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青銅峽鴿子山舊石器遺址: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

李哥講史 發佈 2020-08-19T22:45:59+00:00

寧夏是一個經常被人遺忘的省份,說起寧夏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寧夏平原,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寧夏的青銅峽還存在一處舊石器時代時期遺址,這就是鴿子山遺址。

寧夏是一個經常被人遺忘的省份,說起寧夏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寧夏平原,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寧夏的青銅峽還存在一處舊石器時代時期遺址,這就是鴿子山遺址。鴿子山遺址位於寧夏青銅峽蔣頂鄉蔣西村西,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該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遺址年代距今大約1.2萬至0.8萬年。鴿子山遺址出土上萬件石製品,刷新了世人對萬年前史前人類的認知,被譽為「史前遺址中的璀璨明珠」。



上世紀80年代,寧夏考古學者在賀蘭山一帶發現鴿子山舊石器遺址,並在遺址附近發現了大量的石質器。幾年後中美聯合考古隊對鴿子山遺址進行考古性發掘,先後採集、發掘各類石器、動物化石2500多件。採集石器有磨製石斧、磨盤、魔棒、打制敲砸器、尖狀器、刮削器、石核等,還有少量的泥質紅陶,夾砂紅陶片。此後,考古隊員還發現了9000多塊被火長時間燒烤且表面龜裂變色的石頭,出土600多件打制石器、70多件細石器類石器。200多件磨製石器和磨盤、磨棒等磨食工具。另外還發現了用水晶、瑪瑙、蛋白石、鴕鳥蛋皮製成的工藝品和食草類哺乳動物牙齒以及其他骨骼。



鴿子山遺址遺物分布密度很大,主要分布在鴿子山北、西南方圓約兩平方公里的沙礫台地上。經過勘探、發掘,鴿子山遺址底層共分為5層:第一層為雜色砂土,出土有石製品、動物化石、裝飾品等;第二層為灰色細砂和米白色帶狀細砂,該層頂部和底部光釋光測年結果分別為4.9及4.8千年;第三層為黃西砂,含大量銹斑和植物根孔,下部有較多石製品,也有一些火塘和灰燼遺蹟,經過碳十四測定年代約為1萬年。第四層為灰褐色細砂層,跟第三層幾乎相同,不同的是底部有泉眼湧水,經測定年代約為1.1萬至1.2萬年;第五層為紅褐色砂礫石層,無文化遺物。


專家們經過考古、地質、環境等學科的綜合研究後認為,這個遺址的絕對年代介於1.2萬年至1萬年之間,是研究更新世至全新世轉型期人類文化與自然環境變化的一處非常有價值的遺址。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有人類在鴿子山一帶繁衍生息,他們覓食的動物和豐富的可食性植物果實、種子、根莖,吸引著先民來此製作工具,狩獵採集,宴飲小憩,進而安營紮寨,勞作繁衍,生生不息。隨著時光的流逝,他們生產、生活的遺物、遺蹟被一層層的沙土掩埋、封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