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做錯了!3大食用油相關誤區,看看你踩坑了沒

松鼠雲無心 發佈 2020-06-09T15:07:44+00:00

老話說得好,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是中國人廚房裡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但是你真的會用油嗎?今天總結了3大食用油相關的誤區,快來看看平時你家的油加對了沒?誤區1:大容量桶裝油性價比高?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烹調用油為25克,看起來並不算多。

老話說得好,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是中國人廚房裡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但是你真的會用油嗎?今天總結了3大食用油相關的誤區,快來看看平時你家的油加對了沒?

誤區1:大容量桶裝油性價比高?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人每日烹調用油為25克,看起來並不算多。但目前大伙兒買油卻習慣了一大桶一大桶往家裡搬,歸根到底,是為了一個「性價比」——想著油總是要吃的,一次性多買些,囤個家庭裝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你有想過這些大桶油的儲存問題嗎?

食用油看似穩定,其實在一定條件下很容易產生「搗蛋分子」。例如,光就會促進食用油產生游離基,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所以食用油不能直接放在廚房檯面上,要避光儲存。另外,開蓋之後油脂遇到氧氣就會發生氧化,放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壞。所以,只要你家吃油的速度不是像喝那麼快,就儘量選擇小包裝的食用油。

也許你會問,如果買回來桶裝油,自己在家用分裝瓶按量取用,將桶裝油擰緊瓶蓋放進柜子避光存放可以嗎?

這當然也行得通。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選擇自己用分裝瓶盛油,就一定要用完瓶內所有舊油然後完成對分裝瓶的清洗後,再倒新油進去。因為舊油中本身存在氧化中間產物,會加速新油的氧化。為了健康著想,一定不要偷懶噢。

誤區二:不同烹飪方式同一油品通用?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光烹飪方式就有煎、炸、炒、烤、溜、燜、燒……那是不是同一油品每種烹飪方式都適合呢?

答案是否定的。

根據不同油品的成份不同,適合的烹飪方式其實也不同。

具體來講,熱穩定性好的豬油、牛油、黃油、棕櫚油等在高溫下產生的有害物質較少,適合煎炸;單不飽和脂肪含量較高的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可以用作一般的炒菜和燒菜;大豆油、亞麻籽油、小麥胚芽油、核桃油就不適合高溫烹調了,因為它們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時同樣被氧化,為了保證營養不流失,可以考慮涼拌、燉煮。

誤區3:「三高」人群要禁油?

按照原料來分的話,食用油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

動物油包括豬油、牛油、雞油等;植物油則包括玉米油、葵花籽油、核桃油等。動物油飽和脂肪酸含量高,而植物油不飽和脂肪酸較高。

脂肪酸的種類與比例與肥胖、血壓、血脂,以及心腦血管疾病都有著密切關係。目前,醫學上認為,過多食用飽和脂肪酸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誘因之一。也有研究證實,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膽固醇合成。所以,如果是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的「三高」人群,就需要儘量避開攝入動物油。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三高」人群需要談油色變。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並且控制好每天攝入總量,依舊可以健康生活。

比如現在大家都比較青睞核桃油,就是因為它的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還含有相當含量的亞麻酸。亞麻酸是一種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一般食用油中都很欠缺,而橄欖油中也幾乎沒有。並且和橄欖油相比,核桃油的飽和脂肪含量還要低一些。用它來代替飽和脂肪含量高的動物油和棕櫚油,有助於降低血漿膽固醇和血脂,從而保護心血管健康。對於三高人群,這是比較合適的食用油。

御福年是一個主流的核桃油品牌。在近日舉辦的御福年核桃油硬核發布會直播中,前中國體操奧運冠軍楊威以首席產品體驗官身份現身,還向大家強調了食用油選擇的重要性。好的油品能帶給消費者更好的食用體驗,比如御福年核桃油取自海拔3000米的雲南漾濞深紋核桃,採用低溫物理雙壓榨工藝,最大程度地保留核桃的清香和油的純凈。

現在很多人已經開始認識到要「合理吃油」的健康理念,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科學的方式去選擇食用油。在各種常見的食用油中,核桃油是比較優秀的一種。想獲得健康的生活狀態的同時享用美味,可以#給生活加點油# 。

關鍵字: