒什麼人臉驗證,銀行卡四要素驗證之類的,大數據更別提了,為了防止對方冒名貸款,電話核驗的時候會隨機插入問生肖,因為冒名頂替的人會第一時間難以反應過來,全靠各種土味小竅門來做風控。


例如打電話為了核實用戶身份,你不能問年齡,而要冷不防的問生肖,因為冒名頂替的人很難第一時間反應過來。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個人信貸上。


現在大家打開手機各路貸款已經滿天飛了,不怕你不還,只怕你不借。


但是花唄剛出生的那個年代,只有支付寶在做個人網絡授信業務。


那時候金融機構給個體放款或者辦信用卡,門檻很高,各路徵信和收入卡的死死的,如果你是白戶,除非有人給你擔保,不然你想都不要想在銀行借到低成本的錢,而且別想遠程辦理,還要面簽,要當面核對。


不能說銀行做的不對,控制風險是合情合理的,金融相信人性本惡。


這件事情的荒謬之處在於,當時中國徵信白戶有10億多,中國不可能只有1億多好人吧。


很多白戶正是因為沒有人給授信,所以才是白戶,如果永遠沒有人給他授信,那麼就永遠都是白戶,總要有一個機構站出來打破這個循環。


當時做這個業務的還是支付寶,支付寶出來給用戶個人授信,花唄本身就是虛擬信用卡,提供了和信用卡一樣的功能,按時還有免息期,可以多一筆錢應急,很多人真的是靠花唄續過命的。


一款花唄一款借唄,讓更多草根有尊嚴的「借錢」。


現實生活中借錢往往是難以啟齒的,還錢後可能還要欠個人情,成本很難控制,但那時候很多機構都是直接把個人用戶拒之門外的。


通過網絡給大量的非傳統優質用戶遠程授信,注意,是遠程授信。


花唄是國內乃至世界範圍內第一款這麼做的產品。


現在回過頭來看,是支付寶賭贏了,賺錢了。


但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家機構敢賭。


不能光看賊吃肉,不看賊挨揍。


7


類似情況的還有餘額寶。


現在大家都習慣了銀行的跪式服務,也習慣了各種1元起投的理財產品。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這都是餘額寶逼的,稍微有點年紀的朋友應該記得銀行當初是什麼樣的。


在餘額寶之前,銀行的理財是傲慢的,是高人一等的,是用戶的爹的。


那時候很多理財產品的起購都很高,不滿數字根本不理你;


各種服務態度很差,辦事人員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各種業務收費規則奇怪,用戶根本搞不清楚。


那時候你想理財,要麼按照銀行要求,湊齊一個整數來買;


要麼只能定期存款資金不靈活;


要麼就活期存款利息基本算是被銀行白嫖。


餘額寶讓所有人都能輕鬆把活期資金拿來賺更多的利息,讓活期存款更像赤裸裸的利息差智商稅。


然後銀行驚醒,躺著賺錢的日子過去了,只有討好用戶,服務用戶才有未來。


所以才有了後面商業銀行對用戶180度的大轉變,服務態度從愛理不理變成了用戶都是對的。


所以才有了各家銀行全面下調理財門檻的現象,因為他們發現草根用戶的理財需求,蘊含著巨大的市場。


所以才有了各家銀行全面網際網路化,APP一個接一個上線,而且比一個好用,一切都為了讓用戶少添堵。


這些不是銀行天生的,而是因為支付寶來過。


餘額寶帶來的不僅是用戶,也是更大的風險。


第一個風險,餘額寶的本質是貨幣基金,背後是機構間資金拆借市場。


當時餘額寶高峰時有近萬億的規模,並且是集合小微用戶的錢來進行運作,並且支持隨存隨取,這個每天的運算量的是天量,一旦有帳對不上,這個風險是餘額寶乃至支付寶都無法承擔的。


第二個風險,活期存款是很多銀行賺利差的命根子,支付寶動了銀行的奶酪,把利息給了大眾,然後被各種針對,有些朋友可能還記得,6年前,支付寶是被所有銀行直接限制轉入額度,那是一場真正的戰爭。


戰況最激烈的時候,馬雲直接表示支付寶即使敗了也是光榮,當時就是被逼到了這個地步。


按照道理,一款支付類產品被銀行敵視,還怎麼做。


但支付寶就是挺過來了,現在大家看似關係融洽,其實和平從來都是打出來的。


從擔保支付,到花唄借唄到餘額寶這一路看過來,支付寶做的事情是打破壟斷,提升老百姓的話語權,並由此倒逼行業提升服務質量,降低准入門檻。


現在看起來特別理所當然的事情,在當時真正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周遭強敵環伺。


8


支付寶的最後一個人和,是把自己做成了日常生活工具。


支付寶發展到今天,是支付工具,是個人金融平台,但本質是生活工具。


一個人的大部分生活需求,都可以在支付寶上得到滿足。


可以用支付寶去醫院挂號,直接結算。


可以用支付寶在很多地方直接辦理各種政務需求,提取公積金,辦理人都不需要出門,現在很多人直接用支付寶代繳水電煤。


芝麻信用體系免去了大量的押金占用。


還有螞蟻森林,我一直覺得螞蟻森林是最強的鬧鐘,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每天定時起來偷能量,然後繼續睡覺。


更不用說健康碼了,疫情期間大家都在用。


這些不賺錢,很不銀行,但是特別方便用戶的業務,才是支付寶的真正基本盤。


為什麼?這是支付寶在和用戶的生活,進行綁定。


不要覺得做這些東西容易,就拿一個水電煤繳費來說,水電煤機構從省級、市級、縣級,數量很多,架構很複雜,而且每一家的標準都不一樣,需要一家一家對接。


這東西不僅不賺錢,而且頻率也不高,除非你是大房東有幾十套房,不然你也就最多一個月用一次,費了這麼大勁,但是用戶一個月只用一次,說這個業務是大姨媽也可以。


這個業務也確實像大姨媽,平時沒啥存在感,痛的時候,是真的痛。


所以支付寶做了,這些大量不起眼的功能,才是真的無可替代。


9


另外,支付寶也並不是做什麼都成,實際上支付寶不成的項目要比成的項目多太多了。


隨便舉個例子,就拿支付來說,現在大家用的是二維碼支付,當年死掉的還有聲波支付,電磁支付、光子支付等各種版本,最後市場選擇了二維碼。


支付寶每一個成功的產品背後,起碼是幾十上百個失敗的產品,這些產品要麼被人忘卻,要麼不被人知曉。


三次天時,三次地利,三次人和。


少了任何一次,都不是今天的支付寶。


而此時再回過頭來看支付寶的16年,其實可以發現,支付寶走對的每一步,都是小機率事件,哪一個走不好,都是萬劫不復。


正因為大量的小機率事件都被他們給實現了,所以他們今天的成功,特別成功。


而且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時代不會再重來。


所以不會再有下一個支付寶一樣的產品了。


另外支付寶的成功也有效證明了一件事情,在中國,最好的商業模式,永遠是服務於最廣大最普通的人們。


最普通的人,才有著最偉大的力量。


支付寶的勝利,也可以說,是所有普通人的勝利。


希望這個網際網路世界,還能有更多普通人的勝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