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馬自達本土銷量之王,國產CX-30能否複製成功?

名車志daily 發佈 2020-08-25T06:08:03+00:00

馬自達CX-30在中國上市之後,月銷量在3000台左右徘徊。而在日本市場,CX-30是整個馬自達品牌銷量最高的車型。

2010年,山內孝就任馬自達董事會會長兼社長兼CEO。正是他為馬自達品牌提出了「高端」一詞。十年之後,第七世代馬自達車型已經成長為品牌的中堅力量。

定位主力車型

馬自達CX-30在中國上市之後,月銷量在3000台左右徘徊。而在日本市場,CX-30是整個馬自達品牌銷量最高的車型。在2020年上半年一到六月共賣出了1萬5937台,成為馬自達所有車型中的銷量冠軍。

CX-30的車身長寬高為:4395毫米×1795毫米×1540毫米

即使和其他日系廠商定位相同的車型比較,豐田C-HR和本田繽智的銷量在1萬8000台上下,CX-30和他們的成績相當接近。

CX-3的車身長寬高為:4275毫米×1765毫米×1550毫米

在CX-30推出之前,日本大街小巷最常見的馬自達SUV車型是CX-3,同時MAZDA3掀背版的能見度也很高。

CX-3靈活的身段可以滿足城市人群的代步需求,但有限的空間並不實用。曾經以進口身份引入中國的CX-3,並沒有獲得國內消費者的重視,而馬自達工程師為營造CX-30的內飾空間感做出了許多努力。在保持漂亮外觀的同時,CX-30的車內橫向寬度卻和CX-5完全一致。

馬自達認為CX-3是為單身人群設計的車型,而CX-30更適合情侶和剛剛建立家庭的年輕人。他們不僅需要足夠舒適的車內空間,還需要比肩緊湊級SUV的後備廂,但是因為後排不需要經常使用,對腿部空間沒有剛需。

勝在設計

長安馬自達為CX-30提供了多種內飾搭配,除了傳統的黑色之外,低配車型可選藍黑撞色,高配車型上還提供棕黑撞色內飾搭配選裝白色座椅的版本。不過遺憾的是,海外版車型上的黑色頂棚依舊沒有引入。

外觀方面,不同配置車型的差別不大,然而在內飾材料選擇方面的區別比較明顯。CX-30在最低配與次低配車型上使用了啞光飾板,在擋杆周圍去掉了容易磨損的鋼琴烤漆。由於CX-30車內沒有用上海外版部分車型上出色的黑色頂棚,內飾會有反光現象出現。反倒是低配車型的內飾氛圍更有傳統馬自達味道。

CX-30不能簡單的看做MAZDA3掀背的增高版,兩者存在一些微妙差別。

雖然CX-30和MAZDA3的內飾在設計上大同小異,但是在人機工程學方面有所不同。CX-30作為一台SUV,即使將主駕駛位置的坐姿放到最低,視野依舊十分開闊。不論開車經驗豐富與否都能輕鬆上手。

車架結構方面,MAZDA3和CX-30兩車的AB柱結構完全一致,而MAZDA3的C柱是直線,CX-30是弧線,理論上來說前者的剛性更好。

由於CX-30的車長短了60毫米,軸距短了70毫米,這就意味著CX-30的車內空間比MAZDA3掀背稍小一些。由於CX-30的坐姿有所調整,前後排頭部空間比較寬裕,而後排腿部空間比較緊湊。

相比之下MAZDA3的主觀乘坐感受更為恰到好處。但是對於三口之家來說,CX-30更高的車身易於安裝兒童安全座椅,同時車內寬度一致意味著相同的實用性。

CX-30的後排舒適性良好

馬自達的座椅設計思路為模擬「走路時的脊椎姿勢」,而非按照靜態「坐姿」優化。當乘客坐在座椅上時,背部姿勢和站姿比較相似,這一特殊體驗可以讓人不由自主的對抗G力,和傳統座椅的乘坐感受的確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當你坐在CX-30的後排,如果使用稍微放鬆的坐姿,那麼腳踝將碰到前排座椅下方接縫的凸起位置。由於前排座椅背後並沒有用一定的弧度騰出空間,這就意味著膝蓋部分是相對寬裕的。

馬自達對CX-30的後備廂非常重視。馬自達的設計師在設計時考量了宜家商品的包裝寬度,CX-30寬度達1米的開口允許用戶橫向放置紙盒而無需放到後排座椅。430升的後備箱空間,比起同級競品C-HR的318升和繽智的393升明顯要大一些。

同級最佳運動調校

長安馬自達只為CX-30提供了一款SKYACTIV-G 2.0L發動機。在動力性能方面,馬自達CX-30的油門初段調校較為靈敏,起步頗為輕快。

SKYACTIV技術讓發動機的轉速提升比其他品牌有一定優勢,在1500轉到2000轉之間也將聽到與其他車型不同的聲浪。雖然駕駛員會立刻注意到發動機的工作狀態,但是後排乘客並不會受轉速變化影響。

CX-30的懸架調校非常重視運動性。雖然車身增高,但是懸架行程並沒有增長。CX-30在過濾路面顛簸時可以做到一氣呵成,不過由於低速壓縮阻尼有所增加,路面接縫也將帶來更多的細碎振動。乘客的主觀感受是CX-30的懸架會比MAZDA3更硬一些。

和日常行駛相比,CX-30在賽道上的駕駛體驗更有驚喜。當你用100公里/小時駛入彎道,立刻會注意到車身剛性較好,沒有明顯的形變。這也讓懸架工作的更加從容,車身側傾幅度和穩定性十分出色。哪怕在通過S彎時,車輛依舊能輕鬆保持平衡。相比之下,競品車型或許早就開始轉向不足了。

CX-30的縱向荷重轉移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你踩下剎車踏板,前懸架會輕微壓縮並保持住良好的進彎姿態。這時邊鬆開剎車邊入彎,荷重將維持在車身前部以幫助車頭進彎。這也是馬自達車型在駕駛方面的獨到之處。

從主觀感覺上來看,CX-4更依賴GVC系統輔助實現流暢無鋸齒的過彎表現,當你主動按下關閉TC按鈕之後就會發現,過彎時需要比較頻繁的修正才能順暢過彎。而CX-30憑藉強化底盤和車身換來了更好的四輪接地感,靠著自身的優秀素質做到了更為自然的表現。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CX-30對G力的把握都體現出了高水準。

在NVH方面CX-30也有驚喜,比MAZDA3更為安靜的同時,阻尼稍大的減震器也沒有引入多餘的顛簸,在粗糙度的控制方面也比同級車型有一定優勢。可見馬自達在細節用料和調校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CX-30約等於CX-4

馬自達CX-30作為未來的主力車型之一,加入了品牌最新的技術和魂動設計語言的最新進化版,全新造型比起CX-5和CX-4更吸引眼球。雖然CX-30和CX-4在尺寸和價格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差異性,但它們的定位實際上很接近。

CX-30的手動擋和自動擋起售價分別為12.99萬和13.99萬,價格區間比CX-4略低。畢竟CX-4是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用戶的使用需求。而CX-30作為全球車,主要為歐洲、日本以及美國市場用戶的需求做考慮。

CX-30在配置上花了不少心思,提供了7 種不同配置。由於CXCX-30的動力全系標配,這就意味著低配車型將更加划算。馬自達少見的為次低配車型提供了18 寸輪轂,可見外觀對CXCX-30的高優先級。如果用戶「不介意」織物座椅的舒適體驗,那麼14.79萬元的雅悅型即可滿足需求。

既然上有CX-5以及CX-4,下有CX-3,那麼消費者選擇CX-30的關鍵點在哪?

與其說馬自達CX-30的尺寸完美符合城市使用,不如說馬自達品牌在車內空間利用率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雖然CX-4的後排空間比CX-30稍大,而後備廂容積卻還不如小兄弟。要知道CX-4的車長足足比CX-30多出了242毫米。

12.99萬的價格讓CX-30的2.0L+手動擋版本非常划算,可以推薦給對MT車型有執著的用戶。未來的壓燃發動機版車型或許和目前的頂配價格接近,對高配車型感興趣的朋友不妨期待等一等。

重視品牌價值

「作為一家小車企,馬自達要通過不斷推出能「提供駕駛樂趣」的車來維持品牌價值,以及作為一家車企的存在意義。」

馬自達前社長山內孝強調,馬自達的「高端」不等於「高價」。現任社長丸本明認為,馬自達希望將先進技術用在產品上,並制定恰當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

馬自達在設計MAZDA3 和CXCX-30時非常重視高級感的營造,用料也十分講究。然而在實際效果呈現方面,依然有可以提升的地方。現在的馬自達就如阿爾法·羅密歐一樣,用比較親民的價格,做到了最佳的外觀和駕駛體驗,自然在其他領域有所取捨。

相信在國內市場,高動力規格=高性價比的定律依然奏效。然而如果沒有基礎車型的銷量做支撐,那麼小眾版本就很難引進。馬自達還要努力吸引更多馬迷入場,才能更進一步。

撰文 I JM 圖片 I長安馬自達、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