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物理天才,婉拒美國邀請,「我是中國人,學成後要回國的」

誠言呈語 發佈 2020-08-26T05:23:02+00:00

提到留學生,尤其是國外名校的留學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給他人做嫁衣」。雖然這些年,海歸學子為祖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在一些人的眼裡,依然是「在國外混不下去了」的存在。

文|誠言呈語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提到留學生,尤其是國外名校的留學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往往都是「給他人做嫁衣」。

雖然這些年,海歸學子為祖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但是在一些人的眼裡,依然是「在國外混不下去了」的存在。

年輕的留學生回國,有人說是出國鍍金,沒真本事的。

年紀大的科學家回國,又有人說是回國養老的。

反正在一些人的眼裡,無論如何,都有一萬個理由去質疑留學生。

以至於想要在眾多海歸中,找出一位無槽可吐的,反而成了一件難事。

既要年輕,又要有真才實學,還得天賦異稟。

或許只有這樣的留學生,才會被所有人接納。

可是這樣的人,真的有嗎?

還真有。

他就是被美國科技界稱為「科技怪物」的中國天才少年,曹原

「超人」曹原

「超人」,是周圍了解曹原的人,送給他的暱稱。

之所以稱他為「超人」,是因為他的學習進度太快。

一些天賦異稟的孩子,嫌課程進度太慢的話,一般也只是會向上跳一級。

而曹原的「跳」的壓根就不是級,而是階段。

從2007年開始,11歲的曹原就用三年的時間,先後讀完了小學六年級、初中以及高中的全部課程。

學得這麼快,是天才還是神棍?

2010年,曹原以理科669分的高考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用實力證明了外界的種種質疑。

其實,如果不是高考的年齡有限制,也許在2009年的時候,他就已經被國內名校錄取了。

曹原的中科大之路,是從「嚴濟慈物理英才班」開始的。

在這所標杆式的班裡,曹原依然在續寫他「開掛」般的學習生涯。

而為他授課的教授們,也都對他褒獎有加。

丁澤軍教授,中科大物理系教授,被稱為「丁老怪」。

之所以有這麼個稱呼,是因為他考試前不僅不劃重點,而且有時都沒有真題。

即便是出了題目,也可能是道無解題。

正是這樣一位不經常誇人的教授,對曹原的評價,也是「非常聰明」。

曾長淦教授,中科大博導。

他對曹原的印象是:才氣過人的天才,往往都會恃才傲物。但是曹原卻非常沉穩,非常低調,情商很高。

單純的評價,也許對曹原的學術能力描述得不夠直觀。

但是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的榮譽,卻是實打實的真材實料。

畢竟,這是中科大本科生的最高榮譽了。

轟動國際學術界

18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正是參加高考的年齡。

而18歲的曹原,已經被中科大推薦到麻省理工深造了。

2014年在MIT團隊的研究,為曹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曹原的研究項目,與石墨烯相關。

提到石墨烯,上一次熱度高企的時候,大約還是在6年前。

但是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商界,有關石墨烯的前景,大多都是概念大於實際的噱頭。

而曹原,卻在石墨烯技術在超導體的應用上,獲得了重大發現。

2017年,在多次實驗無果後,曹原突然發現在石墨烯的排列結構中,也有非常規超導體因子的存在。

不過這次發現,在當時不僅沒有獲得關注,甚至還有人冷眼相對。

但是曹原並不為外界所動,繼續研究。

一年後,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後,他終於發現了兩層石墨烯材料之間的「魔法角度」,解釋了困擾了物理學家們107年的難題。

《自然》雜誌為此連續刊登了兩篇相關論文,而這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都是曹原。

一時間,這位中國「小孩」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

面對這樣一位前途不可估量的天才,美國人,自然是又想撬牆角了。

在美國綠卡和國籍的承諾,以及優厚待遇的誘惑下,曹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表里如一。

「我是中國人,學成後是要回國的。」

後記

曹原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是3個月前。

此時的他,已經回到了母校中科大,繼續從事石墨烯的研究。

5月6日,他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闡述了魔角石墨烯的研究進展。

在這兩篇Nature中,他一篇是第一作者,一篇是共同第一作者。

曹原這些在世界上「獨一份」的技術成果,再一次將他推上了全世界的「熱搜」。

曹原的成就,令人振奮。

而他一心為國效力的情懷,更值得欽佩。

回首30年前,我們跟國外科技水平的對比,與其說是差距,不如說是斷檔。

而且,有些領域中可能還是斷了好幾個檔。

但是通過幾代國內學子和海歸留學生的共同努力,如今的科研水平,已經可以在一些方面有所斬獲。

隨著科研基礎、科研環境和科研能力的日益提升,有理由相信在將來,我們會擁有更多的曹原。


趣談教育新鮮事,大型表情包工廠。

在這裡,有故事、有觀點,有邏輯、有深度。

歡迎關注@誠言呈語

公號同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